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抗栓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分析

2011-08-13万元春徐飞刘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4期
关键词:抗栓罗非班射血

万元春 徐飞 刘洋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是AMI中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安全。NSTEMI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形成血栓,其中炎症反应和血小板活化起到关键性作用[1]。抗栓治疗是NSTEMI的基础治疗手段,其能纠正NSTEMI心肌缺血情况,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替罗非班是一种特异性高的非肽类血小板糖蛋受体阻滞剂,在抗栓治疗方面发挥中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在临床中已得到应用。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常规抗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NSTEMI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NSTEMI患者,排除既往肺部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肾脏疾病、心功能不全病史及血液系统疾病。入选标准为:①持续性胸痛>30 min。②心电图伴有ST段下移,无病理性Q波。③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 min含服硝酸甘油无缓解。④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肌酸激酶(CK)或其同工酶(CK-MB)>正常2倍以上,肌钙蛋白T(CTNT)升高。⑤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男27例,女33例,年龄43~75岁,平均(57.2±5.1)岁。病至治疗时间2~21 h,平均(8.9±2.2)h。心功能(NYHA分级)Ⅰ~Ⅳ级,左室射血(EF)分数<0.60。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心功能分级、心电图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卧床休息,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栓治疗,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噻氯吡啶(50 mg/d),低分子肝素钠5000 IU每12 h 1次,脐旁皮下注射7 d。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欣维宁,国药准字H20041165)治疗,起始为0.4 μg/(kg·min),30 min 后减为0.1 μg/(kg·min),持续泵入48 h。两组均监测心绞痛改变时间、心电图ST-T变化、心肌酶、血常规、凝血4项、肝肾功能及胃肠道和血液等系统不良反应发情况。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和血浆粘度的变化。①疗效判定标准[2]:a.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75%以上,心电图缺血性改变(ST段下移)减轻。b.有效:症状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低于75%或但高于50%,心电图无变化。c.无效:症状无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低于50%或增加少于50%,心电图ST段无变化。d.恶化:症状加重,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高于50%,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②射血分数:采用德国Siemens Abita7500型SPECT仪测定左心室摄血分数(LVEF)。③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④血浆粘度:采用旋转式粘度测量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χ2做率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9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炎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和血浆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以上三项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炎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NSTEMI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的破裂,破裂的斑块并未完全阻塞冠状动脉,血栓成分主要是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色血栓”,其中炎症反应和血小板的活化起到关键作用[3]。NSTEMI在临床上的治疗原则是稳定斑块,防止病变进展、发展成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可能和减少死亡。临床上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肝素抗凝治疗及其他抗缺血药物。

替罗非班是一种特异性的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属于第三代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环节在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通过精氨酸-甘氨酸-门冬氨酸(RGD)序列占据血小板糖蛋白的交联位点Ⅱb/Ⅲa,竞争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削弱血小板的功能,进而防止血栓的形成[4]。与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不同,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并不抑制血小板激活。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抗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NSTEMI,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和血浆黏度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替罗非班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进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综上所述,替罗非班是治疗NSTEMI较为有效的抗栓药物,其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1]段南生.早期抗栓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影响.中国临床医学,2007,14(2):139-141.

[2]王建玲,王敬萍,王日军.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77-78.

[3]李南,祖晓麟,颜红兵.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10(1):524-526.

[4]张云松,朱晓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17例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3):196-197.

猜你喜欢

抗栓罗非班射血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成功召开(三)
冠心病患者四联抗栓治疗出血风险的观察及护理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抗栓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