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1-08-15邓小燕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双师教师队伍院校

邓小燕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工程系,江苏 南通226010)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邓小燕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工程系,江苏 南通226010)

高职院校教师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高和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文章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就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了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前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尤其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

1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1.1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没有切实依据可循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出台了一些相应的鼓励政策和规定。但是,国家主管部门对“双师型”教师定性不明确,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评选缺乏明确、具体的政策性文件作指导。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在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时没有切实的依据可循,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1.2 高职院校缺乏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度

虽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各高职院校也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一些有关“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培训的文件,但都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没有突出“双师型”的特点,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要求,执行过程中大多都是为了评估验收,不能起到激励普通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1.3 高职院校缺乏“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资源

1.3.1 培养渠道不通畅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针对直接录用的各类本科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技术性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的方式一般都是派他们到生产第一线去锻炼。但是,校企联合的通道并没有打通,企业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积极性不高,产教结合不紧。大多数企业并不欢迎教师到企业内进行调研、锻炼。一些企业虽然接受了少数教师到企业内部挂职锻炼,但是大都建立在个人关系基础之上。企业的关键技术、关键岗位和整个生产过程也不愿意对教师开放。而校内外的实训基地都是为学生准备的,很少有教师能深入实训基地负责业务工作,更谈不上根据生产技术工艺的发展,定期对教师进行实践技能的考核和考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缺少相对稳定的培养渠道和培训基地已经成为制约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

1.3.2 培养资金缺乏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导致生源猛增。为了扩大规模,高职院校把大量资金都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根本无暇顾及教师的培养经费。有些院校即便是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也无法满足全部教师进修、实践的需要。资金的缺乏成为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大障碍。

1.3.3 教师对“双师型”培养缺乏热情

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而为了节省开支,又要尽量少引进教师,师资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的工作量增大致使教师常年累月地埋头于琐碎的日常工作,深感精力不济。因此,即使是有机会去培训,大多也感到有心无力。长期超负荷的教学工作使教师没有精力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就是教学,教学才是本职工作,没有必要到生产第一线参加实践。而有些教师认为实践指导课应由实验员去上,专业理论课教师只讲理论,不愿去参加“双师型”的培训。另外,由于 “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达到要求的困难较大,部分教师产生了畏难情绪,不愿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缺少追求目标的原动力。

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策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长线工程。相关部门在制定培养对策时要根据行业、学校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及教师的个体现状与发展要求,以长线专业和重点专业师资培养为核心,以职业道德和教师基本素质培养为前提,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自我学习、校本培训、企业实践、进修学习为基本渠道。

如何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渠道,从而建构师资培养的支撑体系,是我们研究“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的关键。

2.1 制定适时可行的“双师型”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

上级主管部门在制定评价和激励制度时,要针对“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将高职院校的教师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区别对待。高职院校应结合具体情况,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首先,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聘标准,发挥职称评聘制度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其次,依据相关法规,建立起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聘任、进修培训、工资待遇、考核奖惩等环节要做到有据可依,客观公正。第三,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的努力得到充分肯定,使教师的潜能得以挖掘,使“双师型”教师标准成为专业教师自觉行动的推动力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2.2 积极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学习

当今社会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技术进步日新月异。高职院校应该适时给教师提供接触新技术、新工艺的机会,激发教师自我提高的意愿,积极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学习重在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学习与研究,没有特定的形式。教师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查阅资料,请教他人。学院应该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时间,推荐好的学习资料,组织教师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2.3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

2.3.1 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和关键职业能力。它要求“双师型”教师具备示范技能、教学行政管理技能、适应专业教学任务能力、职业课程开发技能等。高职院校以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把教师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岗前培训。高职院校每年引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外聘的兼职教师,他们缺乏对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和教育理论的了解,对教学的全过程也不熟悉。因此,在他们走上讲台之前,要对其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学校以及学科教学或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的特点,了解所承担教育任务的具体要求,尽快适应教师角色,更好地承担教学任务。(2)“青蓝工程”。由学校指定副教授或讲师中的教学业务尖子作为师傅,对新教师进行培养,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师傅对徒弟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重点帮助徒弟迅速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合同期满后,学校依据合同条款对“青蓝工程”实施的情况进行考核。(3)专项培训。组织学院有经验的老教师、教学名师,利用讲座、公开课等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教研室也要经常进行集体备课、开展观摩教学。在教学的态度,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教学的能力、技巧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培养。

2.3.2 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 “双师型”教师必须有过硬的实践教学能力才能胜任专业教学。否则,教师就不能及时跟上科技的进步,就不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利用校内的实践教学资源培养 “双师型”教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校办工厂和实验室。学校挑选有实践经验、有专长的教师,在校办工厂和实验室,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手把手地对新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2)校内工程。高职院校不能把校内工程让工程部门一包了之,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校内工程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教师不出校门就得到了实践锻炼。(3)组织技能鉴定。教师通过担任考评员能深入系统地研究所处行业的职业能力,同时还可以与来自企业的其他考评员有更多的接触。教师通过对职业技能鉴定等级标准和试题、考试方法的深入研究,对其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2.4 合理利用校外资源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

2.4.1 依托本科院校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职院校很多教师只具有大专、中专学历,他们在学历上还来不及提高。他们虽然可以应付日常的教学,但是对于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更新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激励机制,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研究生学位,支持青年教师到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而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对专业教师应创造条件,分期分批地派到专业对口学校去进修提高。

2.4.2 依托国际合作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应选拔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到国外同类院校进行学习或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研修,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同时,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国外相关公司、教育机构进行联合办学培训师资,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2.4.3 依托校企合作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

校企合作办学是促使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具体有以下几种培训方式:(1)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教师通过到对口企业进行短期实践,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发掘现场的新技术,在教学中就可以及时更新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向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2)选送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院和企事业单位签订合同,每年选派一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进行实践锻炼,参与生产单位的技术革新,研发新产品、新工艺等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再用于学校的教学。(3)引进企业人才,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带入学校,为“双师型”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3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选拔和培养的方式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研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1]顾海红.交通职业院校港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郭秀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

[3]郑声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NG Xiaoya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Nantong Shipping College,Nantong Jiangsu 226010,China)

The team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basic guarantee to the education qualities of these colleges,and their destination in education.In consider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faculty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analyz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nforcing the faculty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faculty construc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

G718

A

1674-5787(2011)04-0008-03

2011-06-29

邓小燕(1981—),女,河北蔚县人,硕士,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讲师。

责任编辑 周丁力

猜你喜欢

双师教师队伍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