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ICU细菌耐药与医院感染及护理

2011-08-15李群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4期
关键词:抵抗力无菌医务人员

李群英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综合性ICU,收治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随时危及生命的患者。近年来医院内感染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提高,而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变迁及细菌耐药性变化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ICU,因其收治的患者病情重、抵抗力差及各种侵入性检查多等原因,使ICU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对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所收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降低ICU医院感染及细菌耐药的发生率。

1 临床资料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发生医院感染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13~76岁,常见的部位:上呼吸道、泌尿道、下呼吸道、伤口、胃肠道,致病菌有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 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2.1 环境因素 ICU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流通差;加之大都是气管切开患者,吸痰、雾化、空气质量差;病房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消毒处理;患者家属探视;患者频繁外出检查等都是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2.2 医务人员因素 科室医务人员对于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及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是重要因素。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无菌技术原则也是重要因素之一;ICU病房护患比例不合理,危重病患者集中,护士工作繁忙,重复检查操作增多,使交叉感染的发生成为可能。

2.3 患者因素 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昏迷、不能经口摄食,消耗增多;加之脑功能损伤,造成患者内环境失衡,易出现肠道细菌返流,而使肠黏膜脱落,破坏免疫系统,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另外各种导管的留置和较多的有创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中心静脉置管、各种引流管、尿管、胃管、输液通路多、呼吸机使用等均可使院内感染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

2.4 抗生素应用 ICU病房抗生素应用多且新,产生的耐药菌株也最难以控制。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生产繁殖与环境有很大关系,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造成菌群失调,易导致二重感染,因此要加强ICU环境管理,定时通风,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

3 护理

3.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各种物品表面几床单位的终末消毒,进行各种诊疗操作前后洗手,进入ICU穿专用的工作服、鞋、戴好口罩、帽子。

3.2 合理使用抗生素 较长时间的应用抗生素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院内感染及细菌耐药的原因之一。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若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应将患者安置在隔离间,专人床旁看守,所用一切物品用后要按照隔离消毒措施进行。

3.3 加强医务人员的管理 经常科内培训,讲解与院内感染的知识,增加感控意识,严格落实各项感染制度,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空气培养1次,要求菌落数≤200 cfu/cm3。对科内医护人员要求每接触患者前后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防止病原体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从下一个患者带到另一个患者。

3.4 加强基础护理 每日口腔护理两次,保持呼吸道通畅,为患者翻身叩背时一定要到位,便、痰液充分排出。床单元应清洁干燥,出院转科后对所用物品、各种仪器要终末消毒处理。

3.5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在进行吸痰、导尿以及各种的置管时必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吸痰时必须戴无菌手套,一次更换一根吸痰管。导尿后必须做好会阴护理,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中心静脉导管敷贴应按时更换,严格消毒局部皮肤,若发现有红、肿、痛、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拔管,并对导管皮下段进行细菌培养。

3.6 提高机体抵抗力 ICU患者大多数不能经口进食,引起营养摄入不足,使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采取中心静脉营养、管饲营养或其他途径来保证营养的供给,提高其机体抵抗力,同时要加强基础护理。外科ICU感染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术前、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较多,抗菌药物及激素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易导致菌群失调,各种条件致菌病(包括真菌)得以生长繁殖并致病,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同时易导致二重感染。因此要有选择性应用抗生素,结合临床细菌学培养结果、病原微生物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3.7 做好生物学监测 每月由院感员对病室空气、工作人员手、物表、管道进行采样培养,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所有有创导管拔除时均要做细菌培养,对可疑感染者进行细菌学重点监测,及早发现病原菌,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4 结果

通过对38例患者的综合分析,全面掌握我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发生概况,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地降低了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5 讨论

ICU患者病情重,卧床时间长,气道分泌物排出困难,大多数神智处于昏迷状态,丧失咳嗽能力,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合理应用抗菌素,才能降低医院感染及细菌耐菌的发生。

[1]梁聪美.ICU病室医院感染的分析及预防.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358.

[2]戚小敏.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

[3]尚少梅,郑修霞,王宜芝,等.医院感染与洗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1(1):78.

[4]周敏,丁爱国.新生儿医院感染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99-800.

猜你喜欢

抵抗力无菌医务人员
给花生找“亲戚”增强抵抗力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当动物画上眼睛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