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菱克栓酶联合用药治疗青年脑梗死及合并症临床探讨

2011-08-15赵英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心脏病红细胞

赵英慧

东菱克栓酶联合用药治疗青年脑梗死及合并症临床探讨

赵英慧

青年;脑梗死;东菱克栓酶;联合用药;合并症治疗

脑血管病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致死率较高,致残率居疾病首位。目前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青年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青年人的身体健康、工作及生活质量[1]。高血压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并提示血压升高导致死亡率增高[2]同时伴有糖尿病患者血液黏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降低,由于高血糖的长期作用,是红细胞膜的脂蛋白成分改变、膜弹性降低,影响了红细胞变形性,减缓红细胞通过微循环的速度,红细胞淤滞在微循环内,易于血栓形成[9]。而东菱克栓酶具有增加血管壁L-精氨酸的转运和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使一氧化氮生成增加而扩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分解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而降低血粘度和血管阻力,以改善微循环。同时活血化淤、改善脑供血、调整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就我院青年脑梗死及合并症病例应用东菱克栓酶联合用药治疗进行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年龄为18~45岁117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占同期入院脑梗死患者的3.04%(117/3853),平均年龄为(40.26±4.80)岁。其中女24例,占20.5%,男93例,占79.5%。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

1.2 病因及危险因素本组高血压病69例,糖尿病25例,高脂血症11例,肥胖(体重指数)58例,心脏病8例,其中冠心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心房纤颤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23例,烟雾病1例,偏头痛2例,TIA4例,家族史27例,吸烟79例,饮酒52例,中枢神经系统梅毒感染1例,肾功能衰竭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高1例,服用避孕药1例,自身免疫病1例。

1.3 临床表现及分型头痛、头晕2例,头晕伴恶心、呕吐6例,伴肢体无力6例,眩晕伴肢体无力6例,单纯眩晕1例,言语不利及失语伴肢体无力9例,肢体麻木、无力5例,单纯肢体麻木6例,单纯肢体无力62例,视物模糊3例,意识障碍1例,反应迟钝1例。

根据OCSP分型[4]临床根据症状分为四型:完全前循环型、部分全循环型、后循环型、腔隙性梗死型。本组数据统计,完全前循环5例,部分前循环44例,占37.6%,后循环11例,腔隙性梗死57例,占48.7%。

1.4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其中基底节部位梗死35例,占29.9%,侧脑室旁13例,多发腔梗例,脑叶29例,占24.8%,多为几个脑叶共同受累,胼胝体2例,脑干梗死18例,占15.4%,小脑梗死7例,其中一例合并延髓受累。

1.5 治疗与转归所有患者经过应用东菱克栓酶、活血化淤、改善脑供血等治疗,少部分患者接受东菱克栓酶降纤治疗,有头痛、意识障碍者应用甘露醇等降颅压对症治疗,部分病例采取高压氧治疗。平均住院日14 d左右,117例患者均显效,并显示肢体无力恢复明显快于语言恢复,无一例死亡。

2 讨论

2.1 青年脑梗死是指发病年龄为45岁以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有报道亚洲人群发病率为3%~5%[2],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还有报道在青年脑卒中发病率(13.9%)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占全部的81.2%[5]。本研究显示20岁以下为0例,20~30岁之间为7例,30~40岁的患者41例,40~45岁患者69例,提示青年脑梗死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治疗过程中应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对改善脑供血,扩张血管起到良好作用。

本组数据显示青年脑梗死临床表现主要以肢体无力为主,共为88例,占全部的75.2%,总体上前循环的症状多于后循环症状。OCSP亚型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占48.7%,其次为部分前循环型,占37.6%,这与国外研究脑梗死分型的特点一致,提示预后较好[6],且本研究显示117例患者对治疗反应佳可能因腔隙性梗死及部分前循环梗死占比率大有关,通过应用东菱克栓酶具有增加血管壁L-精氨酸的转运和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使一氧化氮生成增加而扩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分解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而降低血黏度和血管阻力,以改善微循环。同时活血化淤、改善脑供血、调整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2.2 急性脑梗死主要会引起脑血管和神经细胞的病理生理变化,该药物能溶解早期形成血栓,降低纤维蛋白原和降低血粘度,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脑血供氧,从而恢复神经系统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2.3 治疗糖尿病作用有研究证实,糖尿病易导致脑梗死的发生,且此类脑血管病发生年龄早,易反复发作,预后较非糖尿病患者差。糖尿病患者颅内大小血管粥样硬化严重,并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病变。此外,糖尿病患者有脂肪代谢障碍,胆固醇合成旺盛,脂质沉积在血管内皮上,会加速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硬化正是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糖尿病患者血粘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降低,由于高血糖的长期作用,是红细胞膜的脂蛋白成分改变、膜弹性降低,影响了红细胞变形性,减缓红细胞通过微循环的速度,红细胞淤滞在微循环内,易于血栓形成[7],因此东菱克栓酶具有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改善血流变、减少血栓形成基质等作用,可使缺血部位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4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及干密度脂蛋白降低与脑梗死的的发生关系密切,国外有学者进行的二级预防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预防治疗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8]。

2.5 合理饮食及体重的控制糖尿病、高血脂和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不合理,缺少运动等使年轻人发生肥胖的比率明显增加,已有研究证明肥胖是卒中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9]。本组数据糖尿病及高质血症患者数量上不多,分析与样本量小有关,可增加样本量以减小抽样误差。尽管数量少,但并不能说明无临床意义,青年人仍要注意血糖、血脂的控制。本研究显示青年脑梗死肥胖者病例组较多,为58例49.6%提示肥胖对青年脑梗死的发生影响较大,与前述研究结果一致,因此青年人尤为重视合理饮食及体重的控制。

2.6 重视动脉硬化引起青年脑梗死研究提示心脏病包括心房纤颤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心房黏液瘤,特别是年轻患者心源性栓塞发病率很高,并建议积极防治心脏病。本组数据心脏病8例,其中冠心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心房纤颤3例,病历数量并不多,分析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也可能因我国医疗水平提高,目前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发生率较前明显降低有关,但冠心病比例大于前者。可加大样本量减小抽样误差。早期动脉硬化是青年脑卒中中最普遍的原因,动脉硬化的病变过程从青少年已开始,因此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等改变生活方式,及早积极防治动脉硬化尤为重要。本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23例,占19.7%,因此动脉硬化应引起重视。

2.7 预防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随着社会节奏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年人患高血压者逐渐增多,有研究证实高血压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并提示血压升高导致死亡率增高[2],且收缩压与脉压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二者在脑血管病的发生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显示:脉压大于80 mm Hg的患者,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是脉压小于50 mm Hg者的3~4倍,单纯舒张压升高而收缩压正常患者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几乎与正常人相同。本组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69例,占全部的59%,提示高血压为青年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与前述研究结果一致。因此青年人应积极发现、控制血压,进行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

综上所诉目前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青年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青年人的身体健康、工作及生活质量[1]。高血压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并提示血压升高导致死亡率增高[2]同时伴有糖尿病患者血液粘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降低,由于高血糖的长期作用,是红细胞膜的脂蛋白成分改变、膜弹性降低,影响了红细胞变形性,减缓红细胞通过微循环的速度,红细胞淤滞在微循环内,易于血栓形成[9]。而东菱克栓酶的主要成分是巴曲酶,后者为巴西蝮蛇毒液中的一种成分。但是,东菱克栓酶已通过生物基因工程合成的、单一成分的丝氨酸蛋白酶制剂,是由231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肽,分子量3600,通过临床应用证实具有增加血管壁L-精氨酸的转运和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使一氧化氮生成增加而扩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分解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而降低血黏度和血管阻力,以改善微循环。同时活血化淤、改善脑供血、调整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总之,早期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青年脑梗死效果最佳,有合并症联合用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重返工作岗位。

[1]王文化,赵东,吴桂贤,等.北京市1984-1999年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变化趋势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269-272.

[2]Razzaq AA,Khan BA,Baig SM.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 of South Asia.J Pak Med Assoc,2002,52(9):417-422.

[3]王新继.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2-383.

[4]J.M Bamford,P.Sandercocok,Dennis,M,et al.Classification and natural history of clinical identifiable subtyp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Lancet,1991,337:1521-1526.

[5]Neretin V,Vostrikova I,Kotov S.Stroke in young inhabitants of Moscow area.Eur Neurol,2001,8(2):15-16.

[6]Deidre Anne De Silva,Fung Peng Wood,Lee Moi Pin,et al.Intracranial large artery disease among OCSP subtypes in ethnic South Asia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Neurol Sci,2007,260(1-2): 147-9.

[7]谢财忠,唐军凯.脑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研究与进展.中国临床康复,2004,8:7765-7767.

[8]Naess H,Nyland HI,Thomassen L,et al.Etiology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 in western Norway: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Eur J Neurol,2004,11(1): 25-30.

[9]Keller KB,Lemberg L.Obesity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Am J Crit Care,2003,12(2):167-170.

138000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心脏病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