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档案信息传播中信息生态保护的思考

2011-08-15

黑龙江史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污染生态信息

丁 满

(北安管理局尾山农场 黑龙江 北安 164142)

对档案信息传播中信息生态保护的思考

丁 满

(北安管理局尾山农场 黑龙江 北安 164142)

本文阐述了档案信息传播中进行信息生态保护的意义,分析了档案信息传播中档案信息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对档案信息传播中信息生态保护的实施进行了策略性的思考。

档案信息传播;信息生态;生态保护

当前,就档案信息传播而言,由于没有注重信息生态保护,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传播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要实现档案信息传播中信息生态平衡,必须加强档案信息传播中的信息生态保护。

一、档案信息传播中进行信息生态保护的意义

所谓信息生态保护,就是指信息主体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按照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处于信息生态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信息生态平衡。在档案信息传播中,进行信息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档案信息传播中进行信息生态保护有利于保障档案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档案信息传播中进行信息生态保护,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档案信息传递速度,缩短档案信息从生产到消费的周期,促进了档案信息的及时传递;同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各种档案信息污染,提高档案信息传递的保真度,使得档案信息能够完整准确地到达档案信息消费者。由此可见,在档案信息传播中进行信息生态保护,大大缩短了档案信息传递时间、提高了档案信息传递的保真度,保障了档案信息的及时准确输出。

2.档案信息传播中进行信息生态保护有利于保障档案信息传播的信息安全。当前,在档案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档案信息生态系统与外界信息交换受阻,或其自身要素之间的比例失调,导致档案信息生态失衡,主要表现为档案信息污染、档案信息超载、档案信息封闭与垄断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档案信息在传播中的真实、完整输出,档案信息安全未得到有效保障。

3.档案信息传播中进行信息生态保护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维护公民档案信息权利。档案信息传播中进行信息生态保护,一方面,对档案信息生产者起鞭策作用。这使得档案信息自产生起,档案信息生产者就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档案信息传递,促进档案信息共享的实现;另一方面,档案信息共享的实现,进一步拓宽了档案信息受众面,极大地提高了公众的档案信息意识,使得广大的普通公众利用档案信息成为可能,实现了档案信息公平,维护了公民的档案信息权利。

二、档案信息传播中档案信息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

1.档案信息生产监管不力导致档案信息污染。在档案信息传播中由于又动档案信息生产监管不力,使得在档案信息源中混入了虚假的、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信息,不仅阻碍了社会对有用档案信息的吸收和利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精神领域造成严重后果。其主要表现为档案信息生产者有意识和无意识造成档案信息污染两种情况。

2.档案信息传递缓慢阻碍了档案信息的有效、及时传播。传统模式下,档案馆通过展览、编研出版、开展馆藏档案利用工作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渠道获取档案信息。实践证明,这些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决定了档案信息传播渠道的狭隘性、低效率,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造成了档案信息供求之间的不平衡,阻碍了档案信息的有效传播。

3.档案信加工、处理不善引起新的档案信污染。在档案信息传播过程中,有两个环节容易产生档案信息污染。一个是档案信息生产端,由于对档案信息生产监管不力导致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污染;另一个就是档案信息加工、处理环节。

4.档案信息产销脱节导致档案信息生态链失衡。当前,我国档案信息生态链在生产、消费上脱节严重,档案信息生态链失衡加剧。一方面,由于档案信息生产部门没有及时了解现代档案信息用户的最新消费需求,使得生产出的档案信息相对滞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档案信息的海量需求,造成了档案信息的闲置与浪费,导致了档案信息供不应求的局面;另一方面,新时期人们正在追求一种文化陶冶与身心愉悦相结合的生活方式,档案信息用户迫切希望能从档案信息中获取与人们生活密切或喜闻乐见的信息,满足日益增长的了解自身记忆的需要。档案信息用户接受意识的转变加快了档案信息更新、老化速度,造成部分档案信息的“结构性剩余”,加剧了档案信息产销脱节的局面。

三、档案信息传播中实行信息生态保护的策略

要进行档案信息传播中的信息生态保护,必须着眼于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五个组成要素,对处于档案信息生态系统循环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

1.加强对档案信息生产的监控,减少档案信息污染。加强对档案信息在生产端的质量监控,避免档案信息从源头上产生污染尤为必要。为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设立档案信息质量监控机构,负责对生产端档案信息的审查和监管。同时,应不定期对档案信息生产进行审查、评估、监督,尤其应加大力度对网络档案信息进行过滤,努力提高档案文献出版物的文献信息质量,并配以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大对虚假、非法档案信息打击力度,避免有意识的档案信息污染的产生;此外,档案信息生产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防止无意识的档案信息污染发生。

2.提高档案信息传递速度,促进档案信息及时传播。在档案信息传播过程中,容易产生信息干扰、信息失实、信息堵塞、信息缺损等信息污染。因此,应加强对档案信息传递过程的管理。一方面,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单向被动式传播,主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对档案信息传播媒介或传播渠道进行完善,打破原有的档案信息传播渠道狭窄、传播效率低下的僵局,促进档案信息的及时传播;另一方面,要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档案信息传递速度,缩短档案信息从生产到利用的周期,提高档案信息传递保真度,使得档案信息能够及时地为档案信息用户所利用。

3.做好档案信息加工、处理工作,避免产生新的档案信息污染。在档案信息传播过程中,对档案信息的加工、处理环节也容易产生新的档案信息污染。为此,应加大力度对档案信息加工、处理实施管理。首先,要加强档案信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档案信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提高档案信息人员的信息服务意识;其次,档案信息工作者要对海量的杂乱无章的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同时在加工、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档案信息加工处理规则、规范,以保证档案信息质量,杜绝在档案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产生新的污染;再次,应对档案信息用户需求进行评估,减少盲目性,以免造成档案信息闲置和浪费。

4.减少档案信息产销脱节,促进档案信息供需平衡。针对我国档案信}产销脱节严重的现状,作为档案信息生态系统运行关键的档案信息用户和档案信息工作者应有所作为。一方面,档案信息用户应努力提高自身档案信息获取能力、档案信息处理能力、档案信息利用能力和档案信息交流能力,促进档案档案信息流通,加快档案信息传播的速度,避免档案信息更新、老化速度过快;另一方面,档案信息工作者应对档案信息利用情况进行客观评估并及时了解档案信息用户的最新需求,使得生产出的档案信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海量需求,避免造成档案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促进档案信息供需平衡。

总之,档案信息传播中实行信息生态保护,促进了档案信息生态平衡,保障了档案信息及时、准确、安全传播,有利于我国档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将促进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长此以往地坚持贯彻落实。

猜你喜欢

污染生态信息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订阅信息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生态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