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学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2011-08-15侯风英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语码顺应性母语

侯风英

(晋中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语用学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侯风英

(晋中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教师为了接近其教学或交际目的,会进行语言选择,即选择某种语言形式或语言应用策略,而语码转换就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选择语码转换是与认知心理密切相关的。因此,文章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以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英语专业语用学课堂教师语码转换进行动态分析,从而揭示教师语码转换对教师的心理动机的顺应性。

教师语码转换;语言顺应理论;心理动机;语用学

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它在口语对话或交谈中常常被使用,具体指两种语言或语言变体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之间的交互使用。Verschueren(1999)认为语码转换是一个指代语言或语码交替使用的术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现象,也是口语语篇中常被选用的一种策略。也就是说,语码转换是一种语言或语码在适当的场合为了说话人的交际目的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语码。在外语课堂上,特别是在英语专业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使用语码转换这一语用策略来达到其教学和交际目的。

语码转换是语言学家极为关注的研究对象。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了研究:即从语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会话分析及语用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各有侧重的分析。对教师课堂语码转换也有研究:对大学英语课堂、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或语言学课堂等就语码转换被采用的原因或功能进行了探究。对于英语专业课堂是否应该使用母语学者们看法不一。在外语课堂上母语使用的必要性取决于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笔者在某地方院校承担英语语用学的教学工作,学生英语水平不等,且语用学理论性很强,课堂难度比较大,使用母语,尤其采用语码转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用学相关理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本文的语料来自笔者为英语专业学生所授的语用学课堂教学的录音材料。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定性的方法。因此,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将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动态地分析英语专业英语语用学课堂语码转换的使用机制,从而探究语码转换的顺应性。

一、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

语言顺应理论是Jef Verschueren在1999年出版的《语用学的理解》一书中提出的一个语用学研究模式,是一个兼具包容性和解释力的理论。

J.Verschueren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可以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也可以基于外部的原因,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作出选择,是因为自然语言具有三个特点: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是指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按照规则,或固定地按照形式、功能一一对应关系作出的,而是在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来完成的;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的选择,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上述这三个语言的特性是不可分离的,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它们使人类能动态地使用语言。Verschueren认为,顺应性应当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语境关系顺应(context)、结构对象顺应(structure)、动态顺应(dynamics)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salience)。

就语言的变异性而言,教师为了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或达到一定的教学或交际目的,在外语课堂上会选择适当的语言手段或语言策略。语码转换就是一种语言策略,是教师在课堂上作出的语言选择。这种选择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可能是来自语言内部的原因,也可能是来自语言外部的原因。这些选择可以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即语音、音系、形态、句法、词汇、语义等,这些选择可以发生在同一变体内部,也可发生在不同社会、地域变体之间。语码转换就是语言不同层面上的选择。

就语言的商讨性而言,教师在语码转换时不是机械地作出的,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指导下进行的。也就是说,语码转换是作为一种语言策略被教师选择,是由教师的一定目的和动机驱使的。

就语言的顺应性而言,教师在外语课堂上选择语码转换,即选择一定的语言形式或结构,是出于教师的教学和交际目的,是出于教师的某种教学动机。具体来讲,教师选择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运用策略是出于对语言现实、教师的角色期待和教师言语动机的顺应。

二、英语专业语用学课堂语码转换的顺应性

本院英语专业本科生于大三年级开设英语语用学专业方向选修课,英语语用学理论性很强,虽然学生具有语言学理论课的基础,但若完全选择目的语进行授课,教学效果不佳,与教学要求是相违背的。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选择母语进行解释是很必要的。因此,语码转换成为最佳选择。语码转换是通过恰当的语言形式实现的。教师在不同意识情况下选择语码转换这一语言应用策略来顺应教师的心理动机,以便达到其教学和交际目的。因此,教师选择语码转换是由认知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会采用得当的教学策略。由于这种动机的驱使,在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专业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会采用语码转换来顺应不同的动机。

(一)传授知识的动机

在课堂上,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为了完成此项教学任务,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语码转换就是其中一种。如:

(1)教师:Then wewill talk about the five feature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That is,cancellability,可取消性,calculability,可推导性……

此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将集中在会话含义的五个特征上。由于语用学所用教材是全英文书写,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专业术语的汉语译名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在详细列出五个特征时,有意识地提供了各自的汉语译名。教师采用语码转换正是对教师知识传授动机的顺应。

(二)突出信息的动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突出某一信息,会采用语码转换这一策略。如:

(2)教师:“when the speakers utters one word or one sentence,and this word or this sentence has the determinate sense and reference,namely,the speaker performs one act,here it is called…Yes,‘言内行为’)”

本例中,教师在回顾前面学的内容,是想从具体解释中让学生得出该行为的名称。教师为了突出该信息,使用母语提供了该行为的语用术语。Austin将言语行为分为三个次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是言语行为理论这一章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区分这三个言语行为,教师采用了语码转换,把重要信息突出,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

(三)活跃课堂的动机

课堂上,教师有时为了活跃气氛,会采用一定的语用策略。具体来讲,教师会采用语码转换将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例如:

(3)(教师在区分手势用法和象征用法后分析下面例句“Hey you,you just scratched my car with your Frisbee.)教师:When your‘新的宝马’被投掷的飞碟蹭了一下,你多心疼呀!This time,you will find the person who throws the Frisbee.You will stop someone by calling you loudly orwith gestures.”

在此例中,教师在分析例句时,采用语码转换创设了生动形象的语境来制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本例中的例句是用来解释人称指示语you是属于手势用法还是属于象征用法。若只按照字面解释,车被划了一下,显得很平淡。但教师给汽车一个特指意义,拥有一辆宝马车是多数人的梦想。当教师从目标语转换成母语时,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从而加深印象。因此,此例中教师采用的语码转换正是对教师活跃课堂气氛动机的顺应。

(四)避免尴尬的动机

教师在讲解中有时会忘记或一时想不起某个词如何表达,为了使教学能顺利进行下去,避免尴尬,教师会采用语码转换。例如:

(4)教师:“语用学涉及了如何嗯:嗯:tactfully使用语言及恰当地理解语言两个方面的内容。”

在此例中,教师使用母语对此句“Pragmatics deals with the way of how to use language tactfully and understand it appropriately.”进行解释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汉语词汇与“tactfully”相对应,此困难是通过汉语词“嗯”延长的音节所表示出的。尽管教师通过拖长音企图找到合适的汉语词汇,但最终没有成功。此时,教师采用语码转换即从汉语转换成英语来顺应以避免尴尬。

(五)促进理解的动机

语用学理论性强,部分内容若用英语解释,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不佳。教师采用语码转换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说,必要时使用母语进行解释有助于学生对语用学理论和知识的理解。例如:

(5) 教师:“Non-detachability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are generated from the semantic content by assuming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So they are attached to the content rather than to the form,or in other words,it is not possible to get rid of the implicatures by substituting words with synonyms.会话含意与预设不同,它不是依靠话语中的某个词语或某种句式产生,而是依靠整个话语传达的内容来作出推断。因此,改变话语中的某些词语或句式,并不改变整个话语的隐含意义。会话含义是利用合作原则中的各项准则,根据话语的语义内容,再结合语境推导出来的,因此它依附于话语内容与语境信息,而不只是依附于话语形式。若通过同义互换将依附于话语内容的语用含意从话语中分离出来是不可能的。如果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语用含意,则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同义结构,含意始终存在。”

此例中,教师选用了一段汉语话语来解释不可分离性,由于这部分内容难以理解,学生看完英语解释很难理解,对此术语的意义很模糊。因此,教师选用母语给出了深入的解释,学生的反应很好。因此,教师使用语码转换顺应了其促使理解的动机。

(六)维护关系的动机

教师在课堂上虽然使用目标语进行授课,有时学生用母语给出回应。这时教师的语言就会从目标语转换成母语。例如:

(6)T:What does the deixis mean?We have discussed it last class.Now Iwill ask someone to tell us themeaning of deixis.Ok,you(by pointing to the student sitting in the first line.).

S:指示语是指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的关系。

T:Yes,deixis refers to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的关系……

此例中,教师使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采用提问的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但学生使用母语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教师会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判断、评价:教师同样使用汉语复述了这位同学给出的deixis的定义。这正是对其维护与学生关系的动机的顺应,因为若使用英语复述,学生会感到很尴尬,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维护。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英语专业语用学课堂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即对教师的心理动机的顺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教学和交际的目的,会有意或无意地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或策略组织教学,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语码转换就是教师作出的语言选择,是一种科学的语言应用策略。今后还可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Jef 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Ronald W ardhaugh.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刘霞.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的作用[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08-110.

[4]王琳.教师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33):67-69.

[5]于国栋.英汉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6]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Teachers'Codesw itching in Pragmatics Class:An Adaptation Approach

HOU Feng-y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nzhong University,Jinzhong Shanxi 030600)

Code-switching is a common linguistic phenomenon,and the result of langugage contact.In order to approach or satisfy teachers'teaching or communicative needs,they willmake choices,namely,they will choose certain linguistic forms or linguistic strategies.And codeswitching is a kind of teaching strategies.Teachersmaking choices of codeswitch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cognitive psychology.As a result,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adaptability of teachers'codeswitching to teachers'psyhologicalmotivatio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Jef Verschueren's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 from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

teachers'codeswitching;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psychologicalmotivation;Pragmatics

H313.3

A

1673-2014(2011)04-0102-04

2011—01—03

侯风英(1976— ),女,山西介休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

(责任编辑 单麦琴)

猜你喜欢

语码顺应性母语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母语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后路全麻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循环的影响
母语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民族高校大学生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句法形态研究——以维汉语码转换为例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英语专业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