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体会

2011-08-15刘书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高龄置换术髋关节

刘书玲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体会

刘书玲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出院后随访6个月至1年,患者假体及髋关节功能良好,均能下地行走。结论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难度大,护理人员需对每个细节都格外重视,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术前进行患者身体健康评估、心理指导、术前准备及体位练习,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高危;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体会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用人工关节替换病变关节,能尽快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75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只要身体条件好行Ⅰ期人工髋关节置换仍为首选[1]。但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别重要,自2008年01月至2009年12月本科共收治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32例,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均痊愈出院,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62~95岁,平均75.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摔伤20例;腰硬联合麻醉15例,硬外麻醉17例。均行假体置换术,术后前2 d给予抗炎、止血药物治疗,术后第3天给予抗凝药物治疗,严密观察术肢末梢血运、皮温及肿胀情况。术后第14天拆线。本组3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出院后随访6个月至1年,患者假体及髋关节功能良好,均能下地行走。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评估高龄患者身体条件各有特点,基础病多少及严重程度也不一样。术前应对每个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全身健康情况全面了解,并做出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如:血糖高的患者重点监测血糖,防止发生血糖过高或过低;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观察并积极控制血压;有心脏病的患者应监测心功能,防止病情加重。并了解患者既往史、过敏史、药物史,术前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周围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学习能力等。

2.1.2 心理护理患者因患病时间长(尤其是伴有严重合并症),行动不便,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很想通过手术来恢复肢体功能,解除痛苦,但由于对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不了解,因此,对手术能否成功抱有疑虑。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作者采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手术原理及手术的安全性,并且介绍手术成功者来“现身说法”,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2.1.3 功能锻炼入院时就要教会患者用“秋千”拉手抬臀,50次/d,每次数分钟。方法双手抓住固定着的环形拉手,健肢蹬床,用力把臀部抬起;对于无力抬起的患者,护士用双手托住臀部协助活动。并要教会患者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

2.1.4 合并疾病的护理对术前心律失常者加以控制,以防心源性猝死,对合并高血压患者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术前应降压治疗至正常范围,以防术中血压波动过大致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气管炎者禁止吸烟,痰多合并感染者应使用抗生素,鼓励咳嗽、翻身拍背、排痰等;糖尿病患者给予无糖饮食,口服降糖药物,严重者需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使术前血糖控制在7.8~11.2 mmol/L范围为宜;合并低蛋白血症者,适当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患者血浆蛋白水平。

2.1.5 患者准备协助做好各种必要的检查,如三大常规、出凝血时间、输血五项、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血型,备血,合并肺部或泌尿系感染的做好痰液、分泌物药敏试验。

2.1.6 加强营养支持术前应适当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对胃纳差进食少的患者,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对有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者,术前给予纠正。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病情观察术后取平卧位6 h,使用防褥疮气垫,患肢抬高15°~30°,并保持外展30°中立位,术后穿中立位防外旋脱位鞋或下肢皮牵引;系统地了解患者全身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护,对高血压患者应认真记录血压变化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增加血氧含量;保留导尿管每4 h开放一次,对肾功能不全者注意观察尿量,对糖尿病患者要定时测血糖、尿糖,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妥善固定并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2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7.1%[2]。深静脉血栓形成有3个因素:血流缓慢、静脉壁受损伤和高凝状态;因患者年龄大,3个因素都存在。受伤后,下肢活动减少,再加上手术创伤,深静脉血栓危险加大。故在手术后,患者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7 d。严密观察双下肢的肿胀、疼痛、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2.2.3 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特别是术后8 h内,密切观察引流量、色和性质,经常挤压引流管,妥善固定并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滑脱,避免创口内积血而致感染及术后血肿形成,若每天引流量>400 ml色鲜红,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引流量少于50 ml/d,可拔出引流管,注意保持伤口敷料完整干净。

2.2.4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指导患者在床上做些简单的活动,如上肢运动、股四头肌舒张、收缩锻炼、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及深呼吸运动等;术后2~3 d,髋外展并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当股四头肌肌力足够强时,可开始练习直腿抬高试验;但避免屈髋>90°,本院还采用CPM每日进行患肢被动活动1~2次,以协助患肢功能恢复。全髋置换骨水泥型患者1周可坐起,但每次不超过0.5 h,每日可坐4~6次,如果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可放弃坐位功能锻炼,2周后可坐在床边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术后第8天患者在助行器协助下进行下地行走练习,练习时须有旁人保护,勿摔倒,练习的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劳为度。

3 体会

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难度大,护理人员需对每个细节都格外重视,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术前进行患者身体健康评估、心理指导、术前准备及体位练习,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李忠泽,杨惠光.7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2):140.

[2]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华骨科杂志,1999,49(3):155.

473000河南省南阳市正骨医院

猜你喜欢

高龄置换术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