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伤寒穿孔误诊6例临床分析

2011-08-15韦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4期
关键词:下腹穿孔B超

韦勇

肠伤寒穿孔是伤寒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在2% ~6%之间,一旦发生,误诊率也相当高[1,2]。我院2000~2010年术前误诊肠伤寒穿孔6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8年12月至2010年6月间共收治肠伤寒患者134例,术前误诊肠伤寒穿孔6例,占4.48%[1],男4例,女2例,平均(33.2±10.4)岁,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52岁。

1.2临床表现 发热和突发右下腹疼痛4例,呕吐腹胀2例,均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5例全腹膜炎体征。平均体温38.4℃,白细胞均升高。腹腔穿刺3例,2例为暗黄色脓液。B超:3例提示腹腔有少许液性暗区。肥达氏反应:术后检查抗“O”、抗“H”效价均增高。

1.3手术方式及临床病理检查 所有病例均采用破裂口切除,肠吻合术,剔除脓苔,解除肠间粘连,应用大量生理盐水清洗腹腔,并置腹腔外引流管。术后病检均证实为肠伤寒穿孔。

2 结果

6例均经施行急症手术治疗,4例行肠修补术,2例肠切除术。穿孔部位均在距回盲部100 cm以内末段回肠对系膜缘,单发穿孔4例,多发穿孔2例。腹腔积脓300~2500 ml。均术后6~13 d治愈出院,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接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忽视全面询问病史,追间病史不详,且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较急,B超、透视及腹穿均不能明确提示诊断,其主要原因是对肠伤寒认识不足,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腹部体征上,忽视体温、脉搏的动态观察以及相关的实验检查而误诊。

3.2此病易与其他急腹症相混淆。肠伤寒穿孔部位多发生在末段回肠,腹痛发生部位亦主要在右下腹,恶心呕吐及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等临床表现,酷似急性阑尾炎。

3.3抗生素的滥用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当出现发热腹痛时,患者初期多数到卫生室或个体诊所进行非正规诊治,以致滥用抗生素,掩盖了原有的症状,使患者得不到正确有效的治疗,导致贻误病情。同时老年患者机体抵抗较弱,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发生其他病症,也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

3.4忽视流行病史。本组病例均来自农村,伤寒病呈在散在流行,未考虑居住环境条件,因对此病重视程度不够,多数未做嗜酸性细胞计数、肥达氏反应等伤寒病的相关化验检查而导致误诊。

综上所述: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鉴别诊断水平至关重要。对临床上长期高热不退,因条件限制,不能明确诊断的,基层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接受治疗,提高诊断水平,挽救患者生命。

[1]谷安文,周国建.肠伤寒穿孔误诊26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1):1692.

[2]李留峥,罗廷光,何启良,等.肠伤寒穿孔27例误诊分析.云南医药,2000,21(6):498-499.

猜你喜欢

下腹穿孔B超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写字的尴尬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