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办学模式——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

2011-08-15宁周达军吴常文张永正刘逸君

关键词:校地产学研浙江

杨 宁周达军吴常文张永正刘逸君

(1.浙江海洋学院地方合作处,浙江 舟山 316000;2.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3.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258;4.浙江海洋学院普陀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111)

论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办学模式
——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

杨 宁1周达军2吴常文2张永正3刘逸君4

(1.浙江海洋学院地方合作处,浙江 舟山 316000;2.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3.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258;4.浙江海洋学院普陀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111)

高等院校应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起合作长效机制,采取对构建组织体系、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制度保证的措施,在实践中开启校地校企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的新思路,有效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之路。

高校;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办学

校地、校企合作,是指高等院校与自身地理位置所处区域或其它区域范围内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工作,是举办高等教育的战略选择与必由之路,是高等院校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其目的是处理好高等院校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为高等院校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探索校地、校企合作新思路,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和模式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搭建校地校企合作平台

长期以来,高校服务地方工作更多地是放在科研成果的对接与转化上。如何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人才优势延伸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成为高等教育一个新的课题[1]。浙江海洋学院围绕创建办学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海洋大学,提出了“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发展战略,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开创性地把校地校企平台建设在地方产业园区,整合高校、政府、企业等各方资源,建立起校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实践中总结出校地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的新思路,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充分释放出高校的创新能量。

1.构建组织体系。高校地方合作处是代表学校主管与地方进行交流合作与社会服务的职能部门,制订学校地方合作工作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收集、发布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合作需求信息,指导、配合学校相关部门、指导各学院组织力量开展各类合作,在树立学校外部形象、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合作起到了桥梁、协调的作用。浙江海洋学院早在2006年就成立地方合作处,有系统性、针对性地开启了对外地方合作工作。又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主任的学校地方合作委员会,搭建了以相关二级学院、校内外合作平台为合作支撑机构的校地校企组织体系,地方合作委员会办公室为实施操作机构的体系。“一把手推动工程”使这一组体系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中,从沟通渠道到实施操作路径都形成了很强的推动力。

2.搭建合作平台。产学研合作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是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从而将政府、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一是发展产学研合作平台。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与浙江沿海地方政府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建设思路相对接,搭建校地合作关系的平台,发挥政府的牵线搭桥和政策扶持作用;与企业的产业实际以及在转型升级中对人才、技术的需求相对接,获得有利于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建设的办学资源,获得有利于学生就业的稳定渠道。二是创新产学研合作平台。探索对外产学研合作平台实体化,以独立运行的方式,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浙江海洋学院资产经营公司的统一指导下,拟将这些校外产学研合作平台经当地人事部门或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发展成为自收自支的事业或企业单位,以建设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目的,以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咨询服务、人才培养获得回报,实现平台自我建设与发展。

3.提供制度保证。为保证高校与地方合作工作落到实处,充分调动教师服务地方、投身基层的积极性,高校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定和奖励措施,确保具体合作项目有人负责、有人管理。浙江海洋学院积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服务地方的政策、制度。2009年出台《浙江海洋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业绩化办法》,明确规定对教师科研人员参加科技社会服务活动进行工作量统计奖励。全面启动浙江海洋学院“百名教授博士下企业下基层服务行动计划,实施定期检查考核,扬优抑劣,并将本项活动列为对二级学院、教师个人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对考核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这样,可以促进高校创新资源向企业、基层单位流动,激发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走出校门、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创造校地校企合作实效

众多校地校企合作平台组建的特殊性在于共建一方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对平台的前瞻性认识及执政魄力,直接关系到平台的组建和后期运行。合作平台的载体是企业,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企业成为高校对外合作服务的最大受益者[1]。浙江海洋学院近年来积极探索在高校与社会行业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对接与合作关系,主动与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较大规模企业的合作,构筑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开启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的新思路,在服务地方海洋经济建设中充分释放出高校的创新能量。

1.把同浙江沿海地方政府合作视为通向产学研合作的桥梁。海洋特色的高校必须注重与相应区域的地方政府合作,也就是与沿海地方政府取得联系,双方的合作才有切入点、共同点,在科学研究、产业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成效。2006年,浙江海洋学院与温州瑞安市科学技术局签署了“山海协作”科技服务合作协议书,联合成立浙江海洋学院瑞安研发中心,开创性在异地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平台。随后,与地方政府科技合作、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平台不断产生。2007年9月,与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共同创办普陀科学技术学院,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批技术人才的有效供给载体。2008年12月,与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合作组建浙江海洋学院定海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协议书,成为该区最重要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成果转化基地。2009年11月,与台州温岭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建立长期科技与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关系的协议书,共同组建了浙江海洋学院温岭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研发中心,成为学校当时设立的首个服务区域海洋经济的科研常设机构。

2.与企业的产业实际以及在转型升级中对人才技术的需求对接。智力因素及高科技成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决定性作用不断扩大,高校的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技术优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企业的产业优势,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命题[2]。早在本世纪初,浙江海洋学院与相关企业共同组建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承担国家有关部门众多海洋生物技术项目研发、推广、培训、咨询与服务功能,很好地推进了产学研一体化进程。2010年7月,与浙江省远洋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舟山)、浙江省远洋渔业技术转化应用平台,旨在提高浙江远洋渔业的技术研发、信息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拓展与地方更多企业的合作关系,又先后建立了众多科技合作平台,既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又使高校获得有利于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建设的办学资源,获得有利于学生就业的稳定渠道。

3.借助校地校企合作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凸显海洋特色。学科布局及其发展水平是高校办学特色、办学水平特别是服务社会能力的主要标志和重要体现,学科建设、专业设计是高校发展战略中的主体内容,要坚持在合作中寻找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努力形成特色、重点和优势学科地位突显的学科体系。浙江海洋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支撑,推动特色办学,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目前开设的41个本科专业,其中涉海或近涉海的专业在70%以上,设置的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均体现出鲜明的海洋特色。在校内,重点培育并与地方政府、企业联手定向推广海洋生物与养殖工程技术等五大特色领域的科技成果,大力扶持现代渔业技术等五大特色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在产学研合作平台上孵化转移,形成了校内研发与平台成果转化的“研在高校、发在地方”的联动体系。

三、提升校地校企合作水平

把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建在校外、建在地方、建在工业园、建在产业链上,是浙江海洋学院服务地方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举措,是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也是一所高校走出象牙塔逐步取得成效的过程[1]。目前在建和正在筹建的平台虽然都因其地域环境、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是都从服务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服务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发展布局来规划平台建设,使其真正为高校与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结合找准“接口”,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找到通道,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发展争取社会资源[3]。

1.通过校地校企合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浙江海洋学院在校外建立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平台,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加强人才培养。在平台的运行过程中,派遣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参加平台建设和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实践实习环节。因此,高校通过校地校企合作,吸纳大学生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使大学生的学习成为研究型、探索型学习,形成团结协作、联合攻关的学术风尚,提升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2009—2010学年,浙江海洋学院本科生通过参加校地校企合作平台活动,撰写并公开发表96篇学术论文,这是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的重要标志。近三年来,浙江海洋学院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沿海地市和我国沿海省市,其中派遣至省内沿海地市的毕业生占当年毕业生总数高达65%,每年派遣到舟山就业的毕业生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准,有力地支持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

2.通过校地校企合作,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浙江海洋学院结合自身海洋特色明显的办学优势,主持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为区域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有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省“重中之重”学科和海洋生物学等5个省重点学科,建有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等多个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夯实自身的科研服务能力。因此,在校地校企合作中,高校可以获得科研的方向引导、工作动力和发展空间,使学科研究方向更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利用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快成果转化进程,使课题探究的价值得到提升,使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用在生产实践中及时得到检验和反馈。2010年,浙江海洋学院到校科研经费6100余万元,同比增长27.5%,申请专利188项获得授权33项,创造建校以来科研与社会服务经费总量、专利申请授权及数量的最高点。

校地校企合作是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继续发展、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服务社会、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抓手。海洋类地方高校只有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工作,优化合作平台机制,才能具有持久的发展活力,将平台建成区域科技和人才创新体系的核心,在探索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的新途径上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之路[1]。

[1]张晓东,李成.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探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5):54-56.

[2]产学研结合[EB/OL].[2011-02-03].http://baike.baidu.com/view/2299553.htm.

[3]吴高峰.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36-41.

On the Cooperative Style between the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and Its Local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A case study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YANG Ning1ZHOU Da-jun2WU Chang-wen2ZHANG Yong-zheng3LIU Yi-jun4
(1.Regional Cooperation Department,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2.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3.Xiaoshan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HangZhou 311258;4.Putuo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111,China)

An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should hav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cooperation with its local government and its local enterprise,and should take measures such as establishing organization system,building cooperative platform,providing some policies for guarantee.Some new ideas about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research and about serving the society will derive from the practice in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institution and its local government,and its local enterprise.The institution should also improve its skills in sci-tech innovation and the quality in talent training for the characterized school running.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local government;enterprise;jointly running school

G646

A

1008-8318(2011)03-0071-03

2011-02-12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yb06067)。

杨宁(1965-),男,四川广安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校地产学研浙江
基于校地共建的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探析——以六盘水师范学院经纬图书馆为例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校地共建型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逻辑与现实
——以C9 高校为例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