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8例临床观察

2011-08-13王华茹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4期
关键词:孕激素肌瘤服用

王华茹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年来子宫肌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近年来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存在孕激素受体,与卵巢雌激素、孕激素关系密切,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肌瘤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1]。作者对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2004年8月至2011年10月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随访的10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8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08例,按照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36±8.47)岁,经诊刮及彩色超声检查证实无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子宫体积小于妊娠3个月大小,贫血42例、痛经10

例、压迫症状12例、月经紊乱或过多65例,患者无米非司酮服用禁忌证,所有患者均有阴道分娩史,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正常,均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史。术前常规行TCT、诊刮或分段诊刮排除宫颈或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全部子宫肌瘤直径4~12 cm,子宫体积<孕3个月大小,受试前3个月未用过任何激素类药物。

1.2 方法受试者共分为3组,A组36例、B组34例、C组38例;从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抽血后开始服用米非司酮,A组服用10 mg/d,B组服用25 mg/d,C组服用37.5 mg/d,每晚睡前服用,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用药前后子宫及肌瘤的三维径线、计算其体积大小,用药1个疗程后停药。子宫肌瘤体积按公式4abc/3计算(a,b,c分别代表治疗前或治疗3个月后子宫或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直径),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计算最大肌瘤的体积作为代表性结果,用药前后检测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治疗前后子宫、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3组患者服药后,均出现闭经,部分症状消失。3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及肌瘤体积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3个月后3组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3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子宫缩小25.7%(P<0.01),B组子宫缩小27.9%(P<0.01),C组子宫缩小29.4%(P<0.01);A组最大肌瘤体积比用药前缩小27.8%(P<0.05),B组最大肌瘤体积比用药前缩小29.1%(P<0.01),C组最大肌瘤体积比用药前缩小32.6%(P<0.01)。3组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 3组治疗前后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变化3组FSH、LH、E2和P用药前后对比均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 3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3组血红蛋白治疗后比治疗前均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2.4 3组不良反应A组用药3个月后未出现不良反应,B组用药3个月后2例谷丙转氨酶升高,C组用药3个月后4例谷丙转氨酶升高。3组服用保肝药物1个月后复查转氨酶降至正常,无一例肾功能损害。

表1 3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体积比较(±s,cm3)

表1 3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体积比较(±s,cm3)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子宫体积最大肌瘤体积n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组36142.54±53.28115.68±30.24①59.63±26.3444.36±16.18①B组34148.37±50.63114.25±33.12①62.52±24.2942.56±17.56①C组38146.53±48.67109.38±31.42①58.32±21.7440.46±17.34①

表2 3组治疗前后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变化(±s)

表2 3组治疗前后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变化(±s)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B组(n=34)激素A组(n=36)C组(n=38)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SH/(μg/L)29.25±6.7613.23±4.87①27.35±6.7811.86±4.47①29.32±5.6412.24±3.25①6.96±3.425.76±1.34 LH(IU/L)19.41±5.2712.35±4.48①18.24±3.4211.46±3.13①19.19±4.7810.85±3.43①E2(pmol/L)318.25±75.65177.73±40.68①318.92±83.12176.56±47.79①320.26±75.42159.96±40.52①P(mmol/L)17.37±3.766.48±1.3217.28±3.465.57±1.821

表3 3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s,g/L)

表3 3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s,g/L)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A组(n=36)B组(n=36)C组(n=36)治疗前84.26±7.4581.20±6.5783.31±7.96治疗后98.43±9.14①98.03±9.21①102.36±9.39①

3 讨论

3.1 子宫肌瘤是具有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的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也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虽然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手术的风险、对妇女身心损伤的缺憾等弊端,多年来探索子宫肌瘤非手术疗法的努力一直方兴未艾。随着对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孕激素作为促瘤因素已成为共识。研究表明[3],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ER、PR有关,孕激素对肌瘤细胞生长比雌激素更为关键。

3.2 米非司酮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的抗孕酮药物,作为抗早孕药物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米非司酮是炔诺11-β-二甲基-氨基-苯基衍生物,是一种作用在受体水平的抗孕酮和抗糖皮质醇的类固醇。米非司酮为孕酮受体竞争性拮抗剂,为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同时它又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使子宫肌瘤萎缩,诱发闭经,其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作用国内外均已有报道,其效果已予肯定。米非司酮治疗的剂量、时限不同对子宫肌瘤的影响也不同。自1993年Murphy等报道服用米非司酮可以使子宫肌瘤缩小以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小剂量米非司酮可以明显缩小子宫肌瘤体积。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生长不仅仅依赖于E、P激素水平,还与肌瘤组织中E、P受体有关。国外研究指出,米非司酮应用剂量从50 mg/d逐步减少至37.5 mg/d、25 mg/d和10 mg/d[4]。

3.3 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普遍存在停药后复发的缺点,故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手术治疗。本文结果表明,3组在用药3个月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肌瘤比子宫缩小更显著;在米非司酮治疗期间,子宫肌瘤患者均出现闭经,症状缓解,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FSH、LH、E2、P均下降(P均<0.01),表明米非司酮确实为孕激素的拮抗剂,能促使子宫肌瘤缩小,缓解临床症状。3组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g/d组不良反应少于其他2组,故10 mg/d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更加安全、有效。

[1]於黎明.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8):117-118.

[2]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31-334.

[3]张琳.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30例疗效分析.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9,16(8):9-14.

[4]Steinauer J,Pritts EA.Systematic review of mifepristone for the treatmen of uterine leiomyomata.J Obstet Gyneeol,2004,103(6):1331-1336.

猜你喜欢

孕激素肌瘤服用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保胎药须小心服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