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64例观察

2011-08-15周丽艳徐焱鄢印根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4期
关键词:牡丹皮皮脂腺丘疹

周丽艳 徐焱 鄢印根

痤疮是一种与皮脂代谢有关的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病变。因好发于青春期,所以又俗称为“青春痘”。近年来痤疮的流行性调查发现,11~25岁的青少年发病率达80%以上,25~35岁的青年人发病率达15%以上。经较长时间的实践,在中医辨证施治,中西结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诊治痤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治疗128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其中男78例,女50例(无妊娠及乳期妇女);男女比例为1.56∶1。男性14~38岁,平均24岁;女性10~35岁,平均年龄0岁,病程3个月~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1.2.1 皮损分级根据患者皮损性质及严重程度将痤疮分为3度,4级[1]1级(轻度):仅有粉刺(包括白头和黑头粉刺);2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3级(中度):除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4级(重度):除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128例患者中,1级(轻度)12例;2级(中度)64例;3级(中度)34例。4级(重度)18例。聚合性痤疮不在观察范围内。

1.2.2 皮损分布T字带部位为主61例;两颊为主27例;下颌部、颈部为主30例;胸背部为主10例。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异维A酸l0 mg口服,2次/d;阿奇霉素250 mg口服,1次/d;维A酸霜、特比奈芬乳膏(仅用15 d)外用,1次/d。治疗组加用自拟方剂:大黄30 g,皂角刺9 g,芒硝、赤芍、红花各12 g,野菊花、薄荷、金银花各20 g,浙贝、蒲公英各15 g,加水600 ml,煎成300 ml,1 剂/d,分2 次湿敷;中药面膜粉:黄芩、黄柏、金银花、菊花、龙胆草、苦参、桃仁、白癣皮、牡丹皮各100 g研极细粉末,过120目筛。取药粉10 g,配20 g生粉调水敷面,2次/周。两组均用药6周后观察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忌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2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指数(%)=(疗前总积分一疗后总积分)/疗前总积分×100%。基本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退,疗效指数≥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疗效指数为60%~89%;有效:症状、体征改善,疗效指数为20% ~59%;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20%。治疗组64例,痊愈54占84.4%,显效6例9.4%;对照组64例,痊愈36例占56.3%,显效14例占2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痤疮的病因及发生机制主要与4个环节有关: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及皮脂腺导管角化和阻塞,痤疮丙酸杆菌的异常增殖及宿主的炎症反应[2]。异维A酸和维A酸能抑制角化细胞增生,抑制皮脂腺分化和皮脂生成,抑制中性细胞趋化及溶酶体酶释放,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因而能从多个环节抑制痤疮的形成[3]。阿奇霉素通过抑制毛囊内痤疮杆菌的生长,从而减少游离脂肪酸的产生。特比奈芬还可抑制皮肤真菌的生长,尤其是马拉色菌。

痤疮属祖国医学“肺风”、“粉刺”范畴,认为其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热燥,肺胃积热,久蕴不解,气血郁滞,化热生火,火毒盛所致。对于寻常型痤疮,中医以清热解毒、养阴清热、化瘀散结为治则。方中大黄、金银花、浙贝、蒲公英、野菊花、黄芩、黄柏清热解毒,化痰饮;薄荷、龙胆草、苦参、白癣皮、牡丹皮养阴清热;芒硝、赤芍、红花、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散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各取所长,相互配合,显著提高疗效。

[1]王侠生,廖康煌.皮肤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78.

[2]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45-154.

[3]Scheinman PL,Peck GL,Rubiinow DR,et al.Acute depression rom isotrtinoin J Am Acad Dermatol,1990,22(6Pt1):1112.

猜你喜欢

牡丹皮皮脂腺丘疹
牡丹皮采收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Δ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的优化
基于中药质量常数的牡丹皮饮片等级划分
23例皮脂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皮脂腺瘤31例临床病理分析
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