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宏观与微观结合辨证治疗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2011-08-15朱弋黔唐荣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4期
关键词:宏观微观结肠炎

朱弋黔 唐荣芬

贵州省罗甸县中医医院,贵州 罗甸 550100

慢性结肠炎是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的肛肠病,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范畴,乃由脾虚失运,湿浊内生,湿郁化热,湿热蕴结结肠所致,多为虚实夹杂之证[1]。慢性结肠炎患者可出现便秘或泄泻症状,腹痛,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增多,便下大量黏液或带血,时有里急后重现象,消瘦,精神不振。根据其临床症状,按中医辨证可将其分为湿热蕴结型、腹寒湿困脾型、肝气乘脾型[2]。现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对56例经中医宏观与微观结合辨证为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展开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经X线、血常规、粪便检查初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的患者,进行中医科医师的辨证诊断,将确定为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6例,女20例;年龄19~71岁,中位年龄41.5岁;病程3个月~5年不等。此类型患者普遍具有腹痛、泄泻或便结、里急后重、大便时夹黏液或血丝、肛门灼热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咽干喉疼、口臭、小便黄赤或有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2 治疗方法

首选针对湿热型泄泻的药物进行治疗,以《伤寒论》中的葛根芩连汤(葛根30 g、黄连5 g、黄芩20 g、甘草5 g)为基础方进行加减。糜烂者,为热甚,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各20 g;大肠黏膜附着黏液较多者,为湿甚,加泽泻15 g、苡仁20 g;肠腔易痉挛者,为气滞,加柴胡、枳壳、赤芍各10 g。根据患者的症状不同进行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30 d为一个疗程,针对病情变化对治疗组方进行加减。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标准

治疗以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为标准进行判断。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血常规恢复正常,便检指标正常。显效:症状完全消失,血常规便检指标有所改善。有效: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症状未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

2 结果

经治疗,本组56例患者治愈14例,显效25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1.1%。无效患者中5例癌变,发展成结肠癌,转入其他医院治疗。

3 讨论

56例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患者经中医宏观与微观结合辨证治疗,14例患者症状全部消失,完全治愈。25例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几乎消失,生活饮食仍需注意。从该结果可以看到中医宏观与微观结合辨证治疗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满意。

慢性结肠炎起病缓慢,病程复杂。患者症状有持续不缓解,或活动与静止交替呈慢性反应。在常规治疗用药后症状可得到缓解,症状减轻,停药后容易复发。该病病因复杂,从症状上诊断容易被其他能够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比如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者憩室炎等)误诊,所以准确的诊断方法尤为重要[3]。临床上对疑似患者进行血检、粪检等一系列检查,对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提供了很多直观的指标。

慢性结肠炎发作时以气郁、湿热、血瘀之邪实为主,缓解期以脾胃、脾肾虚为主,辨证施治是治疗本病的前提和依据,加上现代技术的支持,使中医理论更直观,微观检查的诊断对中医诊治该病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指标。

对慢性肠炎患者,治疗期间尤其注意休息和饮食,保证充分的睡眠。在饮食方面,应选择易消化、刺激少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尽量避免含粗糙纤维食物,暂时不吃牛奶和乳制品、生冷瓜果、油炸食物等,避免损及脾阳,又易滋生湿邪,加重病情。食物要温热适度,少食多餐,还要适时地补充水分。

虽然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效果不错,但中医治疗疗程长,加之易反复,患者往往易产生悲观消极情绪,针对这样的患者在治疗方中酌加疏肝解郁药物,只要辨证正确,患者配合,坚持服药治疗,多可向愈。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l-154.

[2]梁琼芳,汤之明.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体会[J].河北中医,2004,26(6):434.

[3]刘友章,李保良,黄志新.建立慢性结肠炎病名诊断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6):366-367.

猜你喜欢

宏观微观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宏观与政策
微观的山水
宏观
微观中国
微观中国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