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国共产党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011-08-15

党史文苑 2011年12期
关键词:国际事务政党外交

王 哲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以下简称 《决定》)。 《决定》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决定》还指出: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领导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就必须正确应对国际局势,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1]这是我国第一次将外交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给予高度的重视,也是我们党对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基础上,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分析和正确判断。[2]

一、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是我国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1.从国际政治局势的角度来说,促使我们加快步伐,提升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原因有二。一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是没有异议的,但局部紧张有所加剧,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不断,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调节各方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二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出现了多个力量中心,这与美国的 “单极图谋”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当前国际斗争的主线。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3]美国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建立有利于其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战略目标不会改变,各国不甘示弱,反对美国的政治干涉,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平台的趋势也不会改变,所以,21世纪将是“单极图谋”与 “多极趋势”力量之争的较量时期,我们党在这个时期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是中国谋求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要求。

2.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角度来说,全球化是把 “双刃剑”。它在统一优化配置全球生产要素,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考验着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宏观调控能力、经济实力和社会综合能力。根据蔡拓先生的观点,当代全球问题主要包括战争与和平、南北关系、国际新秩序、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粮食危机与全球贫困、人权、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毒品、精神迷乱与道德失落等。这些问题不仅具有全球性、全面性,而且盘根错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必须世界各国协同作战,共赴难关。[4]一方面我们党必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深入到国际局势中,搞好国外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党要领导全国人民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国家繁荣富强是我国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和主动争取话语权的基础和后盾,而良好的国际关系也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3.从我国自身的情况来说,我国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我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大国,又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这必然会导致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要面临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问题。总体上我国和各国保持着政治上的友好往来,经济贸易上的良好发展,但潜在摩擦,敏感性问题多。比如,中国与日本、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国在领土问题上的纷争尚未解决;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依然对我国的和平稳定局势造成威胁,国外的反华势力企图利用台藏疆的民族分裂分子干涉我国内政,控制我国发展;经济上,多个发达国家曾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对我国提出反倾销诉讼,20世纪90年代对我国提出反倾销诉讼的国家达到40多个,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指控我国出口商品倾销的行列。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发达国家对我国产品出口的限制由产品数量限制、关税等传统壁垒转为以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为代表的技术性壁垒,使我国在贸易出口上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此外,在我国进行文化输出的同时,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文化底蕴和现实状况不够了解,反感我国文化,甚至妄自评论我国的国家政策,诋毁我国形象。以上这些加大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外交难度,也是对我们党和政府外交能力更深度的考验。

二、提升我们党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价值分析

1.树立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作为全球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量,我国在意识形态上和各个资本主义国家有本质的区别。然而,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的阶级任务和历史使命又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推到对峙的状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包围下,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建设成就的同时,受到了多个发达国家不同层次的排挤和打压,特别是在经济,军事,人权这三个方面。针对多国对我们政策的不理解和西方散步的 “中国威胁论”,通过政党外交,我们党能在较高层面向国际社会介绍我国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及对世界大局和国际形势的原则、立场和观点,澄清了一些模糊看法,消除了一些疑虑和偏见,推动各国政党和政治家更好地了解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为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所作的积极努力,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致力于合作与发展的良好形象。[5]

2.有效配合与补充我国政府外交。当代,处理国家间的事务早已不仅仅停留在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层面上,特别是对于多党制的国家,每个党派对于世界上的其他党派的印象和解读也是不同的,这就说明,政党之间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国家关系和政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政党外交上,我们不仅仅要和执政党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也不能忽视同参政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到他国执政党和参政党的敏感问题上。如何周旋各方利益,保证在别国政党更迭时把握两国关系和发展方向,政党外交都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再者,政党外交和政府外交不同,政府外交更加严肃和具有程序性,这就减少了两个国家之间的磨合。政党外交正好能弥补政府外交的不足,可以摆脱外交关系中的繁文缛节,能主动发挥 “全天候对话” “柔性外交”和 “人脉联系”等独特优势,开诚布公的交流国家和政府组织不适合、不愿意、不能够、不应该涉及的双边事务和国际问题,为政府外交打下战略基础。

3.维护国家利益,推动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外交,都是站在我国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同各国政党展开睦邻友好关系的,代表的是我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维护的是我国的根本利益。当前,各国的利益诉求都集中体现在经济上,以经济为中心的外交关系也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我们党紧跟时代步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 “助推剂”和“润滑剂”。近些年来,经济合作的愿望在政党外交中凸显,一些外国政党在访问我国时与国内一些省市达成了经贸合作意向,受到我国有关省、市、自治区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是我们党成功提升国际事务处理能力的成功典范。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特别是基于政党外交 “开放性”和 “灵活性”的特点,其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政治上,已外延至经济、文化方面,只有提升我们党的应对能力和处事能力,才能在更多的领域彰显其独特的魅力。

三、提高应对国际局势与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基本途径

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提高我们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的对外关系是在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谋求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使本国在国际上处于有利的地位。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和平为宗旨的。它的基本目标是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安全和主权。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努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包括: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睦邻友好;加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努力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反对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着眼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我们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必须着力抓好如下问题:

一是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对国际局势判断关乎到国家兴衰,历史上,由于错误的判断了国际局势而导致国家衰退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拿我国来说,清朝晚期,朝廷官员盲目自大,闭关锁国,最终导致我国由一个世界一流的大国沦为八国联军宰割的对象,百年来的耻辱让现代每个中国人依然为之愤怒。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要汲取以往的教训,加强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能力。在分析判断国际形势时,要有全局观念,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科学把握世界的变化及其特点,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趋势,趋利避害。

二是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当前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个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国际秩序来压迫发展中国家,要想打破这一秩序,创建一个新的有利于我国发展的环境就必须积极主动的处理国际事务,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未雨绸缪,而不能消极被动,坐以待毙。

三是增强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增强国际交往能力,一是要正确处理与大国、邻国、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以大国关系为关键,邻国关系为首要,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为基础。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继续改善和加强与大国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点,通过平等对话和磋商,解决分歧,促进相互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于邻国,本着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睦邻、安邻、富邻”的精神发展健康友好合作关系,推动亚太区域合作向前发展。要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义要求和合理主张,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为争取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自己的贡献。[6]二是要正确处理单极与多极、双边与多边关系。在世界的多重矛盾中找到自己的均衡点,善于运用现行国际规则和参与制定新的国际规则,维护我国合法权益。

四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针对国际上盛传和流行的所谓 “新自由主义” “新帝国主义”和 “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理论,我们必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认真而坚决地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7]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来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领域的各种挑战,确保我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任杨文.论党的对外交往与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

[3]康超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2).

[4]杨值珍.浅谈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J].2005,(4).

[5]汤运红.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发展脉络解读[J].天中学刊,2009,(6).

[6]董俊蓉.略论执政党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J].理论与现代化,2005,(3).

[7]丌成章.关于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若干问题[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3).

猜你喜欢

国际事务政党外交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谈如何看待英语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
论跨文化商务英语在国际谈判学习能力的培养
国际秩序变革与中国的世界角色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