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生不良竞争心理探析

2011-08-15卢水平

党史文苑 2011年12期
关键词:竞争心理大学生

卢水平

(上饶师范学院 江西 上饶 334001)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在深入研究物种的进化过程后得出了如此经典的结论。从古到今,人类和动植物一样,总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之中,激烈的竞争就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随着竞争压力的日趋沉重,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病态的“不良竞争”心理和行为,伤害了他们自身,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就读地方高校的大学生相对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说,在竞争方面有着更微妙的处境,因此,探讨他们的不良竞争心理,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愈显必要。

一、不良竞争心理的主要表现

2010年9月—2010年11月,对上饶师范学院、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等3所高校本、专科学生共计5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剔除回答不完整、重要信息不全等无效问卷后,获有效样本486例。其中男290份、女196份。问卷采用我国学者岑延远《大学生竞争心理量表》并作一定调整,测量被试者的竞争心理,该量表由竞争倾向、竞争动机、竞争策略和竞争内容四部分组成。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竞争心理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一)在竞争倾向上不思进取,嫉贤妒能。

竞争倾向是指个体对竞争过程总的认识、态度体验及情绪倾向。有的大学生认知上发生偏差,不思进取、意志消沉、好逸恶劳,怕吃苦、图享乐、不敢冒险,安于现状,追求守成稳健、与世无争的所谓“世外桃园”式生活。调查显示,有12.8%的大学生把追求平稳安逸当作自己的处世准则;有20.5%的大学生不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喜欢参加轻松、无关胜负的活动;还有的大学生情绪倾向狭隘,嫉贤妒能,看到别人超过自己,心中就焦虑、不快;有的学生嫉妒他人,伤害自己,为人偏狭,放弃自我追求,而去用仇视的目光贬低他人的成功。

(二)在竞争动机上,个人至上、自私趋利。

竞争动机是个体参与竞争的根本动力,调查中,大学生参与竞争的动机76.9%是为了获得利益和自我展示,明显地倾向个人获得好处,在择业观上表现更甚。当问及“你参与竞争的目的”时,选择“我参与竞争,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只要对我本人有利,我愿意参与各种竞争”答案的学生分别为72.6%、68.5%,有81.5%同学认为“这是人吃人的世道,你不吃掉别人,别人就会吃掉你”,72.6%同学选择工作标准是把“工作条件好、待遇高”排在第一位。这些都清楚地反映出大学生在竞争动机上的个人至上、自私趋利的功利心理。

(三)在竞争策略上,投机取巧、不择手段。

竞争策略是指个体在竞争中倾向于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有的大学生为了在竞争中占得先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调查反映,30.5%的大学生容忍和理解考试作弊,2.5%的大学生甚至有过考试舞弊的经历;有4.6%的大学生认为无论什么手段,能达到目标就行;有的女生甚至有了做“待嫁族”的心理,她们一边读书,一边找老公,以便毕业后获得较高的生活起点;也有少数男学生认可“傍富婆”现象;采用走后门、托关系等手段参与竞争,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已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四)在竞争内容上,漠视学习竞争,攀比生活享受。

大学生的竞争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学习应该是大学生活竞技场的主要内容,但遗憾的是,问卷中“学习成绩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这一选项只有21.6%的学生选择;“对待爱情,我的观点是努力争取”这一选项得分反倒高达87.2%。有的学生不比学习比爱情,不比劳动比享受,不顾家庭和个人的财力,追求档次,崇尚名牌,手机常换,衣服常新,聚会交友,大讲排场;在一些学生中,赶潮消费、爱情消费、攀比消费、媚俗消费、“面子”消费等不正常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不利学生健康发展。

二、不良竞争心理形成的原因

大学生的不良竞争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条件。

从主观上看,一是理想缺失。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大部分是由其自身主观原因所致,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人理想信念的缺失与弱化。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可时下有的大学生受社会的不良风气和世俗偏见的消极影响,进取意识弱化、理想信念动摇,斤斤计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扭曲,以致自卑、妒忌、投机等不良竞争心理情绪随之而至。二是认识有限。不少大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对心理问题刻意回避、讳疾忌医,更不会积极进行心理自救或寻求专业人士的救助;有的即使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忍耐、克制,纵容自己的不良竞争心理和行为蔓延恶化,自身心理疏导技能和纠偏能力缺乏。

从客观上看,一是社会负面影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社会思潮、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这些都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变化,给每个人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心理压力。社会上掺假制假、偷税漏税、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对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损人利己、不讲信用、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有悖竞争道德的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时有发生。二是家庭教育失范。地方高校大学生特别是专科生多数来自农村,农民的工作条件差,辛苦而劳累,经济收入低且不稳定,他们自身常遭受较大的挫折和威胁,生活紧张,容易暴躁,对待子女更多地使用惩罚与拒绝方式;同时繁重的劳动负担,也使许多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精力较少,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在教养方式上简单粗暴,易使子女产生自卑、焦虑、恐怖等不良症状,面对激烈的学习和工作竞争,以及将要到来的生存竞争时容易产生无助感;还有些父母则相反,采取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对子女一味溺爱放纵,导致子女依赖性强、自制力差、竞争能力弱。

三、消除大学生不良竞争心理的策略

1.自我调适。富兰克林说:“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务。”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时刻注重自我心理调适,始终保持积极向上、自然平和的竞争心理,不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沉稳平和的心理状态,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大学生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起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坦然地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冷静地应对各种挑战,理性地对待个人苦乐得失,从而自觉地克服和消除悲观消极、焦灼浮躁、妒忌攀比等不健康心态。二要注意掌握必备的调适技巧。目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日益凸现,必须不断注意掌握实用的心理调控方法和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不断提高在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调适的能力。首先是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人生在世,挫折难免。在面对挫折时,既不会被挫折所累,又不会被挫折所困。恰恰相反,一定会在全面认识挫折本质的基础上,从中吸取教训,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参与新的竞争,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其次是处理压力时的心理调适。在现实生活中,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如何科学应对并及时调适好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正确的态度和办法是:在主动接受压力的同时,全面认识压力、分析压力,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应对压力,并变压力为动力。再次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心理调适。学会以谦逊、诚恳、宽容、赞赏的方式对待同学,尊重他们的意见,容忍他们的缺点,使之乐于与己交往,切忌嫉妒、多疑,确保自己始终在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轻松工作,快乐生活。

2.教育引导。对于学生的竞争心理,学校和教师既要给予积极的教育,又要给予耐心的引导。第一,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认识自我。“人贵有自知之明”,但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阶段。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认识自我。大学生应该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竞争目标,目标过高,渴望不可及,就会丧失斗志;目标过低,轻易实现,就会不思进取;只有竞争目标恰当,“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才能激发热情,催人奋进。第二,教育学生要团结互助,完善自我。现实社会竞争激烈,形式多样,这无疑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我们要教育学生用从容的心态看待超越和被超越,不应充满妒忌和愤懑,学会有风度地接受失败,并且诚心实意地祝福对手。只有这样才不会淫威对手的实力和进步而疏远、排斥对手,也不会笼络人心,借他人之力来成就自己。事实上,在竞争中得到胜利固然值得骄傲,但和同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第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我们都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竞争的能力,还要富有合作的精神。竞争者通过合作求得进步,从而奠定了竞争的基础,然后再通过竞争求得个人更大的发展,又为合作创造条件。有了合作,竞争不再是孤军奋战;有了竞争,合作的集体才会更具凝聚力,大家群策群力,劲往一处使,取得最后的胜利。正确的竞合意识和健康的竞争心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和高度的进取心,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3.能力提升。首先,培养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形成持续竞争优势。持续竞争力是指个体能持久保持的竞争优势,有人也称之为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包括良好的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及应变能力。高校要回归本原,认识到高等教育对学生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哲学思维训练,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求同、求异思维,提高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灵活性,引发他们思维视角的转换,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这些素质的培养使得大学生产生一种力量,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优化他们的竞争心理。浓郁的校园文化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都极利于学生自我效能的提升,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有助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强化。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条件,营造环境,让大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心理能力和其他身心技能。学校和教师要有计划组织大学生开展自我效能提升的实践活动,包括外出参观、社会调查、尝试上岗、专业实习等等,在这些具有多功能的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角色意识和心理强化,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优化他们的竞争心理。

猜你喜欢

竞争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感谢竞争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