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教育传播研究

2011-08-15赵富斌李建文

武术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武术发展教育

赵富斌 李建文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武术教育传播研究

赵富斌 李建文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应该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成为武术教育的传播对象,武术教育是全民的教育,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贯穿人们生活的始终。因此,武术教育在学校开展的同时,还应该朝着多层次、宽领域的方向拓展,畅通开展武术教育的渠道,使武术在传播过程中朝着专业化、多元化、高层次化、终身化、平衡化的方向发展。只有遵循武术教育传播的策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武术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将武术发扬光大。文章以教育学和传播学为基础,探讨了学校、社会武术传播的策略,专门针对竞技武术提出了传播策略,并指出了武术教育传播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我国武术传播应该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最后针对每项传播策略提出了发展武术教育传播的结论与建议。

武术 教育 传播 发展 对策

在国家飞速发展和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中国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当前,在西方强势文化不断涌入我国的现实面前,要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和保持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就必须大力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武术这一传统而又现代的体育项目,极具体育性、民族性和传统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诸多内涵”[1]。“早在1914年,著名体育家徐一冰在《整顿全国学校体育上教育部文》中,建议将武术列为高等学校、中学和师范学校的正课”。[2]将武术和教育相结合并进行有效地传播和推广,不仅可以促进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还能起到宣扬中华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找准武术教育传播的对象、培养武术教育传播的人才、提升武术教育的质量、制定与武术教育相关的传播策略、切实推进武术教育的发展,是武术管理部门和武术从业者的当务之急。

1 学校武术教育传播的策略

1.1 武术在中小学传播的策略

在遵循武术教育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和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原则下。从小抓起,将武术设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并与高考体育考核相衔接,采取灵活授课方式,增强武术练习趣味性,让学生从小习练武术、喜爱武术、重视武术。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使学生深入的学习武术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深奥的武术文化。在观念上彻底改变对武术那种血腥、野蛮、暴力的错误看法和观念,使武术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此外,还应建立一支一定数量、质量合格的武术教师队伍,为搞好学校武术教育工作、培养武术人才、增强民族体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整体上看,我国武术在中小学的推广是不平衡的,但是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物总是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3]所以,我们应从整体把握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找到适合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切入点,为武术在中小学的传播和推广制定有力的实施方案。

1.2 武术在大学的传播策略

武术以其技击实用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博得了大学生们的喜爱,“练习武术不仅可以掌握武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一种刚健有为、崇德利用的思想”。[4]从而使得大学生具有使命感、责任感,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武术做出贡献。“同时还应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设定不同的武术训练项目和训练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5]畅通传播渠道、拓展传播范围,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2 社会武术教育传播策略

2.1 针对不同传播对象,制定不同传播内容

在重视学校武术传播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社会武术传播在武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武术面向社会可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不同性别、年龄、阶层、群体的不同需要制定一整套细致、完善的传播方案”。[6]比如:专业队的运动员练习武术的是为了比赛、在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练习武术是为了健身、中老年人练习武术是为了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目前,人们尊崇的是使身体疲劳,而精神放松的新的健康理念。所以,应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需求,传播不同的武术内容。

2.2 培养专业性人才,符合社会需求

当前,在我们传播武术时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中小学以及高校缺少专业教师,而许多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学校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不符合社会需求,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教育体制不利于武术传播,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派不上用场,产生了学用脱节的不良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武术的传播和发展,武术教育传播不应是孤立的,应在吸收武术教育传播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同时,分析现在武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把握武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历史视野,极力解决武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武术教育所需的人才,落实武术教育发展的方针,使武术教育的传播向着多层次、宽领域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武术从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促进武术教育真正的发展。

3 竞技武术传播策略

3.1 提高竞技水平,加强人才培养

在武术训练过程中,应不断提高专业队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提高其竞技能力,为国内外重大武术比赛、武术交流活动的推进打下坚实基础。教练员要不断加快武术项目的内部建设,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培养高水平的武术运动员,保证武术比赛的质量和水平,吸引更多的观众,使人们在观赏武术的同时能够积极投入到武术的练习当中去,达到强身健体,锻炼意志的目的。

3.2 注重赛事宣传,强化武术表演

通过定期举办各种武术比赛,做好赛前宣传工作,通过媒体、网络、书籍、报刊向人们展示武术的独特魅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现代强大的信息优势进行细致的包装和广泛的宣传,使人们通过各种渠道,不同层面地了解武术。此外,还应强化武术的实地演出,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出商业化的武术表演,展现精美的武术技艺,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武术从业人员的生活问题,而且还可让更多的人认识武术、喜爱武术。

3.3 重视内外交流,创造传播环境

武术的传承、传播与发展不仅要靠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还要重视民间社团、协会和组织的作用。从政府层面来讲,首先,要为武术的传播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运用有效手段和方法向广大农村、城镇推广简单易行的武术健身操、健身气功等。其次,鼓励有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健身指导员参与到武术发展和传播的工作中,提高其职业技能,使武术朝着大众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最后,由政府出面筹集资金举办武术健身活动、武术表演、武术竞技比赛,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促进武术传播。

从民间层面来讲,第一,正确认识武术传播的本质和内涵,从思想上改变对武术的错误观念,了解武术的内在美,从健身、娱乐的角度参与武术运动。第二,充分发挥民间武术社团、武术协会、武术组织的作用,积极宣传、推广武术。充分与政府的指导方针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武术交流活动,为武术的发展和传播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

4 武术教育传播的发展方向

4.1 武术教育传播的专业化

武术作为我国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发展方向有明显的专业化要求。武术段位制是武术教育专业化的一种体现,许多国家都将具有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规定此制度,并付诸实践。如:韩国跆拳道,“段位可分为十级、三品、九段,这种具体、细致而又科学的分法是武术值得借鉴的”。[8]

4.2 武术教育传播的多元化

武术教育多元化是培养渠道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不断丰富和充实体育院校武术课程,让学生掌握本领、提高技能,这使得各体育院校所培养的人才,除能胜任武术教师外,还需具备从事其它方面工作的能力,这种复合型人才能更加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之需求,也更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武术教育不仅应该在学校这样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推广,也应该是面向全社会。

4.3 武术教育传播的高层次化

为了一改武术始终在下层社会传播,而得不到上层社会认可的现状。除了武术教育机构升级、更新之外,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应该不断提高。同时,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传播内容、策略和方法,使武术传播面向上层社会发展,从而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喜爱。

4.4 武术教育传播的终身化

“武术教育传播的终身化是武术发展的一种趋势,是连续化、大众化和终身化的过程”。[9]实质上是武术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要与时代的发展步伐、人们的现实需要、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使每一个练习武术的人都能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其实我们也应该不断反思,如何使大众认可中国武术?是否可以将武术项目作为全民的、终身的习练项目?是否可以将武术以文化的形式进行包装,使得每一个中国人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象征?“一旦人们从思想上接受了武术,不再认为武术仅仅是血腥、野蛮和暴力的符号,而是可以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体育项目”。[10]那么,武术的发展就不会遇到不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的困境了。

4.5 武术教育传播的平衡化

在武术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我们采用现代的传播模式难免掺杂一些商业化、利益化的元素。那么,在武术不符合商业化发展方向时,我们如何解决这样一个难题?如果去除武术中不符合商业发展的部分,那武术的本质内容势必会受到损害,不利于武术的长远发展。如果在商业活动中倡导尽可能多的体现武术的本质和内涵,对商业发展又造成阻碍,短期之内武术传播能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吗?我们如何在武术教育传播和商业发展之间保持平衡呢?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找准利于武术发展的切入点,又要善于保留武术的内在精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武术教育传播的最佳效果,才能促进武术教育传播的平衡化发展。

5 发展武术教育传播的方式和方法

5.1 加大科研投入,重视交流合作

武术教育科研应该朝着集约化和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既要重视项目内部的交流;又要重视项目与项目之间合作、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培养科研人才、加大科研力度和经费投入、在新的层次上发掘科研潜力,为武术教育科学化发展打下基础。多学科综合性研究解决问题,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教育传播的新思路、新方法。武术教育保障体系应该更加细致化、具体化,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武术教育传播和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还应不断听取武术界专家、学者的意见,不断完善武术传播过程中的不足”。[11]拓展新的领域,让人们能够真正的接受武术,使武术完全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从而使武术教育朝着大众化、全民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

5.2 注重文化包装,适应时代发展

让现代人接受武术,就要深入的去了解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武术教育传播既要注重武术的外部包装,向人们展现集健身、教育、娱乐为一体的武术技能。使人们在练习武术的同时体现自身的价值,还要让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深入人心,使人们通过习练结合的方式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5.3 全力培养人才,拓宽就业渠道

“传播、交流、创新是武术发展的动力”。[12]在发展武术教育的同时,我们既要注重外部的传播和推广;还应该提高武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加紧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定期进行交流与学习、借鉴其它体育项目传播的经验,促进武术教育的全面发展。假如武术发展始终处在一个低水平的阶段,那么,就很难改变武术始终在下层社会发展的局面,要想让更多的群体接受武术我们就应该从培养人才入手,而培养人才归根结底靠的是教育。只有提高了武术教育的质量,武术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使武术朝着更加广阔的领域拓展。一旦武术在社会上推广开来,成为一种文化的符号,相信习练的人群会不断增多。那么,从事武术训练、教学人员的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武术教育的传播和推广,不仅关系着人们身体的健康、武术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武术教育在中小学的广泛开展,不仅是遵循武术教育培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而且还促进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武术的传播和推广。

(2)人们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既可以了解和掌握武术技能,又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3)武术教育在面向社会时,针对不同传播对象制定不同传播内容,从而使得武术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不同性别、年龄、阶层、群体的不同需要制定一整套细致、完善的传播方案。

(4)重视培养专业性武术教育人才,继续深化课程设置和改革,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实际需求。武术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正朝着专业化、多元化、高层次化、终身化、平衡化方向前进。

(5)在重视武术教育对外推广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科的内部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大科研投入、注重交流合作。

6.2 建议

(1)武术教育机构应客观分析武术在面向中小学传播和推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不仅注重武术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武术文化的宣扬。

(2)我们应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内部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武术不能被人们认可和接受的原因。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和措施,使武术能够满足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实际需求。

(3)武术教育传播在朝着专业化、多元化、高层次化、终身化和平衡化方向发展的同时,还应结合武术自身的特点、社会发展的现状、人们的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传播和推广方案。

(4)武术教育的发展应不断提高学科内部建设水平,培养武术教学和科研的专业人才,不仅重视武术项目内部的交流与合作,还要借鉴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科研和推广模式,以达到促进武术教育发展的目的。

[1]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3-25.

[2]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55-56.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90-322.

[4]温 力.武术与武术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9):47-51.

[5]李成银.近代武术传播的特点[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3):59-61.

[6]凌 昆.中国武术传播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大众体育,2010(11):132-133.

[7]李 江,张世军.影响传统武术传播的因素探究[J].同化学院学报,2008(2):60-62.

[8]郭玉成.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44-45.

[9]黄汉华,季克异,林顺英.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27-30.

[10]温 力.武术与武术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9):47-49.

[11]郭玉成,张 戈,邱丕相.武术传播基本理论概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6):61-62.

[12]黄松峰.普通高校天津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J].体育学刊,2005(3):113-115.

Study on Dissemination of Wushu Education

Zhao FubinLi Jianwen
(School of WuShu,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

Wushu is one of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a.Every Chinese people should be a target of the Wushu education.Wushu education is the whole people education,it becomes a principal part of the people's everyday life.Therefore,Wushu educa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towards multi-level and wide-scope when it sets up in schools at the same time.Establishing smooth channel of Wushu education can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towards a professional,diversified,high-level and lifelong way.The problems exis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can be well solved only by following the dissemination strategy of Wushu education.Based on pedagogy and Communicatio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ushu dissemination strategies in schools and society,moreover,the study supplies the competitive Wushu dissemination strategy specially,points out the future way of Wushu education dissemination,then analyzes the manners and methods of the Wushu dissemination in China.Finally,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are bringing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education according to each dissemination strategy.

Wushu education protection dissemina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G85

A

1004—5643(2011)08—0012—03

1.赵富斌(198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国际化传播。

2.李建文(1968~),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国际化传播。

上海市第3期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编号:S30803。

猜你喜欢

武术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华武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武术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