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

2011-08-15方晓娟张江平曾兆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通气风险管理病情

方晓娟 张江平 曾兆慧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

方晓娟 张江平 曾兆慧

机械通气;转运;风险管理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1]。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重症哮喘等常因病情变化,常需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转往ICU进一步抢救治疗。由于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变化迅速,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家属的心理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容易失控,在机械通气患者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承担着很大的风险。为了保障机械通气患者院内的转运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我科对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过程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不足,缺乏相应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是做好事前预防的重要措施,而事前预防是保证护理安全,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环节。

1.2 医护人员未履行告知义务或未充分说明患者在转运过程可能存在的病情变化和风险,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家属不理解而引发医患矛盾。

1.3 转运前准备不充足。未提前通知接受科室做好接收患者准备;转运途中抢救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准备不充足。转运前对综合情况的评估是转运安全的基础[2],护士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全面,未充分评估转送途中的病情变化,转运途中监护措施落实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延误抢救时间。

1.4 护理人员缺乏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护理人员年资低,缺乏临床经验、缺乏危重症护理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导致急救技术水平低,应变能力差。

2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2.1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转运工作流程。首先,针对以往出现的问题及经验教训,识别并确定在转运机械通气患者过程中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了《危重患者转运工作流程》,规范了危重患者转运程序,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长不定期抽考,检查督促危重患者转运护理风险预案的落实。

2.2 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在目前的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纠纷不属于医疗过失,而是部分民众对医疗风险不认识,不承担的反应[3]。医务人员把转运中的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4]。

2.3 转运前的合作与沟通。确认ICU医护人员已准备好接手患者的监护、治疗,并能详细了解病情及治疗计划。在转科前由本科室主管医生联系ICU医生,向其报告患者情况,必要时请ICU医生到科室会诊察看患者,做好转运前的评估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模式与参数设定、用药情况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等问题,然后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

2.4 转运前危重患者准备。转运前确保气道安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固定通畅,气管插管有外露标记及外露长度记录。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保证抢救药物及时安全输注。躁动不安患者要做好约束或使用镇静和肌肉松弛剂,防止患者拔管或坠床。

2.5 加强对转运设备的管理及转运人员的培训及管理。转运时要求配备的仪器设备:①带有储存功能的心电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带有负压吸痰器),吸痰管,输液或静脉推注泵,呼吸囊,抢救箱备足抢救药物如肾上腺素、抗心律失常、镇静药物等。所有抢救仪器设备均处于备用状态,由专人管理,建立使用、维修登记本;②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提高护士危重病护理技术。发生技术性护理纠纷的基本原因是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临床经验不足[3]。因此,我院护理部自2008年开始在院内开展《危重症护理培训班》,组织各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危重症护理技能,我科亦先后派各位护士到ICU及急诊科进修一个月/人,以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及危重症护理水平,从根本上防止了机械通气患者转运过程中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③规定护送人员资格。在白班时应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本科室工作三年以上年资护士陪同一名主管医生,转运工人一名护送,夜间由医院值班护理二线人员(各科室高级责任护士)陪同本科室医生,转运工人一同送往,转运途中医生负责病情监测,护士负责治疗用药、管道维护和病情记录。

3 效果

我科自2008年4月至2011年2月,对我科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取得了护士、患者双赢的效果,护士风险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同时有效保障了患者安全。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在本科转往ICU过程中有2例患者突然出现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者出现痰液堵塞气道出现窒息,经及时抢救后患者转危为安。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在转往ICU过程中没有再次发生类似风险事故,融洽了医患关系。

4 小结

机械通气患者转运的主要目的是治疗的需要。但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重,复杂多变,在转运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容易引起医患纠纷。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注重护理安全质量控制及规范危重症转运流程,可以达到安全、成功的转运,使患者及时得到必须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降低了护理风险发生率及医疗护理纠纷。

[1]文英花.机械通气患者转运的护理体会.吉林医学,2005,26 (11):1162.

[2]郑微艳.S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交接流程探讨.现代护理,2005,11(1):65.

[3]李红丽,邵力伟,刘国红.急危重患者转运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70.

[4]高琳,王世荣.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集体转运中的运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41(5):441.

519000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呼吸内科

猜你喜欢

通气风险管理病情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不通气的鼻孔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