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2011-08-15程东峰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青少年价值

程 曼,程东峰

(1.皖西学院党委宣传部,安徽六安 237012;2.皖西学院政法学院,安徽六安 237012)

论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程 曼1,程东峰2

(1.皖西学院党委宣传部,安徽六安 237012;2.皖西学院政法学院,安徽六安 237012)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把握。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婴幼儿时期的养成教育是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责任心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三大有效途径。

青少年价值观;形成过程;途径;方法

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这共同的愿望之所以不能人人实现,则在于个人所奉行的价值观同社会所形成的价值体系,以及国家所倡导的价值导向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这就难免造成学而无用、劳而无功、生而无价值的悲惨结局。因而,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确是人生中的大事。但是,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一下子就能树立得了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其中正确途径的选择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人生价值

那么什么是人生价值呢?不同时代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如孔子把实现“仁”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苏格拉底把追求善和美德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同人的需要有关,但它不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价值有其客观基础,这种客观基础是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所固有的属性,但价值不单纯是这种属性的反映,而是标志着这种属性对于个人、阶级和社会的一定的积极意义,即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1]345可见,“‘价值’就是认为值得追求的原则、标准和品质,换句话说,是人们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样一种东西。”[2]192价值判断同是非判断是一致的。无论是在物质层面,在精神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凡是对人类有用的、有益的、有利的、有促进作用的,就是有价值的。价值是对关系效益的描述,对关系中产生正面作用的被称之为有价值,在关系中产生负面作用的被称之为负价值。作为人,对价值的追求既是变化的,也是不断上升的。因而,价值具有层级性、超越性和普遍性。纵观人类历史,人们对价值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求真、求善、求美、求圣,求至是其最高境界。同理,人生的追求也是如斯,人生的追求也是逐级提升的,从求真到求善,再到求美,直到终极关怀——追求神圣。四种价值具体表现为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宗教求圣。不要仅仅认为只是宗教求圣,神圣不一定仅指神或上帝,神圣更应该理解为是对人生信仰的追求,是对人生最高价值的追求。终极关怀即是人生终极价值关怀。没有信仰的人生,亦是没有价值的人生。我国学界普遍认为,客体中所包含的对主体具有某种满足和适用的那种客观属性叫价值,价值首先是客观存在的某种属性,其次是这种属性只有在某种特定的主客体关系的实践中才能实现,再次是价值必须是被认识了的自觉自为去追求的东西,往往同兴趣、志向、目标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价值。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把为人民服务看作是人生的最高价值,是因为它同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信仰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亦可以说它是神圣的。

由于价值具有正负两重属性,决定了人们实际存在的价值观具有多重性。那么什么是价值观呢?直观地说,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实际上,价值观是人们在生活意义追求上的不同判断,不仅有形而下的功能性、实用性,还有形而上的超越性和普适性。这种不同判断的产生,既与整个社会和民族国家的大环境有关,又与每一个人的知识贮备、个人生活经历、心理身体状况有关。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来说,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国家制度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作用,作为青少年个人来说,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和身体心理素质,均与其价值观形成有重要关系。

赵汀阳说:“价值观很多是说出来的,也有一些是做出来的。在被说出的价值观和被做出的价值观之间,其实是很不一样的。被做的价值观应该是更真实的,当然,说出的也不是没有意义。”至于什么是价值观,赵汀阳说:“至于……价值观,我觉得也有两种情况。有一种在我看来,其实在逻辑意义上就相当于利益,跟利益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说,一个东西被认为是一种价值,因为它对自己是有利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价值。……另外一种,所谓超出利益的价值观,也是有的,是比较少数的。那种价值观应该说是严格意义上的价值观,就是不管有没有利益,或者说,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都将做什么事情,这个是真正的价值观。”[2]168赵汀阳所说“不管有没有利益”是指:一,不管对个人有没有利益,只要对社会对他人对国家对人类有利都应该做;二,是指精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属于信仰和人格塑造上的价值,这是一个人的终极价值追求体现出的价值观。

凡属正确的,进步的、优秀的、卓越的、有益的、有利的、好的、美的,就是有价值的、值得追求的;凡属错误的、落后的、低劣的、卑贱的、有害的、损己害人的、坏的、丑的,就是无价值的,都是应该抛弃的。这种对错是非美丑的划分也是有客观标准的。我们不能完全从个人的喜好去判断价值,亦不能把价值关系完全归结为利害关系。只有在价值判断中纳入是非之辨,才能使我们的价值判断更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和合法性。

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个人的成人成才,而且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人类的文明进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最深层次含义是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青少年价值观确立的根基和前提

青少年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不是个人一相情愿的事,更不是仅凭主观意志就能决定得了的。就像价值有其客观属性一样,价值观的确立也有其时代特点和现实的规定性。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环境,都会对价值观的确立产生重要影响。但人的价值观的确立又不全是时代、国家和环境的事,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青少年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影响其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是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父母的修养,兄姊(含平辈中的年长者)的志趣爱好,以及同什么样的人亲密接触,读什么样的书,经常做哪些游戏和参与哪些活动,个人身体状况和心里健康如何等等。价值观形成与这些关系极为密切。因为在婴幼儿和少儿时期的人还处于模仿阶段,更多地是从人们的耳濡目染和长者之间的问答闲聊中获得的。青少年个人在生活中的亲历亲验,更对其价值观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功效。上学以后的教师教诲和个人阅读,只能是对其“已有‘经验’的同化、提炼和升华”。不是后天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不能改变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但那必须是建立在青少年的新视野、新经验、新体验基础之上的“自悟”,以及在“自悟”前提下的“明理”。就是这种“自悟”和“明理”,仍然同他婴、幼、少时期的“经历”紧密相连,没有婴、幼、少时期的心理的身体的人文的“濡染”和“根基”,其“新价值观”的确立便很难了。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个人的整个生话既全以儿童时期所受的教导为转移,所以,除非每个人的心在小时候得到培养,能去应对人生的一切意外,否则任何机会都会错过。”[3]55鲁迅先生也说过:“顽劣,纯滞,都足以使人没落,灭亡。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4]112可见,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从婴幼儿时代就开始了。那么,青少年婴、幼、少时期的哪些经历同后来价值观的确立有哪些联系呢?一是青少年时代的婴、幼、少时期的气质和肚量,同他成人后的眼光、胸襟和抱负有密切关系。婴幼儿时期接触的人和事,谈的、做的、爱好的、追求的,都是身边的家庭的物质的感官的,没有听过神话故事,没有看过浪漫故事情境的演绎,没有浸润过高雅艺术的薰陶,没有做过有趣的游戏……,也就很难树立起高雅的气质和宽大的肚量了。二是青少年时代的婴、幼、少时期的生存生活状况,同他成人后的心态、性格和追求有密切关系。衣食足够温饱或略有节余、生活平静安定而又和谐的家庭,在社会上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家庭,父母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家庭,对婴、幼、儿的价值观的影响是好的,这些家庭出身的孩子往往能接受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形成较为正确的价值观。而家庭特别困难或是家庭特别富裕,父母特别懦弱或父母特别强悍,对子女的影响都不是太好,如果这些家庭出身的孩子以后不能得到有效的校正,则有可能形成偏颇的心态和扭曲的性格。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家庭的文明程度对孩子的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有帮助。三是青少年的婴、幼、少时期,由谁(什么样的人)喂养看护他(她),上什么样的幼儿园、小学,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耍,对孩子的合群能力、认识理解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独立人格、谦让风尚和合群入流、团结互助品性的培养,对孩子的怜悯心、同情心、助人为乐品性的养成和培育,都有重要作用。这些,对他成人后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青少年的婴、幼、少时期接受的是养成教育,父母、老师和大人,要给他们讲道理,但这时的讲道理是同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呵护一起进入孩子的心灵的,这时孩子的懂理是从亲历亲闻的事中悟出来的,这时孩子接受的事理和哲理是溶化在浓浓的亲情之中的。婴、幼、少时期的青少年,同谁最亲,谁最呵护他,他最敬佩谁,谁的话就是真理,也就对他最具影响力。陌生人的话,曾经欺侮过和伤害过他的人的话,或是比他更柔弱者的话,他是不会听的。婴、幼、少时期的教育和影响,不是仅仅通过诉诸理智而奏效的,而是通过感情的融通、溶化和润滑而吸纳进脑海的,再经过自己的消化而变成知识和理智的。因而,对于婴、幼儿的教育,应该是他最亲近的人施予的,不是诉诸说教,而是通过行动和情境起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的。如果担负养护的亲人能自觉地把知识、道理、理想和信念,融入亲情、衣食行宿和喂养起居之中,让其形成习惯,则更好。梁启超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5]44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一味地娇惯放纵,助长了他(她)的懒惰、自私、专横和霸道,到成人以后是很难纠正过来的。青少年成人出身社会了,知道自己过去的一些做法不对,可惜,一是本性难改了,习性不为理智所控制,时不时露出蛮横的品性,让人生厌;二是由于少年时代的任性,浪费了时光,既没有学到知识,更无待人接物做事的本领,还吃不得苦,也没有韧性和志气,不愿干事,也干不了事,只能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了。

为了青少年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青少年的婴、幼儿时期,我们要培养他们的哪些品质和习性呢?怎样培养和形成呢?根据我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一是要培养孩子自由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精神。为了弥补孩子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的弱势,在孩子自由选择之前,一定要向他说明白可供他选择事物的性质、形状、功效和特点,至于选什么完全由孩子自己作主,但是一旦他自主选定了,不允许其半途而废,不允许其浪费财物和随便不负责任地抛弃,要让孩子明白任何时候要对自己的自由选择负责。二是要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从小培养他做事,且要培养他做事的恒心,做事要善始善终,不达目的决不放弃。千万不能养成孩子三分钟的热度和见异思迁的浮躁品性。很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和智慧,而是因为没有毅力和恒心,吃不得苦,耐不得寂寞,怕下功夫。而毅力和恒心的培养是在婴、幼儿时期训练的。孩子好动是天性,让他坐得住、听得进、干得了。婴幼儿时期缺乏教养,主要体现在不会独立分析和承担事务上,待人接物,礼貌待客,也是婴幼儿时斯要学习的功课之一。三是要培养孩子做事的速度。市场经济是讲效率的,效率本身就是价值。而效率和速度的养成本身亦是婴、幼儿时代的事。所以家长老师要注意孩子行动速度的养成。有些孩子做事慢是性格问题,但绝大多数的孩子的速度慢和不讲效率是不良习惯引起的,一边做事一边玩,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和老师又不注意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慢习惯。少小时形成的习惯,长大以后很难改过来。所以,青少年时期养成好的习惯,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和实现有重要意义。四是要培养孩子勤劳和俭朴的习惯。勤劳是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创造价值的思想品性的基础和行为活动的保证,懒惰的人是不可能创造价值的。赵汀阳之所以说干出来价值观比说出来的价值观重要,是因为任何价值都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空口讲出来的。勤劳是爱劳动和多劳动,爱劳动和多劳动自然也就能多创造价值。俭朴的俭是热爱和珍惜劳动成果,也就是珍惜价值。珍惜价值本身就含有创造价值的意味,因为只有认识价值理解价值尊重价值的人才会珍惜价值。俭朴中的朴是人品中朴素和质朴,作为人的品质中的朴的本质是允执其中,无过之无不及,无论是使用价值和提供价值都是实事求是的,恰到好处的。质朴是人格的中点,质朴的两端是奢华和悭吝。质朴作为价值使用时的品性也应该是呵护价值和珍惜价值的,亦体现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三、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确立的有效途径

上文分析了青少年婴幼儿阶段的价值训练是青少年确立正确价观的基础,实际上那也是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途径,只不过婴幼儿时期的心灵体操,一般人不把它作为价值观培育来认知,只把它作为婴幼儿教育来看待。如果青少年的价值观培养从婴幼儿时期做起,则事半而功倍,如果在长到少年阶段以后再开始,也就是忽略了婴幼儿阶段的教育,则可能事倍功半。这也是我们现在三观教育收效甚微的原因之一。下面仅就作用于青少年理智的价值观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价值层次把握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亦是多层次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和不同的情境中是会有不同的需求的。一般而言,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反映了人由低入高的需求层次一般规律,但若用这一规律去套所有人所有时候的所有事就成为荒谬了。因为人既有规律性的需要,也有特定情境和因身体、心理造成的脱出常轨的特殊需要,这特殊需要往往体现为人性需要的偶然性,而需要规律体现的正常需要是理性需要的必然性。比如,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小便是人体排泄物是污秽是应该当特殊垃圾处理的,这是除了婴幼儿以外的任何人都清楚的,但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人在废墟中就是靠吸食小便维持生命。因而,青少年在价值认识和价值观确立中既要把握住对规律性的核心价值的终生不懈地追求,又要把握住特殊情境下的特殊价值的需要。在青少年价值观确立上也应遵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辩证法,也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在价值层次的把握上,既要有原则性,识大体,顾大局,把握住价值的大原则,又要有灵活性,因时因地而采取灵活的变通的措施,以小的退让、小的损失、小的屈辱,保住大局安危、大利益的实现、大节的不变。

(二)必须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

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是统一的。远大理想是从对未来设计和总的目标追求上来说的,宏伟抱负是从个人建功立业的贡献上说的。没有远大理想,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的丰盈,也不可能是宏伟抱负的表现。要成就一项事业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要有长期打算,而这一长期打算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就属于远大理想了。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的另一方面含义是,理想之所以远大,抱负之所以宏伟,主要是这理想和抱负是事关国家、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事业,至少是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人类有价值的事业。

青少年涉世未深,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不可能有具体的奋斗目标,但总的志向和理想是应该有的。比如说,从事科技工作,为祖国攀登科学高峰;当英雄,为人民排忧解难……。这些奋斗方向和大目标的确定,为青少年的学习奋斗既提供了目标,又提供了动力。青少年的理想是从哪里来的呢?主要是从读书中来,特别是感人的艺术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感染更深的是由文艺作品改编拍摄演出的电影、戏剧、电视连续剧等,都对青少年有感人至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比如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红岩》,激发了多少青年学子投身革命的热情;好的人物传记,促成了多少青年人走上波澜壮阔的英雄路。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6]可见文学文艺作品对一个青年人的成长起了多么大的作用。

与读书紧密相连的是上网。网络是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充分肯定网络的正面功益和作用的同时,还要认识到网络的负面效应。当今的网络,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人们可以任意在网络上造谣生事、欺世盗名、宣扬色情,目的是骗钱以自肥,造谣以乱世。如果青少年上网不注意“选择”和“抵制”,很容易被其牵着鼻子走,迷失方向,发生问题。社会上身陷网络不能自拔的青少年,也不在少数。身陷网络是人生正确价值观缺失的表现。对于网络文化的选择,学校家庭要对青少年进行引导,要加强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介的教育。

(三)培养责任心和负责任的习惯,确立责任意识

树立责任意识是青少年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保证,因为责任心是追求理想抱负的不竭动力和有效监督。如果没有责任心相配合,理想有可能成为空想,抱负则可能是志大才疏的夸耀和吹牛。责任心是远大的理想抱负同脚踏实地的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的统一。有责任心的人也应该是目标明确前途远大的人,他们不会斤斤计较于一时之得失,也不会耿耿于怀于一时之恩怨;有责任心的人以责任实现为天职。负责任的人是将理想与眼前的工作统一在一起的人,是将胸中的抱负化为手中刻苦劳作的人;负责任的人是勤劳勇敢的人、诚实守信的人、襟怀坦白的人、一往无前的人。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首先要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性,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任务、坚持到底、敢于对工作负责的精神;浅尝辄止,见异思迁,没有毅力,没有恒心,虎头蛇尾,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其次是要培养青少年的韧性,能吃苦耐劳,能百折不挠。从小养成做事情的计划性、规律性、程序性,是培养青少年韧性的必要程序。坐不住,立不稳,耐不得寂寞,收不住顽性,经不住诱惑,是青少年缺乏韧性的表现。再次是培养青少年把握轻重缓急、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的能力。精力分散,不分主次,是青少年的通病,特别是从幼儿到少年阶段,更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必须从幼小时代通过心灵体操来训练他们的毅力和恒心。

(四)是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积极参与到重大社会活动和国家重大活动中去,在这些重大的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到个人劳动和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作为青少年来说,读书是学习,实践更是学习,而且在实践中的学习是身体力行的学习。实践中不但有学习,而且实践中有创造。只要是独立自主的实践,都是有其创造性的,不可能有人事先把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任何环节任何事都想好、设计好,实践者在实践中总是有创造的,正是在这种创造中体现了他的价值取向。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7]对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也要如此。价值观的确立,当然要说,说是使价值观在思想上更明确更具体更深入的过程,但是说得再好听,仍然停留在观念上,不是事实。做出来的价值观,更有价值,更能产生重要的社会意义,做出来的价值观才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价值观。所以,让在校的大、中、小学校的学生,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到社区、农村和公共社区,从事力所能及的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一下社会,则更利于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重要而又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不能离开现实,“依据中国社会和文化变迁的逻辑,我们还应当充分考虑‘仓廪实’、‘衣食足’之后人们的精神需要和容易滋生的问题,将‘礼节’与‘荣辱’给予时代的诠释并作为社会秩序和文化规则建设的重要内容。”[8],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多管齐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多方位疏导,既耳濡目染,又耳提面命,既入脑、入耳、入心,又心领神会、身体力行,全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持之以恒,才可能促使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1]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上)[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潘 维,玛雅.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4]中央教育科学院研究所.鲁迅论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5]梁启超.论幼学[A].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C].北京:中华书局,1989.

[6]孔子.论语·泰伯篇[M].

[7]孔子.论语·公冶长篇[M].

[8]张曙光.“价值”五题[N].光明日报,2010-06-22.

On the Formation of Right Values for Teenagers

Cheng Man1,Cheng Dongfeng2

(1.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 237012,China;2.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 237012,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procedures and approaches to the formation of teenagers’proper values.It holds the idea that learning in infancy period is the key point in their whole life,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forming proper values for teenagers.The establishment of correct ideals,training their responsibility,taking active part in social activities and reading more books about guts are the useful approaches and ways to the formation of teenagers’proper values.

teenagers’values;forming process;ways of establishment;cultivating method

B018

A

1673-1794(2011)06-0013-04

程 曼(1979-),女,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青少年教育;程东峰(1948-),男,教授,研究方向:青少年德育、伦理学。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1sk364)

2011-09-28

猜你喜欢

价值观青少年价值
我的价值观
青少年发明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