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大新小说中复杂人性的英雄本色

2011-08-15何文娜

飞天 2011年2期
关键词:军旅军人人性

何文娜

周大新小说中复杂人性的英雄本色

何文娜

周大新在地域小说中把大部分男性塑造成反面、冷酷、自私、卑劣的形象,但在军旅小说中却一改矮化男性的写作风格,让男性角色在小说中占绝对正面的地位。他不惜笔墨大写特写军人的伟大无私、光明磊落、勇敢刚强、爱家爱国等高尚品格,这些伟大的军人形象有着普通人的性格特点,更有普通人的人性弱点,但这些复杂的人性依然无法遮盖军人们英雄的本色,而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座灵魂的丰碑,赢得无数读者的喜爱和尊敬,周大新的军旅小说也因此在中国军旅界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我们会看到,以军人与军旅生活为主要表现描述对象的军事文学,曾吸引过无数国人的眼睛,曾拨动过无数人的心弦,曾影响过无数人的心灵。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分支,军事文学在文学中国大家族里,在一些时间段里,曾起过长子的作用,负过长女的责任。”(周大新语)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找出周大新军事小说中主人公(大部分是男性)正面塑造的原因。

继2008年第七届矛盾文学奖以《湖光山色》获奖之后,周大新将自己的步子重新迈向军旅小说领域,写出了文坛瞩目的军事劲作《预警》,值得欣喜的是它获得了《中国作家》第三届鄂尔多斯优秀作品奖,再一次确定了周大新在中国文坛令人瞩目的地位。于是,文中的主人公孔德武成了新时代军人热烈探讨并给人深深启迪的人物。

《预警》情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文中充满善恶较量,读来令人惊心动魄:998部队是我军机秘密作战部队,作战局局长孔德武业务精湛,为人正直,正面临提拔军职的绝好机会,然而年轻漂亮女性的温柔攻势,从天而降的40万股票收入,女儿出国留学的绝好机会……原来全是恐怖分子周密设计窃取国家情报的惊天阴谋,处处疑云,处处陷阱,让人欲罢不能,欲哭无泪……小说主要写孔德武自我救赎的人性转变,在人生的政治漩涡里稍有不慎,不但断送了自己的光明前途,甚至把妻子女儿也断送在异国他乡。

周大新说:“我当初写《预警》本不是当谍战写的,只是这其中有很多五味杂陈的东西,它包裹着一些更微妙的东西。……和平时期的人们不会明确意识到战争的威胁,而实际上战争的种子始终潜伏着。‘预警’就是要将战争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现代社会情报战已经从政治、军事渗透到科技、商业等各个领域,我们更需要预警。”在周大新写孔德武抵御了美女与金钱的诱惑,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不敢。“他不是不贪,只是因为惩治腐败的力度太大。他也不是不好色,只是因为身边有人因色进了监狱。人性的弱点很多,只是有些他抵御住了。”但孔德武还是为女儿的出国占了一次便宜,这“便宜”却把他自己送入恐怖分子的“虎口”,栽倒在预警的警示之下。

不过,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从孔德武身上,看到了新时代军人对国家和社会利益所肩负的责任,看到了“我们的国家,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看似冰冷的东西而变得安全起来;我们的军队就是因为拥有了这些坚硬无比的武器而让人不敢小觑;我们军人就因为会操纵这威力巨大的火器而让人刮目相看……”

孔德武的悲剧就是对自身的“预警”不够,这是应该批评的部分,但是他是从困难时期长大的,前半生谨慎做人,甚至在间谍方韵惊心设置的美色诱惑下坐怀不乱,面对利益的时候思想进行激烈的斗争,这是他人生底色中高贵的部分。我们从孔德武对女性的关心看到了人性温情柔美的东西,从最后牺牲生命保护国家利益看到了军人的正气和崇高。显然,孔德武是周大新近年来创作的很令人满意的军人形象。他是一位在机密环境中与危险分子较量最后殉国的带着缺憾的英雄形象,这是一个充满悲壮色彩又意味深长的“预警”。

事实上,周大新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涉及军事题材的小说,在近三十年的创作过程中,他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军事题材,如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大奖的《汉家女》,还有《走廊》《铜戟》《第四等父亲》《军界》《谋士》等小说,实现了从乡土抒情记忆中突围出来反映军事生活和军人性格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创作梦想,塑造了很多平凡而伟大的军中英雄形象。

《汉家女》是周大新军旅小说的开山之作,因为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大奖而一炮走红,并被济南军区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剧中的主人公汉家女,因其极富南阳盆地特色的名字和鲜明的个性描写而深受读者喜爱。故事情节很简单,七班长因偷看汉家女洗澡遭到两个耳光的惩罚,后来汉家女以自己的真情而“献身”七班长。这一情节在其他作品中可能会被视为不健康或变态,但把它放在一个部队即将出征的“支点”上,就不足为奇。这里却有着“合情合理”的解释。七班长之所以偷窥汉家女洗澡,是因为:一、这件事发生在出征打仗的前夜。二、这件事是缘于一个未婚19岁的小伙子。三、这个19岁的七班长心里很清楚此次出征是亡多生少。四、在小战士的心里,女性是美好的化身,可是自己还没有看过女性的身子,“死了岂不遗憾?”由此可以看出,七班长是个军人,有着军人身上的特点,爱家爱国爱人民。同时,他也有着正常人本能的共同特征,年轻,富有青春气息,渴望异性。按照常人来看,七班长的这种欲望冲动体现了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好奇与青春的萌动,所以他的偷窥得到了汉家女的理解和宽容,汉家女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满足了这个毅然为国家做好牺牲准备的七班长,从而使故事彰显了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家女》凸显的是道德层面上传统贞洁观的理性逾越,汉家女是带有男性崇高阳刚之气和女性温柔善良特征的平凡英雄。文中的七班长则是一个带着“小”缺点视国家利益为第一位的大英雄。

周大新的《第四等父亲》先后被湖南电视台改编为电视剧《泰山情》,被陕西电视台改编为电视剧《穿军装的父亲》。该小说的故事情节简单但非常感人:秦三全的妻子宛素带着儿子果果来部队探亲,偏偏赶上儿子发烧重感冒时,部队突然要举行紧急集合。三全以军人特有的敏捷,把正在发烧的儿子递到妻子手上,打上背包开始出发。小果果哇的一声哭了,边哭还边瞪着发红的眼睛喊:“爸爸,爸爸,我要爸爸……”这哭声立刻又把三全“拉”了回来,“孩子还在发烧,你去演习?”宛素那两只秀眼满是失去依靠的惊慌。三全只有去请假,却遭到师长(第四等父亲)断然拒绝。秦三全带着极坏的情绪“按照分工紧张地工作着”结果却由于太担心儿子的病情,把地图上的标号标错,引来师长的严厉批评,这更加重了三全的抵触情绪。八天演习结束,三全回到家里,才知道真相——老师长已经派自己的妻子一直在帮宛素照看果果。“我”因此去感谢老师长,才知道师长的伟大,才知道师长的儿子“宝山”变傻的真相,才知道部队流传师长不关心自己的孩子被评为“第四等父亲”的称呼一直是一个误会,而老师长从来没有解释过。——“宝山的傻,换来的是七十个战士的生命。”“我”亲眼看见“傻儿子”宝山在师长脸上抓破的血印却被老师长撒谎成“是被树枝刮破的。”至此,“我”所有的误会和感动使我“感到又一层烟雾在眼中腾起……”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舍小家为大家,“第四等父亲”的神圣与伟大,牺牲与奉献,才是“第一等伟大的父亲”,才是中国最可爱可敬的人。

《铜戟》叙述的是一个解散的营部里军人转业的问题,这群将回地方的军人“在军营受军纪约束,将种种野性压制得死死的,一旦变成散兵,野性就会习惯地涌出来。”副营长杜一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对本营最后的声誉负责,他竭力阻止一连去团里师里闹事儿,而因私分营产却遭到上级领导的严厉批评。杜一川从营队大局出发为了稳定“散兵”情绪才选择了“私分营产”,可是他勇担责任,在关键时刻冒生命危险用他的血肉之躯死死拦住了去上级部门闹事的“散兵”。杜一川虽然没有血洒战场的壮烈,但他力挽狂澜的举动照样让人感动万分。军人的使命是维护国家和平。他们在忠与孝、苦与乐、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双难选择中,彰显了坚韧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军界谋士》揭示了“军界道德”所思考的人性矛盾。周大新直逼军人灵魂的深层,提出当代军人应坚持的道德操守——身为谋士,一定要坚持真理和正义,使我们看到了作家对不同类型军人所作出的深刻思考。

作为多面手的作家周大新,通过其军旅题材小说展现了他对军中英雄人物的讴歌。他以男性视角对军事小说的思考和挖掘以及对军人形象中人性的叩问大大提升了军人形象的文学内涵。他对军人人性中闪光点的褒扬和对他们生活中存在的性格缺陷进行善意的批评,在这褒贬分明的叙事张力中,读者深刻领悟到人的本质并不是单纯个人所固有的,在现实社会中,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换句话说,人和人类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相论证的属性应该是人的本质中最柔软的部分——善的东西。周大新军人形象谱系在英雄和凡人之间的精神重塑中书写着军人们的崇高与坚强、理性与服从,让我们从“善”的人性本质中获得了重新认识人生的启蒙感悟,并从这种感悟中看到了复杂丰富的人性厚重。周大新站在文学的高度,对军旅小说中英雄的精神意识、心理意识、行为准则等进行道德评判,揭示他们人性中震撼人心的力量,以此感染读者、启发后人。人物的献身精神,以及军人职责与家庭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当下军人的使命感紧紧相连的。周大新作品中的人物总是体现了特殊环境下或者和平时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军人特质。他们虽然大多是“钢铁”所铸,可他们在这种钢性坚韧的品质中也会有普通人的人性缺陷。作家透过这英雄平凡或平凡英雄的可喜突破,达到了更广阔的艺术境界。以战争之火烛照军人的心理流变,从而凸显军人对战争与人类的依存反省……那些未被开垦或正在开垦的军事写作领土还在等着他重振雄风。

何文娜,三峡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军旅军人人性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本期主题:军旅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节假日时的中国军人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军旅雅士
论新世纪以来当代军旅剧军队形象塑造
军人画军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