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政治心态现状调查与特征分析

2011-08-15廖信伟钟继润

党史文苑 2011年12期
关键词:心态政治大学生

廖信伟 钟继润

(赣南医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大学生政治心态现状调查与特征分析

廖信伟 钟继润

(赣南医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大学生的政治心态反映着整个社会的政治风向标,是其政治取向和行为的驱动力,也是他们形成正确“三观”的心理基础。探讨大学生政治心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实证角度出发,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的现状。

大学生 政治心态 现状特征

大学生的政治心态是指大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政治取向方面的认知、情感、评价与动机,以及对政治行为起着支配性作用的政治心理取向。作为在政治生活中表现敏感和活跃的群体,大学生的政治心态反映着整个社会的政治风向标,是其政治取向和行为的驱动力,也是他们形成正确“三观”的心理基础。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一、大学生政治心态的现状与分析

本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部分高校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举行座谈会、进行个别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和分析他们的政治心态状况。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5份,有效回收率为94.25%。

1.政治关注度较高且多样化。本次问卷设计了42个问题,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政治关注度、主流政治信息来源渠道、对党的认识、政治参与满意度、国家认同度、参加社团意愿、对国家重大事件的了解、对高校政治课作用的认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以及对国家重大政治纪念日的认识等。从统计结果看,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学业竞争、就业压力等现实挑战,但政治关注视野开阔,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关注度。65%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或比较关心政治,27%的学生表示不太关心政治,认为“政治与我无关”的占8%。从大学生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的国家意识、政治意识、参与意识、表达意识多元活跃,折射出当代大学生总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政治认知日趋理性化。大学生传统的政治意识日渐淡化。表现为:政治权威在大学生中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对政治职能有新的认识和理解,权力祟拜的心理日趋减弱等。在调查中,84%的大学生最祟拜的人物已不再是“政治人物”,而是“科学家”或“实业家”。在“你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基础”的选择回答中,选择后者的占85%。这种心理深刻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客观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把政治看作是统帅一切的权威,他们更关心国家经济的发展,关心自己在经济领域里的地位和作用。对政治的职能也有了新的认识,政治是管理、是服务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

3.政治参与务实功利化。大学生政治参与务实、积极,尤其是对敏感政治事件感兴趣,习惯用实际眼光和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待政治问题。在被问及“如果您想加入共产党,那么您申请入党的主要动机是”时,42.8%的人认为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在“你愿意做以下哪个角色(学生干部、网络意见领袖、志愿者、都不愿意做)?”的选项上,41.2%的人想担任学生干部。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色彩,不少学生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他们参加政治学习,向党组织靠拢,在一定程度上是想通过参与政治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利益和意愿。

4.政治评价积极客观化。大学生政治评价趋于积极。在回答“你对党和政府在2008年处理藏独事件、汶川地震、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能力评价”这一问题时,选择“表现非常好”的学生占到78%;在回答“你对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看法”这一问题时,85%的学生认为应该隆重纪念,但在突出纪念重点上,学生们的认识各有侧重。这些都是建立在大学生对高度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他们耳闻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亲身感受着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对国家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的困惑

1.部分大学生政治认知片面性。一些大学生的政治感知还停留在感性的、模糊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部分大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重大政治理论问题仍存在模糊认识。调查表明,对“社会主义终究要战胜资本主义”这一观点的选项上,14%的大学生表示不同意,39%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对政治领域中的一些消极现象,他们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因此透过表面的冷静,大学生的内心潜藏着浮躁和不安。大学生在政治上还有幼稚、不成熟的一面,不排除因为一些敏感的政治热点问题而卷入政治活动的可能。调查显示,有18%的学生“获取政治资讯来源”是来自国外电台或境外网络。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这些煽动性宣传的干扰。一些非官方消息在学生中有一定市场,给学生思想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把握得不好,极有可能产生情绪波动甚至过激行为。

2.部分大学生政治情绪的不稳定性。大学生既有政治情绪上逐渐稳定成熟的一面,也有幼稚冲动的一面;既存在政治进取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存在消沉、惶惑、低落的消极因素。他们不为世俗传统所左右,敢于触及政治领域中的阴暗面,经过独立思考,跨越了政治上的盲动时代,将不羁的政治理想拉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充分显示出了当代大学生在政治情绪上的成熟和进步。但是,还有部分大学生政治热情低落,政治抱负丧失,政治倾向偏离,又说明当代大学生政治理论功底还不深,情绪波动较大,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政治责任感。

3.部分大学生政治取向多元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来源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社会现实政治生活及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他们越来越多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他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念。西方社会思潮涌入,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人权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极具迷惑性和隐蔽性,这使得当代大学生在面临政治价值选择时陷入迷悯,同时具有明显的双重性,理论上感知的标准与实际中践行的标准不一致。他们往往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对见义勇为、为人民服务等行为在观念上认同,但却不积极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等。这种多元性和双重标准,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复杂政治心态。

4.大学生的政治心态存在级层差异性。高校的政治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因素对大学生政治心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成效,促进大学生积极的政治心态的养成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倾向在大学一年级后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并在大学二年级达到峰值。学校在新生入学之初都会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入学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并利用新生的积极性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也大都开设在大学一、二年级。在调查中,“您认为您有通畅的渠道参与政治生活吗?”这个选项上,有42.4%的学生认为没有通畅的政治参与渠道,仅有8.3%的学生认为有足够的通畅的渠道参与政治。这表明高校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学生在校园里参与政治活动的机会也较少,校园政治活动的形式刻板、教条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关注和热情,导致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愿、意识和能力逐年降低。因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政治心态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孙永芬.中国各阶层政治心态研究—以广东调查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3.肖莉.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的特点及其原因[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4).

4.曹丽.改革三十年国民政治心态的嬗变——理论探索[J].政工研究动态,2008,(19).

5.郭奔胜,黄豁,代群,季明.关注大学生政治心态[J].瞭望,2009,(18).

6.李建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国民政治心态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1,(1).

廖信伟(1979—),男,赣南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钟继润(1962—),男,赣南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规划项目(编号:ZZ1102)的成果。

责任编辑 潘 瑀

猜你喜欢

心态政治大学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政治攀附”
做谦逊的人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
还是“看掐架”心态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