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传统武术的科学传承与发展

2011-08-15吴云龙刘洪波

武术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传统

薛 宇 吴云龙 刘洪波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论中国传统武术的科学传承与发展

薛 宇 吴云龙 刘洪波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传统武术现今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传统武术的传承保护与现代化发展虽然对立,但又是辨证的统一。传统武术的发展应该遵循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发展思路:一是对传统武术的保护;二是促进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在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旨在为传统武术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传统武术 文化保护 发展模式

引言

传统武术主要是指明清以来,以家传(近似血缘传承)的形式表现的流派武术。它是历代宗师巨匠代代传承而留给我们的巨大文化财富,它巧妙的劲力和招法,丰富的哲学、美学意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财富是当之无愧的。

余秋雨先生曾说:“传统不是已逝的梦影,不是风干的遗憾。是一种有能力向前流淌,而且正在流淌,将要继续流淌的跨时间的文化流程。”因此,在传统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发展思路,科学合理地推动传统武术的全面发展。正如邱丕相先生所说:“对传统武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加以保护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将是更重要的一面,传统武术如何在历史流淌之中完成创造,适应当今时代和未来的发展。”传统武术的传承保护与现代化发展虽然对立,但又是辨证统一的。所以,对于传统武术发展的研究,从宏观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进行:一是对传统武术的保护;二是促进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在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1 传统武术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1 传承理念陈旧,传播渠道狭窄

传统武术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始终受传统陈旧理念的困扰,并呈现出“孤芳自赏”的尴尬局面。传统武术自产生起,就是一个相对发展的动态结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构成前后左右的联系,这个相互联系的封闭和半封闭系统就是传统武术生存的空间。正因为如此,传统武术始终没有跳出“惟我独尊、固步自封、伦理错位、功能支解、流派冲突、人文失落、门户之见”的怪圈。这也是传统武术远离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根本所在。

传统武术的技术传播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师徒传播(家庭传播),它是武术发展的主要渠道;第二,区域传播,它是武术发展的显著特征;第三,结社传播(组织传播),是武术传播的特殊形式;第四,寺院传播,这是武术传播的重要场所。由此可见,以上几种传播渠道都是以口传身授为主要的传承方式进行的。因此,其给后人留下的能够广泛流传的文字、书籍也非常稀少。

无论是少林、武当还是其它门派,几千年来一直是以师徒传播为主,虽然延续发展至今,但其传承过程还是受到陈旧理念的阻碍。特别是师傅的授徒过程,择徒是非常重要的入门关,各门派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传统的授徒是以“一对一”为主要形式,严格遵守师徒制,更增加了其保密性。而且,师傅在授徒过程中,对其它门派及他人,乃至本门派弟子都要留几手看家本领。在这种“法不传六耳”、“秘而不传”、“不立文字”的保守理念的驱动下,其排它性和保守性是根深蒂固的,使得传统武术的一些套路、功法和绝招濒临失传或正在失传。由此可见,传承理念的陈旧与传播渠道的狭窄是影响传统武术健康发展的历史根基。

1.2 传统武术发展中的不均衡现象

传统武术发展中的不均衡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其次是传统武术在国内发展与国外发展的不均衡现象。

现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与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健身和娱乐的方式变得丰富多彩,传统武术不再是唯一的娱乐健身项目。长期以来,中国习武群体基础雄厚,人口众多。然而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传统武术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习练传统武术的人群正在逐渐减少。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显示:2004年武术项目在国内的健身位置从2000年的第二位降到了第六位。其原因主要为:第一,近年来过分强调竞技武术,实施“奥运战略”,限制了传统武术的发展;第二,传统武术本身不愿意接受新的改造与创新;第三,青少年对传统武术的喜爱程度降低。

众多资料与媒体调查显示,外国朋友对中国的传统武术非常热爱,更被渗透其中的哲学理念所吸引。近些年来,来我国学习传统武术的外国人络绎不绝,大部人都集中在少林、武当、峨嵋等武术的发祥之地,目的在于学习正宗的传统武术,渴望通过外部形体的学习、锻炼,逐渐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进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去练习中国传统武术。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限制传统武术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发展中的不均衡现象:国内注重竞技武术的发展,而忽视传统武术的发展;传统武术在国内的发展与其在国际中的发展不同步;国外对传统武术的热爱高于国内。试想一下,如果传统武术在孕育其自身的本土中发展受阻或呆滞,又如何更好的、可持续地在国外发展推广?

1.3 挖掘整理工作与整理翻新工作的断裂

对传统武术的挖掘成果是显著的,但是,后续的整理翻新工作出现了断裂,文献资料没有及时地加以开发和利用,以至于限制影响了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1983年,国内开始了关于传统武术的挖掘与整理工作,历经三年多,取得了丰硕成果。初步挖掘整理了流传各地的“源流有序、拳理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个,共收集武术文献资料482本,录制70岁以上老拳师拳艺394.5小时,古兵器392件,实物29件。它的目的是针对濒危失传,或正在失传的传统武术进行抢救和保护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651万字的《拳械录》和《武术史志》,是需要开发和利用的,而不是作为宝典来珍藏。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

传统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精华,成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尽量保护各种文化传统,特别是小传统的原生状态,避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一体化过程中逐渐消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1 营造传统武术传承的文化生态

费孝通先生说:“文化是脆弱的,一旦脱离了其生存的文化圈就会走向衰亡;文化又是坚强的,走出去还能走回来,这种走回来就是需要一个族群的集体反思,集体觉悟。”理论总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却常青,就在理论家和学者们在进行抽象的“概念博弈”时,流动变化的传播现实做出了回答:传统文化若要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必须具有适宜于其生存的外部环境。传统武术的文化、教育、健身、娱乐等价值在当今仍然可以发出璀璨的光芒,因而政府有责任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舆论引导等措施,在社会上掀起一股传统武术热潮,为传统武术及其传承人营造出一个更加宽松、更适合其生存的环境,改善群众对祖传绝技的冷漠,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麻木与无知,此乃上策。“因为随心所欲地改变其原有生态环境,或是使传承人离开他所熟悉的原生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正常发挥,都会带来负面影响。”[1]

2.2 传统武术需要在创新中传承

时代在发展,其对传统武术的保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农耕社会发展而来的传统武术本身是一个瑜瑕互见的复杂文化体,其中既蕴藏着前人的智慧精华,也裹挟着不可避免的历史积尘,同时还更多地隐匿着需要通过一定的文化转换机制才能焕发出其时代价值的文化传统。这必须在对它进行深刻理性把握基础上的扬弃和创造性转换。“海纳百川”、“生生不息”,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力所在。[2]因此,应开拓传统武术传承的多种途径,利用一切主客观条件来使传统武术在保护中更好的得到发展。传统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新时代传统武术的保护,绝对不是“原貌呈现”,而是在创新中进行保护,这也正是国务院相关文件中所提出的“传承发展”。

3 传统武术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张岱年先生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不与较高的不同的文化相接触,便易走向衰途。然而虽衰,却没有更高的文化来征服,亦不易即趋灭亡。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较高的文化相接触,固然可以因受刺而大进,但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也有被征服被灭亡的危险。”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的一个文化子系统,所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其现代化的发展也至关重要,需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符合现今社会发展的文化要求。

传统武术的传承保护与现代化发展虽然对立,但又是辨证统一的。传统武术的发展模式几千年来一直都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主要体现为世界一体化下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传统武术的多元化发展模式适应全民健身,适应传统武术的发展,也是建立中国武术后奥运整体发展模式的基础。其多元化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众化——传统武术发展的根基与跳板;第二,国际化——传统武术发展的必然方向与最高巅峰;第三,教育化——传统武术发展的鲜活力量。

3.1 大众化发展

虽然有资料显示,国内近年来练习武术的人群有所减少。但是,传统武术仍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何在大众中发展传统武术,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值得关注的是原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武术泰斗门惠丰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传统武术的大众化发展中做了重大贡献,创编了符合现今大众进行健身很娱乐的东岳太极拳械,其在创编过程中吸取了五大传统太极流派的精华,并在原有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健身哲理,既符合科学健身理念,又发扬了传统文化,也对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了注入了血液。另外还有木兰拳等的产生,它的出现也顺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武术的内容和价值。

由此可见,传统武术的大众化发展不仅仅是对原有拳种的保护,更是创新式的自身发展,保持风格,与时俱进。大众化是传统武术发展的根基与主体,更是中国武术发展的一块坚实跳板。

3.2 国际化发展

传统武术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也需要传统武术。传统武术在国外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尤其是日本,有众多的习武者,其中太极拳爱好者高达100万人,经常参加比赛的人数约45000人。现今日本的太极拳比赛已达到相当的规模,而且较为规范。太极拳在日本发展已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传统武术在日本的开展可以作为其国际发展的重要参考。如果中国传统武术能在世界更多的国家开展,这对于中国及其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骄傲。由此可见,国际化是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未来方向与最高巅峰。

3.3 教育化发展

传统武术的教育化发展主要指其在学校的发展和普及。当前的体育院系招收武术专业本科生的考试标准大都是按照竞技武术的模式建立的,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因此,体育院系应对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及习练考生敞开大门,继续不断的修正这种唯竞技武术标准进行择生的考试办法,为从小习练传统武术的考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为这些习练传统武术的考生都为青少年,他们是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的鲜活力量,这对于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为处于边缘地带的传统武术提供一个繁衍滋养的空间,传统武术才会后继有人。

有学者指出:中国有3亿多青少年,学校是最重要、最广泛的传承武术的阵地,也只有将武术置于学校通过青少年进行传承,才能更好地履行武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是否可以将武术从学校的体育课中独立出来,作为每个学生必上的国学课程,这将十分有益于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 并认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是武术蓬勃发展的两翼,应比翼齐飞,共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对传统武术人才招生改革,不仅有利于武术学科的完善与发展,而且有利于传统武术的水平提高及科学化、学科化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既可以吸收传统武术的“营养”,进一步推动竞技武术的发展,也有益于传承武术的文化内容。[4]因此,传统武术的教育化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传统武术的可持续传承与未来发展,也是培养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的鲜活力量的主要途径。

4 结束语

传统武术的传承保护与现代化发展虽然对立,但又是辨证统一的。传统武术的发展应该遵循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发展思路。并注重营造传统武术传承的文化生态,在创新中进行科学传承,一方面对传统武术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要促进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使其在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形成大众化、国际化与教育化发展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从而为中国传统武术的自身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王 林,虞定海.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7):88.

[2]周伟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统武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9):869-870.

[3]邱丕相.全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6(8):63-66.

[4]邱丕相,翁信辉.传统武术发展的新思路——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对传统武术人才招生改革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5):54-56.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Xue Yu Wu YunlongLiu Hongbo
(1.Postgraduate Schoo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Thispaper mainly usesthe literature method,logic,analysis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for the pres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the paper puts forward:although the traditional Wushu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modern development are opposit,but they are a dialectical unity.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of Wushu should be followed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combination of a full range of development thinking.First,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Wushu;the second i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Wushu in the world,to form diverse models of development.during the integration process.The study is to provide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 with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model

G85

A

1004—5643(2011)08—0009—03

1.薛 宇(1985~),女,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传统
传统武术怎么了?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华武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