APP下载

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河北省农机化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河北省“十一五”农机化回眸“十二五”农机化展望

2011-08-15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050011

河北农机 2011年1期
关键词:十一五机收农机化

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050011 郭 恒

1 “十一五”农机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十一五”是党和国家扶持农机化发展力度最大的时期,在中央政策有力推动下,河北省农机装备不断改善,发展质量迅速提升,农机化发展保持了持续、健康的运行态势。

农机总量提升迅速。全省农机总动力预计达10 151.3万KW,增幅达19.6%,农机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份额占全国农机总量的10%。

农机装备结构改善。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7.27万余台,比“十五”末增加77%,大中型机具配套比达到1∶2.07,提高34%;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13 727台,增长67倍。

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居全国第六位,比“十五”末增加了1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

农机服务效益显著。全省农机生产、销售、作业、维修市场同步发展,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99亿元,增加了71%。

回顾“十一五”,河北省农机主管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充分利用农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夯实农机化发展的基础。

1.1 抓调研谋划,明确发展方向

进入“十一五”,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做好推动全省农机化这篇大文章,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确立了“立足大农业,积极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以抓玉米机收为突破口,加大小麦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力促河北省农机工作再上台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每年都召开农机化形势分析会或研讨会,邀请部、省、市和部分重点县农机化管理人员、大专院校以及农业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农机生产厂家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为发展河北农机化事业献计献策。紧紧围绕部、省农业和农机工作部署制定年度农机化指导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指导全省农机工作的开展。2010年遵照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启动了河北省意见的起草工作。经过反复酝酿、讨论和修改,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经省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省政府155号文件下发各设区市、县和各省直部门执行。意见明确了今后10年河北省农机化发展的思路、目标、工作重点和措施建议,对指导河北省农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是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第二个出台地方意见的省份,在全国农机专业会上受到了张桃林副部长的书面表扬。在制度建设方面,根据近几年农机化发展形势和河北省的实际情况,2010年,省农机局把修订好《河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农机局牵头,确定了立法宗旨、指导思想和法规框架。《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已进入立法报批程序。

1.2 抓农机补贴政策落实,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财政持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支持力度,累计支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6亿元。共补贴各类农机具40万台(套),受益农户累计达15万户。在农机补贴的政策带动下,农业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促进全省粮食“七连增”及农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装备支撑作用。

1.3 抓重点季节机械化作业,提升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

河北省农业生产方式在“十一五”期间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生产进入了机械化作业时代。全省农机部门协调联动,确保了春耕春播、“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的机械化生产。农机化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被各级领导和全省农业技术人员所认识,“七分种三分管”已成为全省农业技术人员的共识。一是春季,各级农机部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向机手传授农机新技术,组织农机小分队深入基层修理机具、协调灌溉,确保不误农时。2009年抗击50年未遇的春旱,2010年抗击历史罕见低温冻害过程中,全省农机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奋战在春耕生产第一线,确保310万台(套)各种农业机械投入作业,全面完成了机械化作业任务。二是“三夏”期间,河北省作为全国小麦机收会战的主力军,每年都组织1万多台联合收割机参加全国小麦跨区机收会战,在外省的作业面积达600万亩,作业总收入2亿多元,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河北省小麦机收工作正式开始后,引进外省近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组织本省6万多台联合收割机,100多万台拖拉机、玉米免耕播种机投入作业,基本实现了小麦机收、秸秆覆盖还田、玉米机械播种“一条龙”作业,使传统的“三夏”变成“两夏”。2010年全省小麦收获仅用15天,机收率达到97%,联合收获率达到了86%,创历史之最。三是在秋季农机生产中,以抓好玉米机收和小麦机播为重点,种足种好冬小麦。尤其是面对2007年秋种连阴雨,播期推迟15天的特大困难考验,精心组织,打了一场漂亮攻坚战,出动各类机具130多万台,适时完成3 624万亩小麦种植任务。省小麦专家顾问组在对当年的小麦苗情普查后,认为:“做到了整地质量好、播种质量高,秸秆还田面积大,秸秆粉碎效果好,播种密度均匀,小麦出苗整齐、均匀”,对农机作业给出了较高的评价。

1.4 抓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增强农机化科技支撑作用

全省积极推进农机化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十一五”期间启动了以节本增效为目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工程,在全省范围内,针对不同类型区域,开展了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组织省内农机科研和生产企业,研制、开发的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新机型,已基本满足生产需要。特别是在承担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和农机补贴强力推动下,全省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918万亩。玉米收获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机收水平达到25%。为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步伐,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新突破,河北省采取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政府补贴与农民自筹相结合,自走式与背负式、互换割台式相结合的办法,促进了机具保有量上规模、上档次。在发展布局上,以冀中南部夏玉米机收为突破口,以国家和省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县为重点全面推进,以此带动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在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方面,以机械化秸秆还田为主渠道,秸秆粉碎还田在全省快速普及,占到秸秆综合利用的60%以上。河北省还多渠道开发利用秸秆资源,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不断深化,机械化秸秆青贮、压块饲料、保护性耕作蓬勃发展,实现了从最初的单纯禁烧向多渠道综合利用转变,从重点区域向全省的转变,提高了秸秆利用的综合效益和技术含量。

2 明确“十二五”农机化发展的目标任务

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面对新的起点、新的形势,只有把握对新规律的认识,更新理念,才能增强推动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性。

“十一五”末期,河北省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5%,处于全国前六位。根据农业部制定的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一个地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在40%以下,农机化为初级发展阶段;达到40%~70%为中级发展阶段;达到70%为高级发展阶段,也是基本实现农机化阶段。参照“十一五”的发展速度,在“十二五”中期,河北省的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将达到70%,步入农机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当前河北省农机化事业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即将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关键时期。基本实现机械化是“十二五”的主攻方向。

根据河北省情况,在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十二五”要把鼓励各地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着力推进粮食主产区、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为首要任务。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KW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玉米机收水平达到60%以上。农作物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实施耕作制度改革,机械深松耕三年迈三大步,在适宜地区将3 600万亩耕地深松(耕)一遍。小麦播后镇压在适宜地区达到100%。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基本解决水稻、花生、马铃薯、谷子、棉花等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问题。在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同时,要由耕、种、收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延伸,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林果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同步推进,为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打下坚实基础。

3 把握关键,解决好“十二五”农机化发展的重大问题

“十二五”是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攻坚时期。需要处理和先解决好以下几个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问题。

3.1 加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做好区域农机化发展布局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任务艰巨迫切,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就要着力加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农机化由依靠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注重技术进步、注重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各地要借助农机补贴的强大推动力量,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在农机总量增长的前提下优化农机结构,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农机装备,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省政府提出的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提出区域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和落实推进区域内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机械化进程。

3.2 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为提升机械化水平创造条件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河北省“十一五”农机化发展经验也表明,农机化进入高级阶段前后的这段时期,是农艺与农机主动结合、有效结合的最佳时期。“十二五”时期做好农机农艺有机融合,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关系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也影响到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促进河北省农机农艺协调发展,重要的是要在机制形成上实现突破。要注重建立农机和农艺部门协作配合机制,通过农机教学、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的有机结合,研制开发适合河北省省情和农艺要求的农机装备;要注重完善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技术推广、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要大力开展培训和技术推广活动,组织引导农民,大规模采用作物品种、播期、行距、施肥和植保等标准化技术,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3.3 突出抓好节本增效技术的组织实施,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粮食总产量将达到700亿斤。围绕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这一首要任务,要突出抓好节本增效技术的组织实施,大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节水灌溉、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机械化植保和以秸秆还田、青贮、压块饲料、生物质能源为内容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重大技术。各地还要结合区域特点,进一步优化特色和经济作物机械化区域布局,制定实施方案,加快发展马铃薯、水稻、花生、棉花以及谷子机械化种植。

3.4 注重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导向作用,助推农机化上水平

农机购置补贴是农机化发展的助推器。要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目标,以提高农机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任务,继续向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倾斜。要根据河北省推进农机化进程的需要,加大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蔬菜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所需机具的补贴份额。各地要因地制宜,本着生产急需的原则,确定发展重点,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普及应用。

猜你喜欢

十一五机收农机化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