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男篮大赛第4节攻防特点的研究

2011-08-15冯栋梁杨杰伟

运动 2011年7期
关键词:犯规男篮命中率

冯栋梁,杨杰伟

(黄淮学院体育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世界男篮大赛第4节攻防特点的研究

冯栋梁,杨杰伟

(黄淮学院体育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对近3届世界男篮大赛第4节的攻防状况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常规技术统计、战术得分方式、防守战术和进攻时间4个方面。通过研究对各类的攻防状况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篮球运动的发展以及为各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在第4节比赛和平时的训练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世界男篮;第4节;攻防;特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对近3届世界男篮大赛第4节攻防情况进行研究,筛选了第4节结束两队分差在15分以内的比赛33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第15届男篮世锦赛部分比赛17场、第28届奥运会部分男篮比赛6场、第29届奥运会部分男篮比赛10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大量与本文有关的文献资料,并阅读了十余本与本文相关的篮球专著,并通过登陆相关比赛的官方网站获取相应的数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梳理。

1.2.2 录像观察法 对所收集比赛录像,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判断不准的指标采取两人次以上观察,并进行多次重放的方法进行,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获取相关的指标、数据和资料。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数据资料通过Excel2003和SPSS13.0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4节可能存在的10种情况

表1 显示了一支球队进入第4节比赛共可能出现的10种情况。本文研究的内容包含攻防两方面,所以对一场比赛而言,上述的10种情况可以归为5类,即1和2、3和10、4和8、5和9、6和7分别为一类;第3节结束时出现平局的状况及第4节单节比分相等的比赛出现的几率较小,场数不多,且对本文的研究影响不大,故不作为研究内容。本文重点研究组合方式3和10、4和8、5和9三类情况。为了阐述方便,把组合方式3和10,即前3节结束比分领先(落后),第4节单节比分也领先(落后),最终结果获胜(负)的球队状况,称之为 “第1类”,即“始终保持领先球队与对手的攻防状况”;将组合方式4和8,即前3节结束比分领先(落后),第4节单节比分落后(领先),但最终仍获胜(负)球队的状况,称之为“第2类”,即“第4节单节比分落后,但最终仍获胜球队与对手的攻防状况”;将组合方式5和9,即前3节结束比分落后(领先),第4节单节比分领先(落后),最终获胜(负)球队的状况,称之为“第3类”,即“反败为胜球队与对手的攻防状况”。

2.2 世界男篮大赛比赛双方第4节攻防特点的分析

本文从常规技术统计、战术得分方式、防守战术和进攻时间四大方面对参加世界男篮大赛比赛双方第4节的攻防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中第1类12场,第2类9场,第3类12场。为了表述清楚,文中提到的“胜队”和“负队”均指比赛结束最终获胜和负的队。

2.2.1 第4节常规技术统计的比较分析常规技术统计指标共20项包括得分、总投中数、总投篮次数、总命中率、2分球投中数、2分球投篮次数、2分球命中率、3分球投中数、3分球投篮次数、3分球命中率、罚球投中数、罚球次数、罚球命中率、进攻篮板、防守篮板、总篮板、助攻、犯规、失误、抢断。

第1类:通过对比赛录像的筛选,在所研究的12场比赛中,前3节结束时比分相差最小的是1分,比分相差最大的是15分,平均分差7.58分,标准差为4.53。胜队在第4节的得分、罚球投中、犯规方面与对手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而在罚球次数、3分球命中率、总篮板数及助攻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从2分球、3分球及罚球3种得分方式看,只有罚球投中次数与罚球次数与负队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负队的主要失分在罚球上,究其原因是负队的整体防守较为薄弱,在胜队犀利的进攻之下,不得不靠犯规来阻止对手得分,这也是负队犯规次数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还发现,世界大赛上落后队在最后时刻很少使用犯规战术来获取球权,这可能与比赛的规则有一定关系。此外,负队在最后一节,急于追赶比分,往往经过简单的配合就仓促出手,而胜队的盯防、协防、补防能力又较强,从而导致了负队很难打出高质量的配合,助攻次数较少,命中率较低且篮板球较多;而胜队在领先的情况下,更加讲究内外的结合,注重进攻时的成功率,3分球出手次数虽少,但命中率却远远高于负队。可见,胜队在领先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防守,而负队在落后的情况下更侧重的是进攻。

第2类:通过观察发现,此类比赛多是在第3节结束比分相差较大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负队与胜队的分差过大,使比赛早早地就进入了垃圾时间,但为了使此研究更具现实意义,在征得专家意见的情况下,筛选出了第3节结束分差在15分以内的比赛共12场作为研究对象,分差最小的为5分,最大的为15分,平均分差10.8分,标准差3.67。经过研究发现,总投中数、总投篮命中率、罚球投中、罚球次数、助攻以及犯规方面胜队与负队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3分投中、3分命中率方面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通过录像观察发现,胜队由于进入第4节就处于领先地位,更多的是控制比赛的节奏,注重进攻的成功率,而有的球队则为了保护主力队员、锻炼新队员或磨合新的阵容,派上替补队员,所以攻防都较之前都有所减弱;相比之下,负队在第4节由于要追赶比分,上场的往往是最强的得分阵容,多采用简单实用的配合,在适当的情况下果断投篮,并加强了外线的进攻。在孤注一掷的情况下,负队依靠本队的核心球员往往能打出高质量的配合,取得较高的命中率;同时,负队也会增加防守的攻击性与侵略性,去限制对手得分,这样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犯规次数偏多,有时负队还要采用犯规战术,所以犯规次数、罚球次数及罚中次数与胜队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第4节对领先队来说关键是要加强防守,不能因为比分暂时领先而固步自封,应该注意控制比赛的节奏,打出高质量的配合,将优势转化为最后的胜势,谨防对手趁此机会赶超比分;而对落后队来说应保持高涨的斗志,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认输,趁着对手在思想上有可能松懈的机会,加强防守,快速进攻,积极的追赶比分,争取能反败为胜。此外,落后队最好不用或少用犯规战术来获取球权,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全队的防守训练。

第3类:在所收集的12场反败为胜比赛中,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在前3节结束时分差相差最大的为8分,最小的为2分,平均分差3.68分,标准差为2.20。在对第4节单节比分的统计中相差最大的是11分,且胜队在大多的情况下是以微弱的优势获胜。可见,能在第4节反败为胜的球队都是在前3节结束分差落后不多的情况下进入第4节的。胜队与负队在得分、总投中数、总命中率、3分命中率方面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2分投中和2分球命中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录像观察发现,反败为胜的球队在第四节多以内线的进攻为主,队员通过积极的跑动,利用掩护、传切、突分等配合去创造有利的投篮机会或制造对方犯规,给对手的防守造成了很大压力,在内线进攻命中率较高的情况下,对手不得不缩小防守阵型或采用协防,补防等来缓解内线压力,这就为外线创造了投篮机会,在内外线的配合下,尽管外线出手次数相对较少但命中率却相对较高。与此同时,反败为胜队也加强了防守,这从篮板球的总数较对手多和对手较低的投篮命中率就可以看出。所以,反败为胜球队积极有效的防守是获胜的前提,较高的投篮命中率是反败为胜的关键,2分球得分则是取胜的最主要得分方式。

当然,也有在关键时刻靠一锤定音而获胜的队。但一支强队他必然是一支成熟、全面的球队,阅读比赛的能力较强且总能结合本队的实际情况及对手的特点以及当时场上的情况况审时度势,从而选择较为有效、合理的攻防方式,去争取最终的胜利。

2.2.2 第4节战术得分方式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从个人进攻、基础配合(2 ~ 3人的配合)、整体进攻(4 ~ 5人的配合)和快攻4个方面分别研究。

第1类:通过研究发现,负队主要选择的是个人进攻和基础配合,分别占了34%和35%,而胜队主要选择的进攻方式是基础配合和整体配合,分别占了39%和29%,这与负队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加快了进攻节奏,急于追赶比分的战术指导思想有关;在命中率方面,双方快攻的命中率都最高,但是所占进攻次数的比例都最低,从个人进攻、基础配合和整体进攻3种进攻方式看,负队的命中率都较低且进攻次数也比较平均,而胜队相对来说命中率都较高。其中,基础配合的投篮命中率最高,投篮的次数所占总投篮次数的比例也最高。

第2类:在第4节进攻中负队的战术得分方式按从多到少排列依次为基础配合、个人进攻、整体配合和快攻,而胜队则为基础配合、整体配合、个人进攻、快攻。可见,胜队与负队选择最多的进攻方式都是基础配合,落后队其次选择的是更为简单快捷的个人进攻,命中率为37%,胜队则选择的是更能控制比赛节奏的整体配合,命中率为50%。但是通过录像发现,有时胜队为了控制节奏,过多的讲究战术配合,反而使有些简单的进攻变得复杂,导致进攻的命中率不高;而负队则是采用在本队核心球员个人进攻前提下的随机的战术配合,反而命中率较高。通过录像观察发现,胜队因为领先注意控制比赛的节奏,更加讲究进攻的整体性,进攻打得很耐心。可见,在进攻上胜队以稳中求快的多变打法为主,负队则是以快中求稳的个人进攻和基础配合为主。

第3类:胜队的进攻方式以基础配合和个人进攻为主,分别占总进攻次数的40%和33%;负队选择的进攻方式比较平均,但是整体配合的34%较胜队的15%多,通过录像观察发现,由于胜队在刚进入第4节时处于落后的状态,为了追赶比分往往会加快进攻的节奏,并且由本队能力超强的球星完成进攻,其他队员做简单的配合,所以配合多为个人进攻前提下的随机战术配合,从而整体配合相对较少;而负队一方面由于以领先比分进入第4节,在进攻上追求命中率,并不急于进攻,所以配合也相对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对手加强了防守,只有靠配合才能寻找到比较合理的进攻机会。胜队的命中率也都处在较高的水平,说明负队在防守时的侵略性、压迫性不够,没给对手制造太大的压力,相对于反败为胜队来说稍差。通过录像观察发现,在第4节比分胶着的情况下,双方都是将球交给本队具有超强能力的核心球员,由其进行个人进攻下的随机配合。由于球星具有的超强得分能力,在全队的配合下,使他们有了更多出手的机会,往往他们的发挥将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

2.2.3 第4节防守战术的比较分析 本文主要从半场人盯人防守、全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区域紧逼、综合多变防守五种情况来研究防守战术的变化。

第1类:在第4节比赛中,胜负双方使用最多的战术是半场人盯人防守分别占防守战术总次数的57%和47%,负队在区域联防、综合多变防守次数上也较胜队多,且具显著性差异。 通过录像观察发现,胜队的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有效的限制了对手的投篮命中率,而负队在最后时刻为了追赶比分通常会采用攻击性较强的全场人盯人和区域紧逼。由此看来,决定胜负的关键,不是防守战术变化的数量,而是防守战术的质量。

第2类:第4节比赛中胜负双方使用最多的战术仍是半场人盯人防守,分别占总防守次数的60%和50%。胜队全场人盯人的比例也较高为19%,通过录像观察发现,使用全场人盯人战术能有效的防止对方打出快攻,且能伺机断球,给对方进攻制造压力,还能有效的控制比赛的进攻节奏,延缓对手的进攻时间;负队在防守战术上较胜队则更加的多变,各种防守战术所运用比例相对较为均衡,其中区域紧逼防守两者具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区域紧逼是落后球队在关键时刻为了追赶比分较常使用的防守战术,而领先球队一般很少使用。可见,在第4节的防守中,胜队多是采用较为常规的防守战术,而负队则是战术变化较多,但更积极主动,攻击性较强。

第3类:在第4节胜队与负队的比分相差不大,两队的打法都是以阵地战为主,半场人盯人胜负队各占总战术的63%和79%,仍是双方最重要的防守战术,而攻击性较强的全场人盯人、区域紧逼以及综合多变防守运用的比例不高且次数相差不大。通过录像观察发现,虽然在第4节的大部分时间双方都是以阵地防守为主,但是在防守的过程中更加强调防守的攻击性、压迫性、侵略性以及整体性,力争抢断球或制造对手失误,且强调对对方主要得分手的盯防。但相比之下,反败为胜球队做得较好。可见,提高防守战术的质量才是在比分接近的比赛中获胜的关键。

2.2.4 第4节进攻时间的比较分析 本文从后场界外球及篮板球、前场及中场界外球、二次进攻、抢断4种获球方式后的进攻时间上进行研究。

第1类:在4类获球方式的进攻时间上,两队在后场界外球及篮板球的进攻时间上存在高度显著性的差异,胜负队的平均进攻速度分别为14.59s和 11.64s,标准差分别为5.06和5.12。可以看出,负队较胜队加快了进攻的速度。通过录像观察发现,胜队在进攻中更注重控制进攻的节奏,追求高的成功率,而负队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获得后场球权后,都尽快将球传出,并将球迅速推进至前场,争取趁对方立足未稳之时快速结束进攻,有时队员会凭借个人超强的能力进行强攻,制造对方犯规的机会或者以简练的配合迅速完成进攻。

第2类:在4类获球方式的进攻时间上,对后场界外球及篮板球的统计中胜负队的平均进攻速度分别为14.96s和11.75s,标准差分别为5.66和5.22,两者存在高度显著性的差异;前场及中场界外球的进攻时间胜负队分别为10.94s和8.53s,标准差分别为5.56和5.19;上述是比赛中最重要的两类获球方式,说明负队较胜队加快了进攻的速度。但是,从二次进攻和抢断球来看,胜队的平均进攻时间分别为5.83s和5.69s,较负队的3.06s和4.20s长,但是标准差分别为6.42与4.94,说明胜队在控制节奏的同时也讲究进攻的合理性,在该进攻的时候大胆、果断的进攻,在进攻遇到阻挠时会审时度势的转入阵地战。可见,在第4节负队为了追赶比分,加快了进攻的节奏,而胜队则是相对较慢的节奏,讲究稳中求快,注意控制比赛的节奏,但在该进攻的时候果断合理的出击,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第3类:反败为胜球队与对手在第4节不同获球方式进攻时间的对比上,经检验都不具显著性差异,而在进攻次数最多,所耗进攻时间最长的后场界外球及篮板球的获球方式上,胜负队的平均进攻速度分别为13.54s和14.90s,标准差为5.70和5.73。由此看来,世界大赛反败为胜的比赛中进攻速度不是影响比赛胜负的主要因素。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是在快节奏中寻求高的命中率,而在进攻速度和进攻次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影响比赛最重要的因素是命中率。所以,怎样在保持进攻速度不减慢的情况下提高本方的命中率,而去有效的干扰对手,降低对手的投篮命中率,是每个球队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世界男篮大赛始终保持领先球队第4节在进攻上较负队更注重内线的进攻,造犯规的能力较强,进攻时稳中求快,更注重进攻的成功率,而负队是快中求稳,争取用较短的时间完成进攻,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在防守上,胜队控制篮板球的能力强于负队,世界大赛上胜队注重用多变的防守打乱负队进攻的节奏。

3.1.2 世界男篮大赛第4节单节比分落后,但最终获胜球队的比赛多为第3节结束时,比分相差较大的比赛,这是普遍现象;通过对以较小分差进入第4节的比赛分析研究得出,在进攻上,负队在第4节更讲究个人进攻和基础配合,而胜队以基础配合和整体配合为主,进攻时间上负队的平均进攻时间要短与胜队;在防守上,负队为了追赶比分常采用攻击性较强的全场区域紧逼防守,胜队则以半场的人盯人防守为主,注重防守的质量。

3.1.3 世界男篮大赛反败为胜球队通常是侧重内线进攻的球队,第4节的进攻通常以中近距离的进为主攻,内线的冲击力和造犯规的能力通常也较强,外线出手次数较少但命中率一般较高,在进攻节奏上,胜负队都是以正常的节奏进行比赛,时间上无太大差异;在防守上,防守战术变化不多,以半场人盯人和区域联防为主,讲究防守的质量。

3.2 建 议

3.2.1 世界男篮大赛始终领先队在第4节领先的情况下应注重加强防守,在适当的条件下果断进攻;而负队除了要加强防守外,一定要注意防守的规范性,把不必要的犯规减少到最低,还要视情况控制进攻的节奏,要追求快中求稳,用最简练而有效的配合来完成进攻,要树立以中近距离得分为主的指导思想,切忌盲目地靠增加3分球的出手次数去结束进攻。

3.2.2 世界男篮大赛第4节单节比分落后,最终获胜的队,因为大部分比赛是在领先较多的情况下进行的,应该在保证获胜的情况下适当的锻炼新队员,磨合新的阵容,但一定不能大意,防止对手抓住这个机会反败为胜;而负队在落后比分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要利用胜队换上替补队员或防守有所放松的机会,应加快进攻节奏,增加进攻次数,采用最简练、有效的进攻方式大胆进攻,防守上要提高防守的攻击性与侵略性,大胆采用多变的战术去争得较多的球权。

3.2.3 世界男篮大赛反败为胜队与对手在进攻时要树立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指导思想,多进行突破与内线的强攻,制造对手的犯规,当外线机会较好时也要敢于出手;在防守时,要特别强调对篮板球的控制,两队都要进一步提高防守的质量,在比分胶着的情况下不要盲目追求防守战术的变化,但在最后关头落后的队要视情况大胆使用全场区域紧逼,争取反败为胜;另外,比赛中对关键球的处理,要交到关键人的手中,他人切忌盲目进攻。

[1] 编委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叶国雄,陈树华.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3] 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4] 谭朕斌.篮球运动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5] 王晓芬. 体育统计与SPSS[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6] 周珂.第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中国男篮进攻速度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3.

[7] 张锋.对 27、28 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最后一节进攻特点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8] 郭瑞.高水平男子篮球比赛中最后两分钟战术打法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3.

book=58,ebook=58

G841

A

1674-151X(2011)07-015-04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7.008

投稿日期:2011-01-19

冯栋梁(1979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猜你喜欢

犯规男篮命中率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2015男篮亚锦赛四强队三分球进攻特点的比较研究
第28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四强技术对比分析
投篮的力量休斯敦火箭
嘟你犯规啦!
篮球比赛
对世界女子高水平单排轮滑球比赛犯规的研究
华师男篮
2004—2005年:中国高中男篮联赛.迈克尔.乔丹为冠军队颁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