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外语教学的最新思考——以2010年我国主要的外语核心期刊为例

2011-08-15武晓丽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英语专业外语

武晓丽

(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关于我国外语教学的最新思考
——以2010年我国主要的外语核心期刊为例

武晓丽

(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文章对2010年我国主要的外语核心期刊中关于我国外语教学的最新思考进行了综述。对这些文章中提到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主要涉及到三方面的话题:英语专业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最后,作者还对其中一些问题的改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外语教学;人才培养;师资;课程设置

一、引言

建国61年以来,中国的外语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型国际形势和新型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大中小学教学局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的外语教学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规划。因此外语界的学者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篇文章是对2010年我国主要的外语类期刊有关外语教育讨论的综述,总结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二、2010年我国外语核心期刊有关外语教育讨论的总结

通过笔者对外语类核心期刊的分析,有关外语教育的讨论主要涉及到以下三方面的话题。

(一)关于英语专业教学的思考

思辨能力。思辨能力薄弱对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外语学生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主要表现在工作中缺乏分析综合的能力,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很难有创新意识,出不了创造性的成果。“思辨缺席”的痼疾不除,英语专业很难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英语专业的学生也难有出头之日(黄源深,2010)。由此可见思辨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对此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等(2010)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指出英语专业的学生思辨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英语专业一二三年级思辨水平只有小幅量变,而其他文科类大学生变化幅度大,同时呈现质变的关键期在大学2-3年级。由此可见,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势在必行。

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张雪梅、戴炜栋(2010)指出建国六十年来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课程设置的制定和变化始终服务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但是我国外语专业建设和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如:数量和质量,标准和特色,教学和科研(庄智象,2010)。因此孙玉华(2010)在其文章《对高校外语课程建设刍议》中指出外语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由之路是树立以课程为核心的专业建设理念以及整体性思维应用系统的方法建构科学的外语课程新体系。孙有中、金利民(2010)提出对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再定位。在此基础上蒋洪新(2010)和虞建华(2010)都指出我国外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体现人文性。

人才培养。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单一外语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国家出台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周洵瑛(2010)提出了双外语培养模式,这是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六种模式之一;朱效惠、赵忠德(2010)对双外语人才培养做了调研分析,双外语培养模式教学效果显著,得到了师生们的肯定;汪晓莉、胡开宝(2010)则提出了复合型、研究型、和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理念和实践;张绍杰(2010)提出应该面向多元社会需求和多元目标取向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外语人才。黄振定(2010)认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两大模式为单科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应该实事求是地选定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问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客观审视我国的高校外语教育的现状,问题仍然存在。戴炜栋(2010)指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缺乏突破性,具有国际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缺乏;教学实践方面,存在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的现象;人才培养方面很多外语人才知识面过窄,技能单一,社会适应不强,除此之外扩招导致学生质量不高,优秀教师缺乏,课程设置不规范,地区差异明显。作者在文中只是提及而没有详细的阐述。张(2010)则从全球化背景来看外语教学,他认为在交际教学理念和和方法的影响下,近年来外语教学界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对待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盲目引进,照搬照用,导致教学理念不清楚,教学模式滥用和教学效率低下。

大学英语定位。现在很多人对我国英语教育提出了批评和质疑,因此我们就需要重新认识英语和英语教育的地位。陈国华(2010)指出英语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前提,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是与国际学术接轨的工具,由此可见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那大学英语到底应该学习什么,蔡基刚(2010)认为大学英语应该定位在学术英语。

教学评估。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应试教育倾向,《课程要求》提出了将“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思想。《课程要求》体现了自主性和个性化的思想(王守仁,2010)。一些学者对大学英语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了当今评价体系的弊端。黄华(2010)提出了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形成性评价模式与个性化、协作化学习理念还有差距,其主要的参与者还是老师。王笃勤(2010)认为影响评价效度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评价结构和实施两方面的因素。大部分高校都存在评价结构不科学,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实施不符合评价要求的问题。

(三)关于师资问题的思考

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关键性人物。只有提高教师的外语教育意识,语言掌控能力以及课堂设计和把握能力才有可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才能开发学生的自助学习潜能,提高他们对外语的兴趣,增加对外语学习的投入。因此,外语教师能力的发展是中国外语教育水平提高的前提条件。(周燕,2010)。

然而我国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方面却面临着各种问题,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力度方面不够,部分师范院校还存在“去师范化”倾向;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并不都是合格的英语教师;职前教师培养和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相脱离;想当数量的英语教师未接受职前教师教育;在教师的职后专业发展也面临问题:尚未建立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不够强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程晓堂,孙晓慧,2010)。除此之外,张卫红(2010)指出外语教师科研能力较差,知识面不广,因此对外语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三、建议

(一)师资力量

教师是外语学习环境下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周,2010)。然而师资力量的短缺以及素质不高却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因此,首先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通过笔试和试讲的方式公平选拔,实现教师来源多样化。一经录用应该给予编制,以此解决教师短缺,师生比例失调,教师工作量太大等问题。其次,提高教师的待遇,使他们能够专心于教育工作和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再次,对教师的职后培训给予重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利用在职培训或派遣到国内外进修和留学等方式增加教师教育的机会。举行教学技能竞赛,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平台。最后,要实施合理的奖励制度,建立以激励为主的教师奖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鼓励学术创新。

(二)创新和思辨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的素质和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创新和思辨能力的外部条件。只要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师才会拥有会“思辨”的资源和能力,学生才有可能学会“思辨”;教师要改变不会思辨的应试教育的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质疑的能力,不能总是被迫性的接受。

(三)课程改革

课程必须要彻底改革。目前的英语专业课程核心是英语技能课和英语知识课。把掌握语言技能作为终极目标不可能培养出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为了使英语专业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又有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思辨能力,应该增设以下三方面的课程:(1)适量的英语课,可以锻炼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但是课时要减少,最多只能占三方面课程的20%,英语主要通过其他课程来学习。(2)开设语言学、文学、文化、政治、哲学和社会学等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些课程除了个别较为抽象的,一般都用英语授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和跨学科的能力,比例约占55%。(3)针对英语专业思辨缺席的现状开设一些辩证法、逻辑和辩论方法的理论和实践课,比例大约为10%。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在基础英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严重的应试教育、学生普遍的懈怠状态和费时低效(蔡基刚,2010)。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应该开设以下课程:(1)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课程。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基本功,为以后运用英语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课时应该不超过总课时的10%;(2)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主要帮助他们熟悉专业词汇特点、句法结构和语篇特征,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做好内容和学习技能上的准备。比例约占30%;(3)专业课的开设,在师资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双语课程的建设。这有利于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进行科研的能力,可以占约60%。

[1]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2]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等.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350-355.

[3]张雪梅,戴炜栋.试析中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之演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1-5.

[4]庄智象.我国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界.2010,(1):2-10.

[5]孙玉华.高校外语专业课程建设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6-8.

[6]孙有中,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3-305.

[7]蒋洪新.人文教育和高校英语专业建设[J].中国外语.2010,(3):10-13.

[8]虞建华.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两个走向”问题[J].中国外语.2010,(3):14-18.

[9]周洵瑛.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语界.2010,(4):36-42.

[10]朱效惠,赵忠德.外语专业双外语人才培养-基于反馈调查的研究[J].外语和外语教学.2010,(2):14-18.

[11]汪晓莉,胡开宝.我国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存在的问题调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13-16.

[12]张绍杰.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行动和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9-12.

[13]黄振定.试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两大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12-313.

[14]戴炜栋.搭建高水准教改交流平台,推动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J].外语界.2010,(5):7-8.

[15]陈国华.重新认识英语和英语教育的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91-293.

[16]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6-308.

[17]王守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J].外语界.2010,(5):9-10.

[18]黄华.立体教学模式中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问题研究[J].中国外语.2010,(5):15-21.

[19]王笃勤.大学英语评价效度研究[J].中国外语.2010,(2):13-20.

[20]周燕.教师是外语学习环境下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94-296.

[21]程晓堂,孙晓慧,中国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2010,(3):1-6.

[22]张卫红.漫谈外语教师如何做科研[J].中国外语.2010,(4):104-108.

H319

A

1673-2014(2011)04-0114-03

2011—03—12

武晓丽(1985— ),女,山西吕梁人,研究生,主要从事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晋 红)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英语专业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