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及规避对策

2011-08-15刘建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2期
关键词:溶性微粒注射器

刘建华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0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其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所以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越来越普及。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输液反应却时有发生,除了人们所熟知的细菌污染反应、热原反应外,由于液体配伍、护理操作等环节的问题,输液过程中由于药物自身不溶性颗粒或者外来微粒导致不溶性微粒污染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微粒输入人体后,容易造成血管栓塞、梗死、出血、肉芽肿、肺纤维化、过敏反应、癌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等[1],对人体造成潜在的或长期的危害,增加患者的痛苦。尤其在输液大厅这种开放性很强的场所,污染的几率非常大。所以加强静脉输液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关键。

1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

1.1 静脉输液配制环境因素

输液配制环境是不溶性微粒污染来源主要因素,虽然医院每天对输液室进行消毒,但是由于工作衣、帽、口罩等并未消毒,无法保证环境的绝对无菌。在开放性很强的输液大厅,人员流动性大,空气中的细菌、微生物含量高,在配药和输液时可能导致随针孔和排气管进入液体导致污染。

1.2 护士操作因素

由于个别护士在配药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或者操作不当,也是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2]。因此规范操作是减少输液微粒污染预防输液反应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无菌操作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技术操作,以减少不溶性微粒的污染。

1.3 联合用药和药物配伍因素

①由于药物配伍不当,多种药物不合理地联合使用,导致药物之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结晶,生成不溶性物质而使微粒增加。②配药过程中粉针剂不完全溶解也是导致溶液中微粒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③多种中药注射剂配伍容易使不溶性微粒增加,这点值得重视。

2 不溶性微粒的规避措施

2.1 输液室治疗室必须严格消毒

配液及输液操作中,操作者按要求戴帽、洗手、避免扫地,并控制治疗室和输液大厅的人员数量,减少人员流动,同时也建议医院安装净化间、层流罩或使用超净工作台,以提高操作环境空气的洁净度。每天用紫外线照射1~2次,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入内。

2.2 合理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

①保证药品和输液器具的质量,严格按照GMP和GB8368进行药品和医疗用品的生产,确保产品质量。②注意冲洗输液管皮条。输液器中的微粒大部分存在于最初流出的30 mL药液中,因此静脉输液前应充分冲洗输液管道。输液过程中应该尽量待在输液床或椅子上,减少走动,从而减少液体瓶的晃动,避免沉积于瓶口周围的较大微粒输入人体。③加用输液终端过滤装置。该技术是目前预防微粒侵入人体的最有效措施。普通输液器采用的输液过滤介质的孔径一般在15 μm,无法对6~10 μm的微粒截留。而精密终端过滤器采用的是2~5 μm孔径的过滤介质,可以滤除药液中绝大部分不溶性微粒。

2.3 规范护理操作

①倡导配液前、污染后洗手。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后,应用消毒液洗手再为后面患者穿刺,以减少细菌微生物的污染。为避免把针头斜面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重复穿刺时要更换针头。②改变进针习惯。由于直刺进针时对橡胶塞造成切割,使橡胶微粒增加。因而,斜刺较直刺进针能显著减少微粒的产生。另外,配药时小型针头注射器配较大型号针的注射器产生的不溶性微粒少。使用尖端成封闭圆锥形、针头旁侧开方形针孔的针头,也可减少穿刺胶塞时带入微粒。③规范护理人员配液及输液操作。加药时应选用9~12号针头,做到一瓶一针筒。尽量使用侧孔针,使针头斜面以45°刺入胶塞。

2.4 安瓿的打开方法

①安瓿的正确打开方法。禁止直接敲开安瓿,大多数2~5 mL安瓿都用蓝点标识掰开点,消毒后可直接掰开。遇到掰不开或是10~20 mL安瓿,应该先用75%乙醇棉球消毒砂轮,再用消过毒的砂轮锯割安瓿,切割处用乙醇棉球擦拭后再掰开。这样做虽然步骤繁琐,却能减少玻璃粉末污染,是减少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②抽吸药液方法。抽药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抽吸,安瓿不应倒置,因为安瓿倒置时可使颈口内壁的微粒浸没于药液,造成药液微粒数增多。一般选用8~9号较细的针头,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③减少联合用药。配药过程中注射器反复多次使用是造成微粒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尽量减少联合用药[3]。

2.5 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使用

①仔细检查有无质量问题,如有无漏气、生产批号等。②在输液排气时,尽量多排出液体,以冲掉注射器及输液器内的微粒。③做到一人一针、一药一针,杜绝重复使用。

2.6 合理用药,注意配伍禁忌

医院应该加强医护人员对药品理化性质、配伍禁忌等知识的培训。多种药物联用时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如为中成药,尽量单独应用,配制后药液如有变色、沉淀、混浊等禁用。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至药物完全溶解后再使用[4]。

3 讨论

血管栓塞是微粒的重要危害之一。静脉输入较大的微粒,可刺激血管壁产生静脉炎。静脉微粒还会引起血管壁损伤,使血小板粘附直接导致毛细血管堵塞,同时红细胞聚集在微粒周围,形成血栓,造成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炎症,从而致细胞损伤甚至组织坏死,严重者可导致心、脑、肺、肾、眼等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由于婴幼儿的血管径比成人细,因此微粒对婴幼儿的危害较成人更为严重。不溶性微粒侵入心、肝、肺、肾、脑、眼等部位组织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包围,形成微粒,红细胞聚集在微粒周围使体积增大,形成肉芽肿,直接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5]。有些药物含有的结晶微粒、聚合物等可与组织蛋白发生反应,引起过敏反应。药物中的石棉纤维微粒,可引起肺癌。虽然静脉用药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和危害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广大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熟知微粒的来源,严格把握好配液、输液操作的无菌操作、技术细节等各个环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微粒带来的危害。

[1] 王莺,陈子春.环境因素对输液制剂中微粒和微生物污染的影响[J].医药导报 ,2005, 24(12):1162

[2] 周书萍.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3):178-179.

[3] 刘顺良,郭庆林,朱嘉敏.临床输液反应原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 ,2000,10(2):158.

[4] 曹双全.输液反应2326例原因分析[J].中国药房,2003,14(4):237.

[5] 陈志平,闫仲生,孔庆华.输液中加入小容量注射剂后不溶性微粒的比较[J].中国药师,1999,2(5):268.

猜你喜欢

溶性微粒注射器
循环凋亡微粒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脂溶性维生素:营养需求之外的功能
黔产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拆除眼科美容缝线中7号注射器针头的临床应用
子宫输卵管造影推注器的研制与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