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沣油5103在溆浦的引种示范及高产栽培要点

2011-06-08舒友林王泽军王圣爱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21期
关键词:角果播种期底肥

舒友林,王泽军,王圣爱,李 莓

(1.溆浦县农业局,湖南 溆浦 419300;2.怀化市农业局,湖南 怀化 418000;3.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沣油5103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9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湖南省溆浦县引入试种5.53 hm2,平均产量145 kg/667m2,比当地习惯种植品种增产显著,2010年扩大示范规模,并且根据当区的生态特点和种植习惯,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的引种示范。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沣油5103表现了良好的丰产性与稳产性,现将引种示范结果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示范品种沣油5103,对照品种湘杂油4号。

1.2 方法

1.2.1 稻田直播示范 双井镇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区,示范面积400 hm2,前作水稻。采用机械翻耕,施45%复合肥25~30 kg/667m2,大粒硼2包/667m2作底肥,播种量为0.2~0.25 kg/667m2,在9月30日~10月15日之间进行人工点播。出苗后间苗,留苗密度约 1.2~1.6万株/667m2。

1.2.2 稻田移栽示范 低庄镇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区,示范面积80 hm2,采用育苗移栽的种植方式。育苗期9月12~9月15日,移栽期10月20~10月30日,移栽密度8 000株/667m2左右,大田施45%复合肥25~30 kg/667m2、硼肥1 kg/667m2作底肥,越冬前用尿素5~7.5 kg/667m2对水浇施提苗。

1.2.3 全程机械化示范 低庄镇牌子田村大户冬种油示范面积10.67 hm2,采用旋耕机翻耕后人工开沟分厢撒播,用种0.25 kg/667m2,基施45%复合肥25 kg/667m2、尿素10 kg/667m2,出苗后追肥施45%复合肥10 kg/667m2,化学除草1次,全部成熟后机械收割。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油菜收获后,采用随机抽样法,即在每个示范区内抽样调查20个农户的种植面积和实收产量,计算平均产量,产量结果为:直播区平均135 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11.8%,其中,超过150 kg/667m2的农户有10户,占调查户的50%,高产丘平均产173.9 kg/667m2;移栽区平均产量 147.5 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8.5%,其中,超过150 kg/667m2的种植户占调查户的65%,高产丘平均产量205.2 kg/667m2。机械化示范区该区为大户种植,平均产量113.1 kg/667m2(见表1)。以上产量结果创造了当地大面积油菜生产的高产记录,起到了带动当地油菜生产水平提升的示范效果。

表1 沣油5103示范基本情况及产量表现

2.2 经济性状

沣油5103在示范区种植经济性状表现良好:苗期生长稳健,植株一致性好;冬前无早苔早花,春后苔茎抽生快,营养生长优势强。而且,株高适中、分枝节位低,分枝数多,株型紧凑,阴角率低,结角密,籽粒多。该品种尤其突出的是结角密度大,角数多,据调查,种植密度9 000株/667m2左右,角果数为350~400个/株;种植密度为1.5万株/667m2左右的,角果数为200个左右,说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沣油5103具有平衡发展的调节能力,角果数始终保持在30万个/667m2左右。成熟期按照农业部高产创建规程对两示范区的沣油5103进行了多点经济性状考查,平均表现情况见表2。

表2 沣油5103田间经济性状表现

2.3 生育期

生产示范由于面积大,种植时间跨度较长。移栽示范区播种育苗期在9月12日~9月15日之间,直播示范区播种期在9月30日~10月10日之间,平均育苗播种期与平均直播种期相差近30 d,但移栽区平均产量为147 kg/667m2,直播区平均亩产量也达到135 kg/667m2,均表现了较高产量水平,由此说明沣油5103对播种时期有较宽适应性。此外,示范中发现沣油5103具有一定的早熟性,比示范区内其他品种早熟2~5 d,表现在成熟期相对一致,不同播期、不同示范区均在5月12日左右开始收割,5月15日左右完成收割。但是播种期也不宜过迟,经实地考查,如推迟到10月30日以后播种,产量则将会明显下降。

2.4 抗性

2010年度生产示范主体区域在稻田直播区,总面积400 hm2以上,种植密度大,通风透气性相对较差,但成熟期对沣油5103进行田间调查,菌核病发病率在2%以下,表现了优良的抗病性能力。2010年冬季低温时间长,沣油5103并无受冻现象。在抗倒性好,全县未发生倒伏。2011年4月25日,湖南省农科院组织省专家组对沣油5103进行了现场评议,对抗病、抗逆性的综合评价为:该品种田间长势均匀,植株整齐一致,没有倒伏现象,未发现菌核病、病毒病植株。

2.5 机械化栽培

沣油5103具有株高适中、抗倒伏、成熟一致的特点,十分适合机械化收获。本次机械化示范区由于部分田块播期推迟到了10月25日,致使产量偏低,示范区仍达到平均113.1 kg/667m2的菜籽产量,按目前菜籽价格5.4元/kg计算,收入610元/667m2,平均投入为:冬季租地 50元/667m2、种子 50元/667m2、机械翻田 30 元/667m2、肥料 90 元/667m2、除草剂10元/667m2、管理人工170元/667m2、机收60元/667m2,合计投入为460元/667m2,可获纯收入150元/667m2。示范区大户种植10.67 hm2油菜,冬季纯收入2.4万元。

3 高产栽培要点

3.1 深开三沟,适时早播

在水稻收割前10 d排水适度进行晒田。水稻收割后立即翻耕并按2.0~2.5m包沟分厢,开好围沟、腰沟、厢沟等“三沟”做到沟沟相通,然后整平厢面。湘西南适宜播种期直播10月上中旬为宜,育苗移栽的播种期以9月中旬为宜。湘中湘北可适当提前。

3.2 适量播种,合理密植

点播油菜播种量以150~200 g/667m2为宜,密度约1万~1.5万株/667m2,分厢撒播油菜播种量以0.2~0.25 kg/667m2为宜,密度约2万株/667m2以上。育苗苗床播种量为0.6 kg/667m2,采用双株移栽,0.7万~1万株/667m2为宜。播种后应立即沟灌一次“跑马水”,湿透种子和土壤,确保一播全苗。出苗后及时间苗,5~6叶期补齐缺苗。

3.3 及时除草,科学施肥

在水稻收割后油菜播种前1~2 d,用克无踪250mL/667m2对水40~50 kg喷施;第二次除草在油菜4~5叶时用12.5%盖草能50mL/667m2对水30 kg喷施。油菜施肥应遵从“重施底肥,早施腊肥,看苗追肥,春后不施肥”的原则,一般肥力的土壤,用45%的复合肥50 kg,可达到产量为150 kg/667m2油菜籽的需肥量;其中,70%应作为底肥在播种或移栽是施用。沣油5103是优质杂交油菜,湖南是土壤严重缺硼地区,因此,必须按1 kg/667m2硼砂的量(例如:大粒硼0.6~0.8 kg)补充硼素营养。

3.4 防病治虫,适时收获

油菜的虫害主要是苗期的菜青虫和蚜虫,按杀虫药说明及时防治。发生较多的病害是菌核病,在油菜初花期用菌核净或多菌灵防治。

当全田80%左右角果呈现淡黄色,主轴大部分角果籽粒呈现黑褐色时进行收获,为减少落粒损失,最好选阴天,或早晨、傍晚收割。就地摊晒5~7 d后,晴天脱粒。机械收获比人工收割推迟4~5 d,全田95%以上角果呈现淡黄色,所有角果籽粒呈现黑褐色时,机械下田收割脱粒一次完成。

[1] 李 莓,陈卫江,范连益,等.优质高产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沣油 5103 的选育[J].湖南农业科学,2010,(10):5-7,18.

[2] 陈 红,陈小平,阮有宏,等.直播油菜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6-77.

[3] 帅海洪,丁秋凡,陈卫江,等.双季稻区油菜移栽与直播性状比较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0,(1):28-30.

[4] 田 丰,朱飞翔,周安兴.湖南油菜生产的发展趋势与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2010,(6):99-101.

[5] 许征宇,张祥明,胡 润,等.油菜氮磷钾肥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5):2297-2299.

猜你喜欢

角果播种期底肥
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诸葛菜角果生长特性的研究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种质筛选及其相关性状分析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北方冬小麦底肥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