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皮肤科研究生培养心得

2011-08-15段行武张润田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皮肤科研究生疾病

段行武 张润田 任 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700

中医皮肤科研究生培养心得

段行武 张润田 任 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700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本研究结合笔者带教研究生的经验心得,对中医皮肤科研究生培养方式进行探讨。

中医;皮肤科;研究生;培养

临床研究生的教育对祖国医学的薪火相传起重要作用,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培养了十余名硕士研究生,兹将点滴心得叙于本研究,以飨读者。

通过本科阶段的教育,并经历了临床的轮转实习,学生对于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登堂入室。但本科阶段是培养中医通才的教育,博而不专。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较之本科生有明显不同,已经对专业进行细分,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的专科人才[1]。而且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具备了传统中医的师承特点,学生有较长的时间跟师抄方,可以在临床中得到导师的言传身教。同时,研究生需要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因此科研思维方法的培养亦非常重要。

1 理论基础

学习中医,经典的诵读不可或缺。对于皮肤科,皮疹的病因病机常与温病理论有所关联,因此学生应有选择的记诵《温病条辨》 《温热论》的名篇;又如,古代皮肤科属疡科、外科范畴,因此外科三派代表作《疡科心得集》《外科正宗》《外科全生集》以及《理瀹骈文》等外科经典等须有所涉猎。通过对各家学说的研习,巩固基础,开阔思路,对中医皮肤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同时,中医基础学科与皮肤病学相关的部分要有所侧重。譬如皮肤科常用的经典方剂龙胆泻肝汤、枇杷清肺饮、犀角地黄汤等百首名方,不仅要烂熟于胸,更要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定时考察学生对这些方剂的功用、方解的掌握,通过记诵、交流、讨论,达到巩固中医临床基础的目的。皮肤科常用的中药,对其性味、归经、功用等要有直观的了解。只有打好牢固的基础,才能在临床时做到遣方用药如臂使指,方药精当而效佳。

当今中医教育已经形成了成熟规范的教育体系,单纯诵读经典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中医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在熟悉经典、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以《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性病学》等为教材,以临床常见病为主要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对皮肤科疾病的基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牢记于心。

科室具备高级职称的医师,定期举行专题讲座,针对一大类或者一种疾病,结合个人临床心得展开讲解。笔者鼓励学生平时多去听此类讲座,以及其他院校或医院组织的中医皮肤科讲座、皮肤科年会等,这样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在皮肤病中医诊疗的初学阶段,学生应博采众长,不拘泥于成法,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慢慢融会贯通,进而形成自己的诊疗特点。

2 临床思维

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首先要构建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学生汲取的知识点泛而不系统,无法形成由点到线的严密逻辑思维,这对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是很不利的。一个疾病就是一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同一疾病在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疾病在同一时期也可以有相似的临床表现[2]。患者就诊时,医生看到的并不是疾病的整个过程,而是整体病程的一个片段。没有系统的学习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

在作出疾病的诊断时,应当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当常见病不能满意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时,才需要考虑少见、罕见的疾病。学生临床培养时间有限,应当先熟练掌握常见病的诊疗常规,然后再熟悉少见病种的诊疗。病史的采集对于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例如某患者皮疹表现为掌心的红色斑块,单纯从皮损来看首先考虑为湿疹或手癣,在问诊中患者表示有冶游史,遂进行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最后诊断为二期梅毒疹。学生只有经过系统培训,才能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识,形成正确的诊疗思维,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误诊,成为合格的皮肤科临床医师。

3 知行合一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一个人拥有的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活学活用。理论是抽象的、高度概括的,需要在实践中应用才能变为具体的、实用的东西。只有反复临床,才能切实掌握理论学习中学到的内容。因此,笔者常安排学生在跟师抄方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规范的书写门诊病历。时间允许的时候,更要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亲自辨证论治,开具方药。并定期与学生交流,对学生临床中遇到的疑问进行解答。如此反复训练,学生不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树立起临床信心,受益匪浅。

笔者要求学生对皮肤科常用药物,包括中药、中成药、西药等都要熟悉实物,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如清热解毒的青黛不溶于水,不能入汤剂[3],免煎剂型冲服时青黛呈糊状,造成患者服用不便;又如许多患者无法耐受紫草、龙胆等药物的味道,就需要用其他药物替代;许多中药软膏都是油性的或者颜色较深的,如黄连膏等,容易沾染衣物,增加患者的负担。故学生必须对药物有全面的掌握,同时应替患者着想,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考虑到患者的个体需求,权衡治疗方法。

安排学生在检验室、治疗室轮转,对皮科常用的检验、治疗手段要有一个感性认识。例如,检验室镜检真菌、阴虱、毛囊虫,过敏原点刺实验;治疗室红光、黑光等仪器的操作,冷冻,传染性软疣的挤疣疗法,粟丘疹的挑治等。这些常用的诊疗方法,只有亲手操作过,才能对书本上学到的内容有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安排3个月以上的时间,让学生在住院部实际管床,系统学习皮肤科危重患者的处理原则,规范学习医疗文书的书写,确保皮肤科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水平。

皮肤科是一个即独立又交叉的学科,它不依附于其他学科而独立存在,但同时部分皮肤疾病又与内外妇儿诸学科交叉重叠[4]。皮肤科医师须具备系统而全面的知识,这样才能避免片面的理解皮肤科专业。因此,学生临床轮转学习期间,应对风湿免疫、血管外科等与皮肤科相关性较强的学科有所了解,以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多系统受累的疾病有更全面的认识。

4 德艺双馨

临床医学面对的研究和服务对象是人,现代医学模式不仅要求提高医生的科学素质,而且要求提高医生的人文素质,故研究生培养应重视医学人文教育。

医乃仁术,行医当以济世救人为怀。为医者皆要德才兼备,既要精进自己的医术,在医德方面也决不能有所差池。皮肤科疾病多伴有损容性伤害,如痤疮、黄褐斑、白癜风等,或伴有剧烈的瘙痒、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这就需要在临床诊疗时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

5 科研素养

研究生是我国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要承担攀登科学高峰的重任。高素质的中医科研人才,关系到祖国医学的尊严与复兴。

在初始阶段,学生应尝试撰写综述论文,如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等常见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对最新的研究情况进行追踪,在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可锻炼其检索能力,提高医学英语水平。鼓励学生向杂志投稿,通过与杂志编辑的交流,锻炼撰写学术文章的技巧。安排学生全程参与科室科研工作,通过参与科研选题、撰写申请书、设计病例报告表、进行实验工作、统计实验数据等过程,锻炼其综合科研能力。

做科研要靠团队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导师的悉心指导、新老研究生之间的传帮带、文献资料的分享等,共同形成和谐、温馨的科研氛围,这种良性的互动可以对提高学生科研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生是祖国医学的希望与未来,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将璞玉雕琢为名器,是每位研究生导师都要认真考虑的事情。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让学生少走弯路,使其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与科研素养,并受益终身。

[1]吴建胜,王旦,黄智铭,等.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的探讨研究[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2):38-39.

[2]兰长贵.皮肤病学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31-333.

[3]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6.

[4]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

G642

C

2095-0616(2011)19-148-02

2011-09-06)

猜你喜欢

皮肤科研究生疾病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科中的运用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