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晶体管的二次击穿及检测

2011-07-02王晶霞王品英沈源生

电子与封装 2011年11期
关键词:基极集电极恒流源

王晶霞,王品英,沈源生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江阴 214413)

1 引言

过去一直认为晶体管的安全工作区(SOA)由其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CM、基极开路时的击穿电压BVceo所围成。但在硅晶体管问世后发现在此区域内工作并不“安全”,有相当比例的管子失效。随着进一步的探索,发现了晶体管的二次击穿现象,二次击穿线缩小了原先认定的安全工作区范围。而锗晶体管的二次击穿功率PSB>PCM,它的安全工作区不受PSB的影响(见图1)。二次击穿又有正偏和反偏、直流和脉冲之分,本文就正偏二次击穿作详细论述。

图1 晶体管的安全工作区示意图

2 二次击穿的探讨

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现晶体管突然损坏。尤其在电感性负载电路和大功率开关电路中,晶体管毁坏更为突出,经过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二次击穿引起的。

图2 晶体管的二次击穿示意图

2.1 二次击穿的现象

在晶体管集电极发射极之间加电压VCE,基极注入电流IB,当晶体管出现一次击穿以后,若再继续增大电压,IC增大到某一临界值(如图2中B点)就会出现集电极电压VCE迅速减小、集电极电流迅速增大、曲线迅速向低阻区移动的现象,通常将这种现象称为二次击穿。B点称为二次击穿点,B点对应的坐标分别称为二次击穿电流ISB与二次击穿电压USB。

IB不同时,开始发生二次击穿的临界电流和电压也不同,把不同的IB下产生的二次击穿点连接起来,就构成二次击穿的临界线(见图2中 A、B、C、D确定的曲线)。

2.2 二次击穿的机理

二次击穿是由电流或电压应力引起的破坏性结果,两种应力都可以引起电流集中,形成局部过热点(通称热斑)。而局部过热,温度上升又使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电流的集中,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晶体管就会局部烧熔而短路[1]。

一般又把二次击穿分为正偏二次击穿和反偏二次击穿。但无论晶体管是工作在正偏还是反偏状态,基区内部均存在横向电场,因此电流并不均匀流动,而是向局部区域集中,见图3(a)为正偏、(b)为反偏。

图3 电流流动趋向

图4 芯片基区宽度不均匀

如芯片基区宽度不均匀,芯片晶格缺陷,由于封装不良造成空洞导致散热不均匀等工艺原因,见图4。加上因存在横向电场而产生的电流向局部区域集中,则容易产生“热斑”而发生二次击穿。通常认为正偏二次击穿属于功率击穿,反偏二次击穿是电场击穿。但发生反偏二次击穿时,有时会出现振荡现象,有振荡说明有能量交换,可见反偏二次击穿并不是单一的电场击穿,在感性负载的开关电路里发生反偏二次击穿的现象尤为严重[2]。

设 USB、ISB为发生二次击穿的电流电压,PSB为二次击穿功率,则:

td为PSB的存在时间,即为二次击穿延迟时间,二次击穿时的能量表达式为:

发生二次击穿直至损坏的时间是不定的,取决于局部高温区的状态,晶体管如发生二次击穿持续时间较长,将导致管子性能劣化,甚至永久性失效。一般认为,二次击穿时间大于200ns,晶体管将会遭到永久性破坏[3]。

据分析统计,二次击穿后,大多数管子出现C-E短路,因为在C-E之间存在一个小的融化通道。有些管子则表现为ICM稍有变化,或出现击穿特性有些变差,漏电流增加,其他性能尚好,在用作高频放大时输出功率有所下降,如多次碰到这样的电流集中,管子将失效(见图5)。

图5 CE间存在融化通道

我们发现某客户在使用3DD13003和2SD880时曾出现晶体管损坏问题,经测试发现,反馈的样管已短路失效,解剖后用显微镜观察到芯片表面有烧损痕迹,属于典型的二次击穿失效模式。图6(a)为3DD13003二次击穿失效后芯片损伤图、(b)为2SD880二次击穿失效后芯片损伤图。

图6 二次击穿后后芯片局部烧熔点

2.3 影响二次击穿的因素

2.3.1 制造工艺与二次击穿的关系

二次击穿功率的大小取决于晶体管内部电流集中程度和温度分布“梯度”,基区宽度不均匀容易引起电流集中,在不均匀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基区宽度大的受到影响较小,因此PSB与基区宽度具有相关函数关系。

减少基区的不均匀性,消除晶格缺陷,加发射极镇流电阻,增加外延层厚度,减少封装时空洞现象以减小散热的不均匀性等措施,均能增加管子的二次击穿耐量[4]。

2.3.2 晶体管参数与二次击穿的关系

在晶体管的电参数中,VCEO(sus)、fT、hFE等均对二次击穿有影响。常VCEO(sus)越大,二次击穿功率也大;而fT越高,更易发生二次击穿;hFE大的管子,因其基区较薄较易发生二次击穿[5]。

2.3.3 应用线路与二次击穿的关系

晶体管的工作电压越高,越易发生二次击穿。故晶体管在低电压大电流区域工作时较安全。在脉冲工作状态下,脉冲宽度增加(亦即输入功率增大)易引起电流集中,使二次击穿延迟时间缩短,PSB降低。同一宽度的脉冲加在B-E间和加在C-E间,PSB也是不同的,加在B-E间时PSB较大。脉冲上升斜率du/dt越大,晶体管易发生二次击穿[6]。

二次击穿与负载紧密相关,晶体管在正偏时,如果负载为容性或感性,由于电压和电流的相位移动而使负载线膨大,如越至二次击穿线外侧,就会发生二次击穿。

在开关电路中如存在电感负载,当晶体管关断时,负载线上出现大电流大电压点就容易产生反偏二次击穿。从电感中释放出的能量为1/2L×ICP2,故反偏二次击穿受L和Icp的影响。

2.3.4 环境温度和二次击穿的关系

二次击穿由于电流集中产生“过热点”的温度被认为是p-n结烧毁的真实温度,结温的表达式为:

式中Tp为功率损耗引起的温度、TA为环境温度。

TA越高,二次击穿功率越小,因此晶体管在工作时降低TA可提高其可靠性。

3 二次击穿的检测

晶体管的二次击穿可用专门仪器测试,本文介绍一种较为简易的测试方法。根据二次击穿的机理,作者制作了一个可调恒流源,与晶体管图示仪相配套,进行晶体管直流二次击穿的测试,见图7。

图7 用恒流源驱动测试晶体管二次击穿示意图

3.1 测试方法

开启恒流源,把恒流源的输出加到被测管的基极,被测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到图示仪的C插孔和E插孔,然后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图示仪屏幕上出现一条被测管基极有电压注入时的特性曲线,发生一次击穿后(A点);继续增加电压,曲线到达B点,并开始向低阻区移动时,迅速降低加在被测管上的电压,B点即是该管的二次击穿点。该点坐标所对应的电压VSB和电流ISB的乘积,即是二次击穿功率PSB,见图8。

图8 实拍二次击穿曲线图

同样,可测得被测管基极在不同注入时的多个二次击穿点,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该晶体管的二次击穿线。

为防止被测管管温升高而影响测试结果,应采取必要的散热措施。

3.2 实例

(1)2SD880分别用恒流源驱动、二次击穿测试仪测得的数据,见表1。

根据表1数据绘制2SD880二次击穿特性曲线,见图9(双对数坐标)。

表1 2SD880测试结果

图9 2SD880用两种方法测得二次击穿特性曲线对比图

(2)3DD13003分别用恒流源驱动、二次击穿测试仪测得的数据见表2。

表2 3DD13003测试结果

根据表2数据绘制3DD13003二次击穿特性曲线,见图10(双对数坐标)。

图10 3DD13003用两种方法测得二次击穿特性曲线对比图

4 结论

(1)晶体管的二次击穿是其失效的重要因素。其失效机理是由于电流或电压应力引起的电流集中,产生热斑,导致芯片局部烧熔穿通。芯片的材料与工艺、芯片的组装、晶体管的实际应用电路以及环境温度均对二次击穿有直接影响。

(2)用恒流源驱动装置与用二次击穿测试仪所测得的数据比较,差异不大,根据两组数据所描绘的二次击穿曲线相吻合。

(3)二次击穿线与ICM、PCM、VCEO曲线共同组成了晶体管的安全工作区,可给电路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作为参考,同时给器件生产商在做失效分析、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提供帮助。

[1] 陈星弼.晶体管原理与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 张为佐.新型电力半导体器件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3] Hower P L, Blackburn D I. Srable hot spots and breakdown in power transistor[J]. IEEE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se,1992(2):234.

[4] 舒梅. 提高大功率开关晶体管二次击穿容量的一种方法[J]. 科技咨询,2007,24:233-234.

[5] 李宏.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 王淑美,蒋济昌. 对功率管正偏二次击穿失效原因的分析[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1993,2:12-16.

猜你喜欢

基极集电极恒流源
一种新型无电压折回现象的超结逆导型IGBT
集电极调幅电路仿真分析
基极调幅电路性能仿真分析
高频谐振丙类功率放大器仿真分析
高精度小电流恒流源的设计与实现
上海研达调频发射机故障简析
多MOSFET并联均流的高稳定度恒流源研究
一种数显式数控恒流源的研究与设计
一种低温度系数带隙基准源设计
基于DSP的高精度数控恒流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