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4例

2011-06-27

中国药业 2011年14期
关键词:患指介素雷公藤

杨 竹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上常表现为关节疼痛、晨僵等,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严重的影响。雷公藤能有效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好[1]。为进一步探讨雷公藤的疗效及安全性,我院于2008年2月至2010年11月对7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服雷公藤片治疗,并与72例同期以甲氨蝶呤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6例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学会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且均为活动期、首次就诊患者,符合以下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晨僵连续6周持续时间在1 h以上;有3个以上关节肿胀;关节肿胀呈对称性,且持续6周以上;有5个以上掌关节、指间关节等压痛;血沉速率28 mm/h以上。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肾功能障碍;妊娠、哺乳或近期有生育意向妇女;近期有疫苗接种史;肝功能异常;精神疾患;酗酒;对雷公藤过敏等。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74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中,男6例,女68例;年龄45~63岁,平均(54.6±8.1)岁;病程 10个月 ~11 年,平均(5.2 ±4.3)年。对照组中,男 7例,女 65例;年龄 46~62岁,平均(53.9±8.3)岁;病程8个月~12年,平均(5.4±4.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雷公藤片(三九黄石制药厂,每片约含33μg雷公藤甲素)口服治疗,每日3次,每次2片。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每周1次,每次10 mg。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适量给予非甾体类镇痛药物,每2周监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1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关节疼痛情况、晨僵时间、关节肿胀程度等症状、体征,并检测患者血沉速率、C反应蛋白和药物副作用等。

1.3 疗效判定

关节功能判定:Ⅰ级为患者患指能开展日常活动及各项工作;Ⅱ级为患者患指可开展一般日常活动及职业工作项目,对其他工作项目活动受限;Ⅲ级为患者患指可开展一般日常活动,对职业工作项目及其他工作项目活动受限;Ⅳ级为患者患指对日常活动、工作项目均受限、不能自理。

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肿胀、晨僵等改善明显,在75%以上,即为显效;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肿胀、晨僵等有所改善,在50% ~74%之间,即为有效;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肿胀、晨僵等改善30%以上,但未达有效标准,即为微效;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肿胀、晨僵等改善在30%以下,即为无效。以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均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疗效等定性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晨僵时间比较进行 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见表1和表2。可见,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22,P > 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和平均握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 <0.05或 P <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X±s)

2.2 治疗后关节功能情况、血沉速率、C反应蛋白

结果见表3。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沉速率、C反应蛋白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沉速率、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表3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情况以及血沉速率、C反应蛋白水平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组有6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对照组出现胃肠道症状8例,月经紊乱5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80,P <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疾病,可产生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等自身免疫因子,引起滑膜炎、血管翳等病变,病变逐步加重、侵袭软骨造成关节损害,从而使关节功能受限、残疾。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顽痹范围,主要采用祛风除湿、止痛消肿治疗。雷公藤功能祛风除湿、止痛消肿,同时还能显著抑制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等自身免疫因子的释放[4],从而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均相近,但治疗后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和平均握力改善更明显(P<0.05),不良反应也显著减少。因此,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临床可推广。

[1]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72.

[2]Amett FC,Edworthys,Block DA,et al.The 1987 revised ARA criteria for reheumatoid[J].Arthirtis Rheum,1987,30:1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4]李新宇,钱之玉,高纪伟,等.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7-干扰素产生及对转录激活物-1磷酸化和白介素-8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2):158-162.

猜你喜欢

患指介素雷公藤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和营止痛汤治疗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肌腱粘连的效果研究
延续性护理对手外科患者术后患指功能训练的效果评价
复方粉背雷公藤凝胶质量标准的研究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