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军民抗击俄军入侵的斗争

2011-08-15

黑龙江史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宁古塔沙俄凤翔

王 怡

(讷河市文物管理所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300)

黑龙江军民抗击俄军入侵的斗争

王 怡

(讷河市文物管理所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300)

在沙俄侵略军武装进犯的严重形势下,东北军民斗志空前高涨。东北军民的斗争,和关内有不同点,它打击的对象是沙俄帝国主义。东北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包括一部分爱国官兵,组成广泛的爱国反帝阵线,团结抗俄,并肩战斗,这是东北军民斗志空前高涨的主要标志,也是抗俄斗争的力量所在。当时,北起黑龙江畔,南迄渤海湾,东自乌苏里江边,西至呼伦贝尔草原,到处燃烧着抗击沙俄入侵的熊熊烈火。

黑龙江军民;俄军;入侵斗争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与俄接壤线4 000余里,20世纪初,驻省的镇边新军和镇边练军仅有马步36营,且系八成队额。鉴于俄军积极备战,署黑龙江将军寿山甚为焦虑,也相应地加强了战备,于1900年6月下旬至7月初,调整了驻军部署,加强了主要方向的防御。他命令各营补足十成兵额;电商奉、吉两省匀拨枪械弹药;在省城招募义勇军10营。为了加强指挥,委派瑷珲副都统凤翔为北路翼长,呼伦贝尔副都统依兴阿为西路翼长,通辽副都统庆棋为东路翼长,分别负责各该方向上的战守事宜。安徽候补知县程德全则被委为行营营务处总理,负责往来联络。

瑷珲(今瑷珲乡),北滨黑龙江,西至额尔古纳河口2 000余里,东至松花江口1400余里。当时该城有1万多居民,为我国北疆重镇,瑷珲副都统驻地。其北70里为黑河屯(今黑河市),与俄境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城(即海兰泡)隔江对峙。

1900年7 月,在北路俄军大举渡江进犯瑷珲之前,驻海兰泡的俄军就与中国军队发生了小规模战斗,制造了杀害和溺毙我国同胞5 000余人的海兰泡惨案,还武装占领了我江东64屯,把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我国同胞2 100多户驱赶殆尽,许多人惨遭杀害。面对俄军的挑衅和惨绝人寰的暴行,我国民众纷起反抗,清军也作了回击。

1900年7月8日,沙俄阿穆尔总督格罗德柯夫借口“护路”,要求把集结在海兰泡的数千名俄军经瑷珲(今爱辉)、齐齐哈尔,开往哈尔滨,遭到黑龙江将军寿山的严词拒绝。但沙俄无视寿山的照会,7月12日和13日,满载军队和战备物资的兵舰和驳船,从水路下航黑龙江,运往大沽、旅顺、哈尔滨等地。14日,沙俄阿穆尔州军事长官格里布斯基派出一个纵队企图越江偷袭瑷珲。面对沙俄侵略者的武装挑衅和血腥屠杀,我国军民奋起抵抗。当两艘武装俄轮挑衅时,除了守军及时给予回击外,俄轮米哈伊尔号所拖驳船上的中国苦工,也设法离开驳船,乘划艇急驶瑷珲,投入到祖国的怀抱。海兰泡中国居民遭到搜捕时,大约有1500名中国人冒险冲出城外,聚在山间和丛林里,他们在被俄兵拘捕后赶往警察所的途中,有些人拒绝前往而被鞭打、刺死,有些人则寻找机会冲出虎口。15日,当他们行至三道沟附近时,被瑷珲守军阻截,俄军“先发难端”,向我阵地轰击。守军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打死打伤俄兵7人,俄军被迫返回。

博尔多屯位于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口附近。俄军在此设置了1号哨所,当时驻有步兵连1个,哥萨克连的一部分,炮2门,距哨所100米处还驻有近400名由后备兵组成的配有枪械的“义勇队”。清军北路翼长凤翔,于17日夜派镇边新军中路统领王良臣、炮队营官张震、左路统领富尼雅翰、本城制兵营官德保各带队伍,偷渡过江。富尼雅翰扼定南路,截击俄援兵,看守渡船;王良臣、张震、德保分路插向精奇里江口,在距哨所约420米的凹处隐蔽起来。18日黎明,100余名俄军“义勇队”随带辎重走出驻地仅100余米,突然遭到清军的猛烈射击,极为惊恐,稍作回击即仓皇逃窜,其他俄军听到枪声,仓皇起床应战。经过近两小时战斗,俄军溃退,争相逃命。上午9时许,俄军来到渡口,纷纷跳入水中,争先上船,以致渡船一时不能离岸。中国军队焚毁了俄军哨所和一座火药库,毙伤百余敌人。逃走的敌人,下午随海兰泡来援的俄军又反扑回来,清军乃于当晚撤回瑷珲。19日,狡猾的俄军施展了围塔打击的诡计,派出一支俄军攻打宁古塔,清军闻讯赴援,被攻塔的俄军堵住,激战半日。正在力难支持的危急时刻,宁古塔的40余名义和团健儿手持大刀、扎抢,突然而至,给予清军有力支援。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合力攻击,打退了俄军的进攻。

7月17~21日,沙俄制造了20世纪震惊世界的“黑龙江上的悲剧”,屠杀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居民7 000余人。沙俄的暴行,更加激发了江东人民的抗俄斗志,许多青壮年自动地武装起来进行自卫。

7月30日,俄军从波谢特出发,攻占了珲春城南的黑顶子,然后进攻东、西两炮台。两炮台猛烈还击,给俄军以惨重杀伤。不料东炮台被俄军炮火击中震裂,英勇的炮手们依然坚守岗位,向冲近炮台的俄军发出最后一炮,当场击毙敌炮兵连长波斯特尼科夫和6名士兵。午后2时,珲春城陷落。

8月1日深夜,俄军5艘火轮在江面上一字排开,先向黑河屯猛烈轰击,而后几次企图登陆,都被瑷珲军民打退。这时,背后又响起枪声。原来是另一支数千人的俄军从五道沟偷渡登陆,直插驻守黑河屯瑷珲军民的背后。尽管俄军两面夹攻,瑷珲军民毫不畏惧,坚守阵地,子弹打光了,就搬起石头砸,抡起大刀拚,打退了俄军的多次冲锋。驻守黑河屯的爱国军民,同敌军鏖战4小时,因寡不敌众,最后撤出阵地。8月4日晨,1万名俄军从东、北、南三面对瑷珲古城发动疯狂的进攻,守城军民死力拒敌。在城郊,有300名士兵英勇不屈地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在城内巷战中,爱国军民据守房屋,进行顽强抵抗。有的“同心守家”,矢志抗俄;有的死守着炮架、阵地工事,直至阵亡;有的炸毁据守的房屋,纵火自焚,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英雄的瑷珲军民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和自己的家园,竭尽了全力。

俄军侵占瑷珲后,凤翔率部退守北大岭(今大青山)山口。北大岭是小兴安岭一个重要隘口,是“通省紧要关键”。凤翔率部退守此处,连同从省城调来的两营援军,兵力共约5 000人,并有火炮10门。当地鄂伦春族人民组织了500名骑队参战。清军在山口东坡构筑了坚固阵地,伏兵于岭下两旁山侧待敌。8月10日,俄军进入清军的伏击圈,顿时三面枪炮齐发,素以彪悍著称的鄂伦春族骑队也投入战斗。凤翔亲临前敌督战、指挥,左腿右臂“两受弹伤,坠马者三,辄复跃上,鏖战不少休,既还,呕血数升而死。”清军因翼长战死,未能深追敌人。14日镇边新军后路统领恒玉被委为翼长,率军继续扼守北大岭。

三姓、珲春先后失守,使宁古塔处在俄军的包围之中。义和团和清军官兵协同作战,使宁古塔城岿然屹立。俄军从海参崴调1个团的兵力增援。8月28日,俄军向宁古塔城发起猛攻,爱国军民浴血奋战,打退了俄军的多次进攻。29日,俄军发起凌厉攻势,破城而入。义和团和爱国军民在宁古塔的保卫战中,不屈不挠,英勇顽强,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黑龙江军民为了保卫祖国北疆,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给了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以寿山为代表的爱国将领,排除妥协投降势力的阻挠和干扰,在敌强我弱的困难条件下,组织了一系列的战役、战斗,严惩了俄国侵略军。凤翔等将领多次冒着敌人炮火,在第一线指挥战斗,激励官兵,与敌血战,终至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黑龙江军民的抗俄斗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杨永茂.黑龙江史译本[D].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王怡(1974—),女,文博馆员,现任讷河市文物管理所所长、讷河博物馆馆长、党支部书记。

猜你喜欢

宁古塔沙俄凤翔
《宁古塔纪略》简介
——《龙江三纪》之三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沙俄势力研究
宋金时期陕西凤翔府榷场位置略考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凤翔探索“提醒制”
宁古塔让清朝人闻风丧胆
清宫剧中的宁古塔竟是世外桃源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三姓地区赫哲族的安边政策
中俄伊犁交涉清廷成功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