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58例

2011-08-15尚素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肝郁溃疡性结肠炎

尚素芬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58例

尚素芬

临床中不少慢性胃炎患者并发溃疡性结肠炎,其病情变化密切相关、相互影响、迁延难愈。近年来,笔者通过58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观察,对其证治规律作初步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患者均以腹部胀痛不适,大便稀烂或粘液血便为主证。全部经过纤维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粪便检查而确诊,并排除胃肠道癌变及胰腺、肝脏等其他脏器疾病引起的胃肠道病变。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4岁,平均36.6岁;病程最长26年,最短半年,平均4.8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26例;糜烂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21例,萎缩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11例。

1.2 治疗方法根据症状特点,分4型辩证证治

1.2.1 肝郁气滞型(15例)症见脘腹痞闷,窜痛无定处。食后饱胀,嗳气反酸,肠鸣矢气,大便时泻时溏,或粘液,精神紧张时腹痛便急,便后稍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宜疏肝理气健脾,调和肠胃,方用六君子汤合痛泻药方加减:柴胡12 g,白芍20 g,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5 g,陈皮12 g,半夏10 g,防风12 g,佛手10 g,元胡12 g,甘草6 g。

1.2.2 胃肠湿热型(18例)症见胃脘灼痛,痞闷,牵及脐腹,口苦口臭,恶心,不思饮食,大便黄烂而带粘液,或纯为粘液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宜清热化湿,调和肠胃。方用香连丸加味:白芍15 g,吴茱萸13 g,川黄连6 g,木香10 g(后下),蒲公英15 g,白花蛇舌草15 g,元胡12 g,竹茹10 g,薏苡仁15 g,藿香10 g,白头翁10 g,黄芩10 g,甘草6 g。

1.2.3 脾胃虚寒型(16例)证见胃脘及脐腹隐痛,喜温喜按,饮食减少,食入则胀,神疲乏力,大便溏烂或清稀,稍进油腻或生冷则便次增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健脾益气,温化寒湿,调和肠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5 g,半夏10 g,陈皮12 g,砂仁10 g,木香6 g(后下),五味子15 g,肉豆蔻15 g,吴茱萸3 g,鸡内金10 g,炒扁豆15 g,甘草6 g。

1.2.4 寒热错杂型(9例)症见胃脘不适,食后更甚口干而不欲饮,神疲乏力,不思饮食,经常口舌生疮,脐腹隐痛,稍进寒凉而大便稀烂而便次增加,或大便带有粘液,舌稍红,苔少而干,脉细濡。治宜健脾养阴,寒热并治,调和肠胃。方用半夏泻心汤合驻车丸加减:太子参15 g,半夏10 g,黄芩12 g,黄连6 g,干姜8 g,大枣10 g,当归15 g,白芍15 g,阿胶(烊化) 10 g,山楂15 g,薏苡仁10 g,甘草6 g。

以上各型病例,均为每天应服1剂中药,分三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观察1~3个疗程,疗程期间禁用其他针对本病治疗的药物及刺激性食物。

1.3 疗效标准慢性胃炎:临床症状消失,纤维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消失,萎缩性胃炎加病理胃黏膜萎缩病变消失或逆转为浅表性胃炎,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大部分消失,纤维胃镜黏膜明显改善,萎缩性胃黏膜病变减轻或肠上皮化生及异常增生转阴,尚存萎缩性病变为有效;临床症状及胃镜,病理检查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正常,纤维结肠胃镜检查肠黏膜溃疡病灶恢复正常,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大便次数较原来减少,纤维性结肠镜检查黏膜溃疡病灶缩小,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溃疡病灶无改变,为无效。

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胃炎及肠炎均达到治愈标准,为治愈。

2 结果

治愈24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9.6%。其中胃肠湿热型疗效最好,有效率为100%,其次为脾胃虚寒型93.8%,肝郁气滞型93.4%,经卡方检验,三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寒热错杂型疗效最差。有效率为54.8%,与前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慢性胃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开评价,其中慢性胃炎治愈24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6%;溃疡性结肠炎治愈26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

3 讨论

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比较常见,分属中医胃痛,痞证,泄泻、痢疾范围。中医认为:胃与大肠同属腑脏,一主受纳,一主传化,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纳运之责,如果受纳或传化一方病变,功能失常,势必影响另外一方,引起二腑同病[1]。不少医者临证时将二者分别考虑,或将胃肠合并其中一方不典型者,误诊为胃病或肠病,忽略胃肠合病相关证侯联系分析,致使用药偏离准绳,疗效欠佳。

本组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从虚实寒热的角度来辩证,综合胃肠症及舌脉之象,分为肝郁气滞、胃肠湿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四型[2],分别选用六君子汤合痛泻要方、香连丸、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半夏泻心汤合驻车丸,加减治疗,旨在针对各证型以舒肝理气、清热化湿、温中健脾、寒热并治,达到调和胃肠,恢复受纳、传化之目的,经临床验证[3],58例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二者治愈率接近,有效率相同,其疗效相关性进一步证明慢性胃炎与溃疡性结肠炎在病理上的密切关系,治疗胃肠兼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证型疗效比较,胃肠湿热型最好,脾胃虚寒型次之,肝郁气滞型又次之,寒热错杂型最差,其有效率与前三者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胃肠湿热、脾胃虚寒、肝郁气滞型各自病性相类,治法专一,药力较集中,而寒热错杂型病性相反,治法相左,药力不集中有关。

[1]鲁来东,冯海栋.结肠炎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4例.中医研究,2007,10(9):19.

[2]杨永峰.中药治疗湿热阻滞型结肠炎56例.陕西中医,2006,11(9):22.

[3]万强,孙洁,赵海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39例.陕西中医,2003,03(1):12.

454650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肝郁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疏肝益肾汤治疗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