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46例

2011-08-15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沈 维

云南省弥勒县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云南弥勒 652300

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给患者带来痛苦,一般应用抗生素治疗及口服药物等治疗本病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患者因饮食不慎、生活不规律等因素易反复发作,目前笔者所在医院自拟中药方煎熬中药液后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46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男22例,女24例,年龄31~65岁;病程6~36个月。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30~67岁;病程6~34个月,两组年龄、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以脐周为主,大便时干结时溏薄、大便中带有黏液),经结肠镜检查大多可见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及左半结肠,采用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制订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舌质红,苔薄黄,脉浮。辨证为湿热型。

除阿米巴肠炎(粪便检查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血吸虫病(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查在急性期可见黏膜黄褐色颗粒)、慢性细菌性痢疾(粪便检查可分离出痢疾杆菌,结肠镜检查时取黏液脓性分泌物培养阳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46例患者均采用“清热除湿”为治法,自拟清肠方,组成:白头翁25 g,黄芩15 g,黄连15 g,黄柏15 g,白花蛇舌草20 g,地龙15 g,土茯苓20 g,对节巴20 g,金银花12 g。每日一剂水煎约0.5 h后,取中药液约200 mL,(直肠给药的温度应控制在35~40℃,过高或过低均可引起便意,不利于药物在直肠内的存留及吸收,保留灌肠的插管深度以15~20 cm为宜,患者灌肠后应嘱其卧床1 h左右再起床,待药物充分吸收后再活动,只有当药物持续性地渗透入结肠细胞后才能发挥疗效,所以保留时间是灌肠疗效产生的基本条件。保留灌肠以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并嘱患者忌服辛辣刺激性食物。临症加减:腹痛明显者加木香、元胡、川楝子,大便干结难行者加用大黄、茵陈。大便次数多则加白芨、五味子。

对照组42例患者均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1.5 g,每日3次,强的松10 mg,每日1次,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治疗规范。治愈:大便正常,无腹痛,大便中无黏液。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无充血、水肿。有效:腹痛减轻,大便成形。乙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无充血、水肿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变。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无变化。

2.2 疗效

治疗组46例患者经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3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47%。4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42例2个疗程后患者治愈10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95%。

3 讨论

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病变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多为:①过敏因素,主要是肠道性过敏。②感染因素。③自身免疫因素。目前西医大多采用的口服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片、肠炎灵胶囊等方法副作用较大,易导致患者胃部不适,恶心、头晕、头痛、食欲下降,药物易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患者很难坚持。而中医药保留灌肠治疗显示了一定的优势,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避免了口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患者容易接受,而且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明显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如美沙拉嗪价格昂贵),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拟属祖国医学中的“肠风”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多因饮食不节或起居不慎,脾胃受损,运化失常,酿生湿浊、下传肠道;加之腑气不通,阻碍气机,日久则气血凝滞,且易生湿生热所致。

中医治疗该病重在辨证论治,该方主要是针对病程日久属湿热型的患者。自拟方中白头翁、黄连、黄芩、黄柏均属清热利湿之品,白头翁为主药,性苦、寒。归胃、大肠经。《本经》谓其“主逐血止痢”又《保命集》云:“行血则便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经现代药理学研究白头翁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及治疗内毒素血症等作用,其病主要是湿热之邪蕴结于下焦肠道,故其为君药行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黄芩、黄连皆属清热燥湿之品,既能清肺,又能解大肠之热,去除大肠之滞。金银花、对节巴、白花蛇舌草具有解毒之功,地龙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诸药合用,共收清热利湿、解毒活血之功。

中药保留灌肠是把几千年中国传统的中医学的理论精华与现代医学的灌肠法相结合的给药途径。将中药汤剂注入直肠或乙状结肠内,药物经直肠壁周围丰富的血管、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的作用。与口服药物相比,直肠给药具有吸收快、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防止胃酸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显效快等特点。特别是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直接作用于该部位,具有吸收完全、快速、安全的特点。通过与病变部位肠黏膜直接接触,可以发挥抗炎、消肿、止血等局部治疗作用。使结肠吸收水份和蠕动排便等功能从过强或过弱向正常双向调节转化。

[1] 李敏.按镜像辨证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3,23(7):14-16.

[2] 曹天顺.影响肛门直肠给药保留时间长短的因素[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9):271.

[3] 张建筑,张海芝.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30例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5(7): 76.

[4] 姚德君.中西医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433-434.

[5] 欧阳钦,胡品津,钱家鸣,等.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 12(8):488-495.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栀子金花汤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