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探析与思考

2011-08-15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新建教学内容

李 银

(滁州学院教务处,安徽滁州 239012)

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探析与思考

李 银

(滁州学院教务处,安徽滁州 239012)

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相对匮乏,而建设实践方面则存在诸如缺乏总体规划、缺乏高端人才、缺乏经费支持、缺乏资源共享平台、缺乏资源整合力度等问题。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要确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准确定位发展空间。要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做好课程建设规划,重视课程负责人作用,培养青年教师,注重教师梯队建设。要立足地方,培育特色,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要加强课程建设管理,建立课程建设评价体系。

精品课程;新建本科院校;对策

精品课程,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的界定就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有学者根据其显著特征,将其概括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先期启动的项目之一。

2003年教育部先后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正式启动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2007年教育部全面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后,又把精品课程纳入质量工程中进行遴选申报建设。

一、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现状

近十年来,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设目标、基本原则、建设模式等内容,诸多学者对精品课程如何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邓红[1]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问题。在实践基础上,总结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核心问题、有效载体以及有力保障等成功经验,对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追求目标、推广利用模式等方面,还明确提出应当坚持注重时效性、突出创新性、要有系统性、体现人文性。韩震[2]等人论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精品课程建设是促进师生互动与发展的平台,是学科前沿知识和教学规律的统一,是优良教风、优良学风传播的途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指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和路径,即一定要在深入的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多途径、创造性地深化教学改革。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创新性地开展课程建设,坚持科研与教学结合,改革实践环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姚恩全[3]等人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情况,从课程组织管理以及关键环节建设等方面入手,对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研讨。其研究结论表明,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实验室与实验教学体系、网络课程资源等等相关配套体系和机制的建设。黄宝玉和项国雄[4]等人还对已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通过对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调查研究,从课程资源建设、网站运行形式、教学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在肯定精品课程间建设重大成果的同时,还指出了目前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中还存在的缺陷,诸如课程内容过分保护、开放性与共享性不强,重复性大、实践性不强等问题。

王丽荣[5]等人通过对2003-2006年间历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全面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与变化。其研究结论指出,指标体系本身是在不断修正和变化的。从评审说明、一级、二级指标的划分、主要观测点、评价标准以及各类指标的权重分布都不断变化。

陈丽[6]针对我国高等院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高职院校的现状,提出应在把握精品课程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找准不同层次院校自身定位,比如教学型院校不能盲目跟随、效仿研究型大学做法,而是应当结合地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自身优势,突出课程特色。

就以上文献回顾,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学者们已经关注到以下问题。首先是在坚持精品课程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评价指标本身在不断变化更新。其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应当是不同的。再次,不同类型的院校,如教学型或省属地方院校与研究型高校或重点名牌高校,其精品课程建设策略应当有所不同,应当体现出自身办学定位和课程建设特色。

二、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的崛起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规模已占据我国高校总数近三分之一,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许多学者给予了高等关注,如潘懋元[7-9]多次撰文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定位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这些院校发展将对整个高等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毫无疑问,就绝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教学型高校是其根本的办学定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其主要的办学目标。然而,新建本科院校在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不得不面临现实的难题。短时间内,这些学校在校学生规模倍增,而原有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水平都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教育需求。如何提升新建本科院校高校教学水平,保障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通过课程建设可以培养和提升现有教师整体素质,通过课程建设促进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通过课程建设更新教理念、探索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因此,课程建设被认为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但新建本科院校不论是在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还是建设实践中都还存在一定问题。

在理论研究方面,精品课程建设相关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专门研究却十分匮乏。如果以2003年1月-2010年12月为时间节点,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以“精品课程”为主要关键词进行题名检索,可以获得3919篇文献记录,但在这些检索结果中继续以“新建”或者“地方”为关键词进行题名检索,只获得29篇检索记录。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或地方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是严重不足的。

在建设实践方面,新建本科院校还存在诸如缺乏总体规划、缺乏高端人才、缺乏经费支持等诸多问题。

1.缺乏总体规划导致定位不准,方向不明。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缺乏必要的顶层设计,在如何进行课程规划设计,如何有序推进建设,如何提供机制保障,如何进行绩效评价等方面并没有总体的统筹安排。有些精品课程的申报人甚至对于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任务、措施并没有深入的认识,将精品课程建设看作是普通的项目申报,为评而建的现象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并不鲜见。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对于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价指标并没有深刻理解,在建设中普遍向重点院校看齐,忽略了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的差异性。其实“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完全可以是不同层次上的“一流”。不能将“一流”的内涵固定化,具体化,使之仅具有唯一的标准。新建本科院校完全可以在地方性和特色上多下功夫,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2.缺乏精品课程建设高端人才,缺乏经费支持,课程团队力量难以凝聚。新建地方院校由于发展时间短,本科教育起步晚,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相对较少。对于省级及以上的研究项目,能够申请和承担建设的机会少,学校能为老师提供的发展条件有限,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发展规模太快,大量的经费投入校园建设,教学经费投入相对较少,教学经费更加紧张。精品课程建设从课程上网运行维护、教学内容更新、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培养、实验实践教学等等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经费开支,这些工作开展往往受到经费限制的影响大大折扣。课程团队成员往往对参与课程建设缺乏兴趣,协调合作较少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做出标志性的成果。

3.教学资源共享缺乏平台,资源整合优化缺乏力度。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实验指导等等上传课程网站,多以静态网页为主,师生互动的网络辅助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都很低。另外,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网络教学资源都比较分散,没有一个可以简单便捷的共享平台。许多在建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学资源分类不规范,资源整合系统性不强,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同时,大部分的精品课程网站并不是由授课考试本人亲自制作,由于受到技术条件限制,教学内容一旦上传网络,教师本人很难修改、调整、管理相关网络教学内容。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网站存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脱节情况,课程网站更新率不高,课程网站难以反映最新的教学状况。

三、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路径

新建地方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建设的具体路径,走出一条不同于重点名牌高校的道路。

1.确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准确定位发展空间。就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应当以教学为主,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必须服务地方,主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地方实际,发展课程特色,走特色化建设的道路,以此打造品牌,拓展发展空间。

2.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做好课程建设发展规划。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历史原因,人才培养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似度很高。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在竞争中发展,必须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从学校层面来讲,应当加强精品课程设置的研究与预测工作,调整精品课程立项规划,在学科专业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彰显学校和专业特色。从课程本身来讲,应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的建设思路,加强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管理科学化工作。

3.重视课程负责人作用,大力培养青年教师,注重教师梯队建设,提升团队教学水平。精品课程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新建本科院校高端人才缺乏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局面短时间也难以改变。用重点院校的标准来要求新建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教师团队建设是脱离实际的,因而是不正确的。必须确立能凸显新建本科院校特色的新的标准,以此鼓励和支持高素质教学队伍发展。课程负责人是课程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因素。因此,在课程立项前严格负责人遴选条件,明确课程建设的职责,在课程立项建设中注重过程管理,加强负责人监督,加强对课程负责人在课程建设中的绩效评价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课程负责人应该切实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凝聚团队力量。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在快速发展中引进了大批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力量,是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最现实、最便捷有效的课程水平提升途径,就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通过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教学实践、研究机会,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4.立足地方,培育特色,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将课程建设基本教学内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高校在科研、教育等资源上的知识优势,培养更多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应当改革以往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能力,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将课堂理论知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立足地方,培育特色,选择更多贴近新建本科院校实际,同时可以为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模块,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5.加强课程建设管理,建立课程建设评价体系。许多新建本科院校都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倾向,片面追求立项数量,忽视课程建设质量。这种只注重课程建设形式,忽略课程建设内容的做法,危害很大。就过程而言,课程建设是动态发展的,必须加强对课程建设过程的管理,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绩效评价。很多信件本科院校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时主要参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工作。实际上,这个指标体系主要是并非是精品课程建设绩效评价标准,对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要求,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因此,对于信件本科院校而言,必须从实际出发,设立年度检查指标和结项验收指标,根据学校自身发展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对课程改革方向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调整力度,实现对课程建设的动态管理。应当鼓励和支持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组织学科领域专家、课程教学同事、授课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从不同角度,对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效果以及课程教学管理等给予不同评价。通过综合评价,保证对课程建设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把握课程建设质量与特色。

[1]邓红.从精品课程建设看“五个一流”的示范性[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1-154.

[2]韩 震,方 瑾,李 宁.创建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28-30.

[3]姚恩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6).

[4]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5]王丽荣,栾开政,张会杰.2003-2006年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变化与趋势展望[J].江苏高教,2007,(4):66-68.

[6]陈 丽.教学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8-140.

[7]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2:33-38.

[8]潘懋元.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b),9(1):1-5.

[9]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3):4-7.

G424

A

1673-1794(2011)06-0116-03

李 银(1979-),男,硕士,研究方向:高教管理、项目管理。

滁州学院人文社科项目(2010sk024B),滁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0jyy019)

2011-05-15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新建教学内容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