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96例疗效观察

2011-08-13魏素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4期
关键词:腹水肝功能肝硬化

魏素云

肝硬化属于一种慢性进行性发展的肝脏疾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80%以上的肝硬化患者感染过肝炎病毒。肝病晚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就是出现肝硬化腹水[1]。我院自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共收治9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实施治疗,疗效较为理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共收治9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包括男37例,女11例;平均年龄(47.9±5.3)岁;其中27例患者ALT异常,17例TB IL增高,40例A/G之比<1;17例出现大量腹水者,31例为中等腹水;27例患者的HA>800 ng/ml。对照组包括男3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7±5.2)岁,26例ALT异常,19例TB IL增高,36例A/G之比<1,18例出现大量腹水,30例为中等腹水;26例患者的HA>800 ng/ml。两组基本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常规疗法,包括利尿、保肝、间断给予白蛋白以及提供营养支持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西医治疗基础上,再给予自拟益气健脾活血利水汤,每日1剂。处方组成:丹参20 g、黄芪15 g、茯苓15 g、茵陈20 g、大腹皮15 g、益母草20 g、鳖甲10 g、白参15 g、赤芍15 g、白术15 g、泽泻15 g、陈皮10 g,对于腹胀者,加木香、莱服子、厚朴;对瘀血者适量加三棱、桃仁、莪术;纳差者适量加麦芽、谷芽、鸡内金、山楂;对鼻衄齿衄者,加大黄、茜草、白茅根;对腹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白芍;对消化道出血者加赤芍、白及、蒲黄炭减丹参、大黄、田三七粉;对湿热明显者,加山楂炭、虎杖、去白参、山栀;对肾阳虚者,加肉桂、炮附子;对阴虚者,加旱莲草、女贞子。共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为15 d,间断3 d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

1.3 检测指标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乏力、腹胀、少尿以及钠差等临床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每隔10 d对肝功能进行检测,通过B超对肝脾与腹水状况进行检测。

1.4 疗效评价 根据全国中医药委员会肝病学会通过的肝硬化腹水疗效标准草案进行评价[2]。症状消失,肝门静脉宽度变小或稳定,脾肿大变小或稳定,无移动性浊音,肝功能无异常,HA值恢复正常者为显效;症状显著减轻,门静脉宽度与肿大肝脾显著改善,移动性浊音有所改善,肝功能出现好转,但未达到正常水平,HA值降低超出50%者为有效;不符合有效标准者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于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观察组共36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恶化,总有效率达89.6%;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及恶化分别为23例、9例、13例、5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肝功能对比结果(±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肝功能对比结果(±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AST(U/L) ALT(U/L) TB iL(umol/L) A/B(g/L)观察组 48 治疗前106.9±43.2 95.9±32.7 63.4±21.1 28.5±5.3治疗后 41.6±14.5*# 40.3±11.6*# 19.4±4.3*# 33.5±5.4*对照组 48 治疗前 106.4±43.1 96.1±33.6 63.6±22.5 28.7±5.6治疗后 63.2±20.2* 57.7±18.4* 35.2±5.4*30.4±4.9

2.2 腹水消退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水在14~33 d消退,平均消退时间(23.9±4.5)d;对照组患者腹水在18~53 d消退,平均消退时间(29.8±4.8)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硬化腹水的发病机理是肝、肾、脾的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气滞、血瘀以及水留腹中,该病的显著特征是本虚标实[3,4]。本组研究显示在治疗效果方面,中西医结合组方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在治疗前后肝功能恢复方面,治疗后肝功能比治疗前发生明显变化;在A/G检测结果方面,观察组治疗后蛋白值A/G达到正常比值,但对照组治疗后A/G比值未达到正常值;在肾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的肾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统有计学意义(P<0.05)。总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12(8):324-329.

[2]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11.

[3]毛敬珍,崔凤芹,高俊英.肝硬化患者血清AFP含量变化的临床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3(5):272-275.

[4]鲁萍,李宏,马文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48例疗效分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8,8(3):246-247.

猜你喜欢

腹水肝功能肝硬化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