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2011-08-15钟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4期
关键词:屈曲髓内远端

钟伟

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骨折易发生移位,粉碎程度较高,治疗不当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膝关节的功能[1]。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Intra medullary nail for Suppra Condylar,IMSC)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一定的优势[2],本研究就2002年1月至2010年2月间应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42例的疗效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3~67岁,平均44岁。车祸伤27例,摔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其他2例;陈旧性骨折5例,新鲜骨折37例,按AO/ASIF分类:A1型14例,A2型12例,A3型6例,B1型4例,B2型3例,C2型2例,C3型1例。手术时间均在伤后10 d以内,平均5 d。闭合复位9例,开放复位33例。

1.2 手术方法 麻醉满意后,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30°~40°以方便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根据骨折类型决定开放或闭合复位。通过膝前中线切口和髌内侧关节囊进入膝关节。如有关节内骨折,先行开放复位,关节面要求解剖复位。然后在髁的前后位置横行固定2枚拉力螺钉,注意螺钉间保留足够的空间允许髓内钉进入髓腔。髓内钉的进钉点选在髁间窝,位置恰好在交叉韧带起点的前方。注意进钉点应位于二髁中央以防止内外翻。用开口器开一直径>所选用髓内钉直径1.0~1.5 mm的入口。然后置换圆头导杆穿过复位的骨折部插入股骨干髓腔,先采用8.0 mm直径,后依次再以0.5 mm直径递增的扩髓器扩髓,直至扩髓器直径>所选髓内钉直径1.0 mm。一般在股骨干峡部直径较小同时使用直径12 mm或13 mm髓内钉时需要扩髓。扩髓过程中注意保护髌腱。完成扩髓后,将髓内钉与瞄准器安装在一起,屈曲膝关节到45°~60°,沿导钉将髓内钉推入股骨髓腔,直到髓内钉尾沉入关节面下1~2 mm。注意不能用暴力将髓内钉打入髓腔。如果复位和扩髓合适,髓内钉进入应该是很顺利的。然后先通过瞄准器固定2枚远端锁钉,再锁定近端的2~3枚锁钉以获得完全的稳定。如选用多孔型髓内钉,则根据骨折粉碎情况酌情固定多个螺钉。术毕膝关节用无菌生理盐水大量冲洗至清洁,并放置引流。

1.3 术后处理 术后不用外固定,抬高患肢30°,72 h内拔除引流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5 d。术后3 d开始进行股四头肌、踝关节及足趾收缩锻炼,1周后开始CPM锻炼。粉碎性骨折做CPM的时间适当延后并减少幅度。2周开始扶拐杖下床少范围活动,配合主动活动膝关节,2个月开始逐步负重,在良好的骨痂形成前,禁止完全负重,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

2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50~110 min,平均70 min,平均出血量为400~600 ml。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7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早期并发症。无一例出现髓内钉和交锁钉断裂,松动现象。1例早期施术者远端向后成角15°畸形愈合,X线片显示髓内钉长度不够,未完全进入股骨干峡部。其余病例均在术后4~8个月骨折正常愈合。术后无膝关节感染、关节痛等并发症。术后疗效评定标准按Kolmert等[3]制定的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定标准:优,膝关节完全伸直,屈曲120°,无疼痛、畸形,下肢短缩<1 cm;良,膝关节完全伸直,屈曲>90°,无或偶有疼痛,无畸形,下肢短缩<2 cm;一般,膝关节伸直<10°,屈曲 >60°,<90°,有轻微疼痛,畸形 <10°,下肢短缩 <3 cm;差,膝关节伸直 >10°,屈曲 <60°,持续重度疼痛,畸形 >100°,下肢短缩>3 cm。本组42例中优21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1%。

3 讨论

3.1 IMSC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适应证 股骨远端骨折为继发于高能量创伤的不稳定性骨折,对其治疗应遵循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适度康复练习的原则,否则易形成伸膝装置粘连、创伤性关节炎、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由于保守治疗长期制动易导致膝关节功能恢复不佳,已较少应用。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内固定材料的研发,治疗理念已从传统的保守治疗过渡到积极的手术治疗[4],其疗效明显优于前者。IMSC适应证主要有[5]:股骨髁上和髁间骨折,尤其对髁上粉碎骨折。髁间骨折通过辅助的拉力螺钉先将髁部固定,将复杂的骨折变为较简单的髁上骨折。其次适用于股骨远端的病理骨折,以及骨折畸形愈合,失败的股骨远端接骨术和骨质疏松症的股骨远端骨折,以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上部的股骨远端骨折。本组42例髁上和髁间骨折,使用IMSC治疗,获得牢固的固定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3.2 IMSC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优势 IMSC的设计符合股骨远端生物力学的要求,接近下肢力线,为均分负荷型内固定器械,且能有效防止短缩和旋转;所需软组织剥离较少,不破坏外骨膜,对骨折端血循环破坏少;操作方便,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中出血,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IMSC更接近下肢力线和接近生物学固定,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周围软组织及骨膜剥离少等优点。本组采用C臂下闭合复位9例IMSC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结果显示其固定牢固,且骨折处血供破坏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本组IMSC治疗股骨中下段严重粉碎性骨折复位好,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IMSC骨卡环弹性模量低,对骨应力遮挡小,且在骨的局部是点面接触,不影响血液循环,能对骨折端产生持续加压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塑形[6]。但是,IMSC单侧螺纹设计,股骨髁部骨折碎块会因过早负重挤压而再度移位,必要时可加螺钉或用螺栓加固固定;关节内入口有可能引起膝关节僵硬和髌股关节问题,如果骨折部位形成感染可导致化脓性关节炎。一般认为IMSC不宜应用于股骨远端B型骨折、C型复杂的粉碎性骨折和低位髁骨折[7]。笔者体会应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手术过程简捷,内置物安置容易,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牢固,本组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5.71%。

总之,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1]雷宏亮.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分析.中外医疗,2011,2:56,58.

[2]尹庆水,邓建业,魏仲恩,等.髁钢板治疗下肢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中华骨科杂志,1999,19(6):383-384.

[3]Kolmert L,Wulff K.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in adults.Acta Orthop Scand,1982,53:957-962.

[4]韩擎天,汤红伟.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59例报告.中国骨伤,2009,22(5):388-389.

[5]Rober WB,Jones A.Fracture of the femoral shaft(New conception review).J Bone Joint Surg(Am),1992,72:1560-1568.

[6]黄华,张增东.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5):839-840.

[7]昌耘冰,权日,尹庆水,等.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初步报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12(7):1172-1174.

猜你喜欢

屈曲髓内远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