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78例临床观察

2011-08-15石灵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4期
关键词:方中心脾口腔溃疡

石灵萍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围,是以口腔内唇、舌、颊及上腭等处黏膜发生单个或多个浅黄色或灰白色如豆大小的溃疡,局部疼痛或刺激时疼痛,并反复发作为特征的口腔疾病。近年来,笔者用中医辨证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治疗观察178例,均来自本院门诊患者,

其中男106例,女7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33岁。病史均在2年以上;复发频率最少1次/2~3月,重者2~3次/月;每次溃疡发病时间5~7 d,甚者连续发作数月。

1.2 诊断标准 口腔黏膜、唇、颊、上腭、舌尖、舌边缘等处有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性溃疡,直径2~5 mm,中央稍凹下,表面黄色分泌物,周围充血微肿,自觉灼热疼痛,遇刺激性食物疼痛加剧,影响进食与说话,病程>6个月,反复发作,每月发作1~2次。全部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心脾积热型:方选清胃散合导赤散加减;胃热阴虚型:方选玉女煎加减;脾胃气虚型: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阴虚火旺型: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服用中药期间,一律停用其他药物。7 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后统计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口腔医学会《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口腔溃疡终止复发1年以上,为痊愈;总间歇时间延长,总溃疡数减少,为显效;总间歇时间延长,但总溃疡数未减少,或总间歇时间无改变,但总溃疡数减少,为有效;总间歇时间及总溃疡数均无改变,为无效。

3.2 结果 治愈82例,占46%;有效71例,占40%;无效25例,占14%;总有效率为86%。

4 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周期性复发性为特点的口腔黏膜自限性溃疡性损害,临床上极为常见。目前其发病原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相关。病情常因烦燥、失眠、疲劳等加剧或反复发作。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疮”、“口糜”、“口疳”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由于饮食不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劳倦内伤等因素造成脏腑功能失调,心脾积热,胃热阴虚;或肾阴亏虚,虚火上炎,熏蒸于口舌;或脾胃气虚,营血不生,气不布津,口舌失于濡养,发为本病。全身调理,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特色。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体质、临床症状及舌象脉象综合分析,将此病分为心脾积热型、胃热阴虚型、脾胃气虚型、阴虚火旺型进行治疗。心脾积热型的患者,好发于青壮年,发病典型,症状明显,疼痛剧烈,采用清心火,解脾胃之热毒的方法:清胃散合导赤散方中黄连、淡竹叶清上焦之火;生地、丹皮、当归清热凉血生肌;升麻清热且引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达到彻底清除中上焦之火,凉血消疮的治疗目的。对胃热阴虚型者,采用清阳明之火,滋养阴津之不足,玉女煎方中生石膏、草决明、知母、炒栀子清胃火;生地黄、麦冬、玄参滋阴清热;怀牛膝引火下行,使口腔黏膜得以修复。脾胃气虚型好发于体弱多病之人,治疗此类患者益气健脾是关键,补中益气汤方中重用生甘草健脾益气敛疮;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用少量升麻、柴胡助主药升提阳气,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上升,气血得以生化,达到益气强体敛疮的目的。阴虚火旺型,用知柏地黄汤滋阴降火。方中知母、黄柏滋阴清热;熟地黄甘柔补血,滋补肾阴;山茱萸滋养肝肾;山药健脾益气以助运化;泽泻淡泄肾浊;茯苓渗利脾湿,与泽泻合用,可引浊邪下行,推陈出新;丹皮凉泄肝火,诸药合用,补泄并举,滋阴降火敛疮,以达到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目的。

[1]中华口腔医学会.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4).

[2]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51.

[3]张举之.口腔内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58.

猜你喜欢

方中心脾口腔溃疡
过桃花村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
“基于心,准于行” 党建与企业发展相融共生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五味子酒助眠
咽干,喝甘桔冰梅饮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安卧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90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