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生命观教育

2011-08-15颖,余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价值生命思想

马 颖,余 凌

(1.滁州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2.滁州市第四中学;安徽 滁州 239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生命观教育

马 颖1,余 凌2

(1.滁州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2.滁州市第四中学;安徽 滁州 239000)

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时常发生大学生轻视和伤害生命的事件,大学生自杀和伤人的案件屡见不鲜,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对生命的价值认识不清。然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有关生命观教育的内容却非常少,所以,在高校开展生命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大学生;生命观;生命观教育

生命是神圣的,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我们都应该珍惜这宝贵的生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有意义。当前,大学生轻视与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自杀和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然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有关生命观教育的内容却很少,所以,在高校开展生命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尤显重要且迫切。

一、生命观教育的内涵

“生命观教育”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国外,早在1968年,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就在加州创建了“阿南达村”学校,占地33.4公顷,成员大约800名,在这所学校中,生活就是一种学习,生命就是一种体验,致力于探索蕴涵在生命教育中的原则,并且遵循原则生活。[1]而在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就已提出了生命教育这一概念。

我国国内的生命观教育起步比较晚,关注度也比较低。关注生命观教育。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掌握生命观教育的内涵。关于生命观教育的涵义有多种表述,目前,国内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表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王学风在介绍台湾生命教育时指出:“生命观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他人的生命报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2]张振成则认为:“生命观教育,就是要协助学生了解人生的意义、目的、价值,进而珍惜生命和人生,喜爱生命和人生,能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过有意义的人生,并使自我功能充分发展,贡献人群”。[3]综观国内外关于生命观教育的各种论述可以看出,生命观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命观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关注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关注一切生命;广义的生命观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还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生命观教育的涵义是: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所在,要珍惜、爱护生命,要正确的对待每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将有限的生命融入社会以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其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健康科学、正确的生命观,即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对待生命的态度。有了正确的生命观的指导,人们才会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诸多问题,才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生命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生命伦理观教育

通过对大学生生命伦理观的培养、强化,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生命观。

科学的生命伦理观要求把生命的尊严和神圣与生命价值和生命的质量结合起来,形成对生命伦理秩序和功能的高度概括和理性认识。其核心理念是平等、关爱、公正、尊严、宽容、生命自主等理念。科学的生命伦理观是认识主体的认知能力和需求状况相关联,其目的是让学生认知主体能将生命尊严和神圣与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和谐统一起来。

(二)生命价值观教育

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人之为人,基础层面是珍爱生命,更高层次则在于积极创造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使生物层面上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学层面上的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即成为人。生命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具体来说,生命价值是个体生命对于个体自我及社会的需要的满足。自我价值即自我的内在价值,是个体通过实践活动满足自我发展实现的需要,生命个体通过努力能不断地去追问生命、热爱生命,自我感到活的舒展,有较高的生存质量。社会价值即自我的外在价值是个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通过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贡献来实现人生的幸福追求。通过生命价值观教育让大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注重自己的身体康,切不可透支生命。

(三)生死观教育

在大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对待生命的基础上,还要对生死问题、人生价值问题进行探究。生与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生命的展开也是死亡之旅的开始,所以恩格思说“生就意味着死”。[4]“死同生一样,是人类存在、成长和发展的一部分”[5]3每个人都要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没有人可以逃脱。那么正确认识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着。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死,恰恰是一个人自主人生的开始。“死是开启生命之门的钥匙。”[5]8

大学生只有学会面对生命、面对死亡,知道幸福的源泉,生命的价值以及死亡的意义,而后才会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在的网络游戏中有很多游戏充斥着暴力,比如笔者接触过的一些游戏CS、传奇、奇迹等等,这些游戏中都设置有PK系统玩家可以互相撕杀决斗。除了网络游戏以外,现在还有很多不健康的网站宣传不良思想,这些对大学生的生命观都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而近些年来发生的很多起大学生网络犯罪很多都和网络游戏的影响有关,网络游戏使一些大学生玩家丧失了一些最基本的人性、道德,对生命的意识非常淡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控,特别是对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在校园的课堂上开展生死观教育对大学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一)生命观教育是高校“三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对生命观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许多观念还在讨论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几乎是空白。目前,我国高校尚未设置专门的“生命观教育”课程。由于笔者本身在高校从事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这方面的教学工作,所以,对这方面的课程设置是比较熟悉的。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到生命观教育的内容很少,只是在大一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中在谈到世界观、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以及人生态度的时候谈到了大学生的生命观的内容,由于过于抽象化和理想化,加上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忽视,并未真正影响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和改变。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讲的比较多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生命观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而生命观也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对生命观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生观决定着生命观。正确的人生观是生命观的基础,另外,生命观对人生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这些对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生命观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使大学生获得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

(二)生命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6]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这个第一前提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决策。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人的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增强生命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应强化生命观教育的意识

在我国的目前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到大学都很少有关生命观教育的内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生命这个词语往往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而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中死亡是个很忌讳的词语,人们避讳死亡等方面的问题。而从生到死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正确的认识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着。目前,我国的教育目的,很多都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这就导致了很长时间以来,生命观教育在我们教育体系中的缺席,造成了我们的学生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不知道去珍惜生命。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引导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爱因斯坦认为学校教育目标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7]身心和谐是今天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身是身体,心是心理,今天的大学生有一些身体很健康,但是,由于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有很多大学生自杀的原因都是因为心理上的问题导致了他们走上了极端。首先,我们开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我国目前的高校课程中只是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公共课程中有所提及,而像《心理学》这样课程只是在师范专业中开设,笔者认识这是不太合理的一种设置。其实,在笔者教学中很有感触的就是在很多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中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望,如果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一些心理学知识的话,对他们自身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在高校中应该建立一些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这些机构的建立对学生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笔者所在的滁州学院就专门设立了这样的机构,很受师生的欢迎。

(三)建立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

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的最好办法,是在高校开设专门的生命观教育课程。通过系统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观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让学生懂得要珍爱生命。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生命观教育课程的非常少,很多高校只是在有些课程中加入了生命观教育的一些内容。这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提高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专业的教师素质,生命观教育的教师是推动生命观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人物。教师要善于控制属于自己个人的、负面的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绪,不向学生传递个人对人生片面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悟、感受。大学生尚未走向社会,由于年龄及心理的不成熟,极有可能对教师的错误言论而产生迷失。因此,提升大学教师的生命情怀、生命质量,是对大学生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前提。

(四)积极采用开放式体验性的生命观教育方法

生命是一个过程,有欢乐和幸福,也有艰辛和挫折。为了加强学生对生命的体验,我们可以结合课堂教学,邀请专家或学者做关于生命观教育的系列讲座,有针对性的回答学生心中的困惑和疑难,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另外,倡导生命观教育要充分重视交往与活动的作用,利用各种途径来培育学生的生存感受能力和生命情感。[8]例如开展一些户外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团队活动,野外生存探险等等,让他们懂得互相合作,互相关爱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目标。我们还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更多的体验生活,如英国的生命观教育中让学生去殡仪馆等地方去参加。特别是在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的脆弱,要懂得去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另一方面,在这次特大地震中也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通过对模范人物的学习,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懂得珍惜生命,树立科学合理的生命观。

[1] 杰·唐纳·华特士.生命教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22.

[2] 王学风.台湾中小学的生命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7):5.

[3] 张振成.生命教育的本质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6.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570.

[5] E·Rose著.成长的最后阶段[M].孙振青编译.台北:光启出版社,2006.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3.

[7] 方 鑫.“和谐的人”:爱因斯坦眼中的教育目标[J].教书育人,2006(5):41.

[8] 赵盛国.和谐校园中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开发[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46.

G412

A

1673-1794(2011)06-0100-03

马 颖(1980-),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滁州学院科研项目(2010sk003b)

2011-09-15

猜你喜欢

价值生命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