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城市森林建设探讨

2011-08-15吕克

绿色科技 2011年10期
关键词:淮安市淮安树种

吕克

(江苏省淮安市林业技术指导站,江苏 淮安 223001)

1 引言

建设“森林(生态)城市”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城市里拥有大片森林,无疑成为了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优势条件和重要标志。大力开展城市森林建设,有效增加森林面积,是新世纪我国城市绿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市森林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吸收降解城市污染物、减轻或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净化大气环境、降低噪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淮安近年来在城乡绿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如何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加快城市森林化进程,实现由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是淮安在城市森林建设尚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城市森林建设的必要性及自然条件分析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可以优化环境,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城市森林还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带动城市旅游及房地产开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缩小淮安同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差距,进一步增强淮安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淮安城乡绿化事业取得了较大成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也得到提高,但城市噪音及“热岛效应”等生态问题并未得到有效改善,绿地的防护功能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这与现有城市绿化重形式、轻生态功能的错误观念有密切关系,城市绿地都以草坪、草花和灌木等低矮绿化形式为主,生态防护功能比较低下,因此建设淮安城市森林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淮安市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兼有南北气候特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条件较好,自然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较好。光热水整体相互配合较好,地区平均气温13.8~14.8℃,市区年平均气温14℃,最低气温-21.5℃,最高气温39.5℃,年无霜期210~230d,一般霜期从当年10月到次年4月,年平均日照数2 250~2 350h,日照百分率平均为52%。季风气候显著,自然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958.8mm,历年平均降雨天数102.5d,水资源丰富。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淮安市树种资源比较丰富,有木本植物79科,179属410种,其中乔木328种,灌木65种,藤木17种,约有172种人工栽培种,这都为淮安发展城市森林提供了必要的光热条件和可利用的植被资源。

3 淮安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淮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05年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近年来,该市还相继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淮安市绿化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淮安市拥有林木面积23.3万hm2,蓄积量1 600万m3,实现农田林网化面积38.5万hm2,林业产值48亿元,森林覆盖率达21%,全市人均绿地10.67m2,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26%,绿化覆盖率39.9%,这些都为淮安开展城市森林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淮安城市生态林业建设的总体水平不高,只有部分地类森林特征显著,具有良好的城市森林效应,如公园、高校及政府机关部门,但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树木数量明显偏低,在总体水平上不能说有城市森林的效应,因此现有的树木不足发挥类似森林的功能而形成充分影响城市的小气候。城市的大树是十分难得的景观、环境、人文历史资源,应立法加以保护。在城市改造中也应尽量考虑保护好各类大径阶树木。淮安市现有造林树种近80余种,但少数几种占了极大份额,一方面在景观效果上显得单调,另一方面成为城市森林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树种的选择中,乡土树种的运用不够,如银杏、香樟、刺槐、榉、朴等。成片的林地总量偏低、分布不够均匀。淮安的一些新建道路追求大块垫状的色彩效果,以小灌木为主,结果使城市乔木比重下降,因此应重新树立对木本植物的认识。

4 淮安城市森林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4.1 选择和应用好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是一个地域指示性植物,它能塑造城市特色,增加市民的归宿感和凝聚力。目前,淮安市生态园、桃花坞等区域应用的原生植物种类较丰富,且植物群落结构较完整。但是地带性树种开发没有得到重视,缺乏专门生产地带性树种的苗圃。因此,苗圃应以地带性树种培育为主,这样可以确保城市森林构建所需的各种树种苗木来源,这也是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4.2 利用淮安“四水穿城”,打造“绿水淮安”

林网化——水网化是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总体理念。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与水是不可分的整体,森林与水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森林是“城市之肺”,而河流、湖泊等各种湿地则是“城市之肾”。淮安有盐河、故黄河、里运河、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应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实现城市森林环境建设林网化与水网化的林水结合理念。

4.3 恢复和重建城市湿地系统,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如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调节局部小气候、减缓旱涝灾害、净化环境、满足感知需求并成为精神文化的源泉,所以湿地也是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内容。过去淮安湿地比重较大,但在河道改造、房屋建设中占用了很大面积。现在淮安的盐河、故黄河、里运河、京杭大运河的两边或周围都有绿地、草地,但因水体边多已被石砌驳,没有了鸟类赖以生存的湿地。所以在未来城市改造中应高度重视湿地及湿生植物的作用。在湿地上应用李氏木、蒲草、芦苇、菰等乡土水生湿生植物,一方面可以组成丰富自然的,与周边自然山林相协调的景观,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大批的多种类的鸟类、昆虫等动物到湿地寻找食物并栖息繁衍。同时湿地可以截流净化上流的污水,起着生态系统中“肾”的功能。

4.4 发展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森林

淮安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景观,如梅、银杏、瓜子黄杨等古树名木。因此,如何使城市森林与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创造出具有良好文化氛围的人居环境,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淮安市的市树雪松,市花月季在城市道路绿化中所占比例并不高,没有显现出淮安城市绿化应有的特色。因此,淮安在构建城市森林中,要尊重历史积淀下来的自然和文化品质,保护自然景观。

4.5 加强市郊城市森林建设

都市乡村化和乡村都市化,是大众既要享受现代化的生活又不远离大自然的理想境界。市郊森林位于都市边缘和市郊,也有少量位于都市生活圈内的,易到达、易亲近,是连接城区与广大郊区的纽带。市郊森林对大众的休闲、观光、教育、文化各方面有深刻的影响,对城市起到防护、美化、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作为经过人工整理或人工创作的绿化空间,市郊森林需要从功能上以观赏游憩为主转变为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与美化、游憩并重。特别在城市的上风方向,营造大面积森林,通过带状绿地将清凉、洁净的空气引向城区。目前,需要加强淮安市郊生态公益林结构、树种的改造。以乡土树种为主,营造多树种混交林,在短期内培育成稳定的森林群落,以发挥最大的美化、防风、防火、隔音、隐蔽、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等环境保护功能。

5 结语

建设城市森林,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的政策调整和公众参与是关键。建立以人为本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淮安的城市形象,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的目标,对打造“绿水淮安”具有重要意义。

[1]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湿地公约履约指南[R].北京:林业出版社,2000.

[2]刘殿芳,马玉珠.城市森林初探[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9(3):65~69.

[3]王义文.城市森林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1992(1):42~48.

[4]宋永昌,由文辉,王详荣.城市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淮安市淮安树种
淮安市推进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五(2)中队
树种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