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歧义谈言语交际的认知机制

2011-05-29吴金林

文教资料 2011年19期
关键词:字面歧义言语

吴金林

(长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8100)

1.间接言语行为

在日常语言使用中,人们往往不是坦白直接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而是通过间接的方法来说出自己的话外音言外意。从言语和会话行为来看,Searle认为间接言语现象实际上是 “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何兆熊,2000)。如:

(1)Your livingroomissodirty.

此句只是说话者想陈述和表达事实或想法,那么他所说的与他所想要说的意思已完全一致,也就是交际的一方说另一方的客厅很脏,这里就不涉及语言的间接用法。但事实上,并不那么简单,即不是言语的字面意义,说话者所说的与所想要说的之间存在距离,他的意图可以是对言语接受方的一种责备或警告,也可是告诉听话人客厅不干净希望其收拾、打扫。说话人的话语是间接的,其话语的语用效力是命令或建议,从而实施了另一个言外行为。

2.语用歧义

歧义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对于歧义广泛的定义是某个词语和话语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释义的现象。语用歧义是语用的范畴,是语言在交际活动的运用过程中产生的。所谓语用歧义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类现象”(周红,2002)。由此可见,语用歧义的产生与语境有密切的关系。

3.间接言语引起的语用歧义

Searle指出,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首先就要理解言语的字面用意,即句子本身所表达的言外之力。接着,从字面用意再推断出间接用意,换句话讲,指的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实施行为用意。如:

(2)Would you shutthedoor?

这句的字面意义是询问,可说话人的用意并不在此,它不是询问对方有没有能力做这件事,那么,听话人就要通过字面意思推导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潜在的间接语用用意——请求。另外,一句话语还可能有其他的如警告、吓唬、抱怨或道歉等语用用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歧义是有明显意向、暗含和有意为之的表达方式。

3.1 间接言语行为产生语用歧义的原因

言语交际要在至少两个人之间才能发生,其中一个是说话人,另一个是听话人,由于具体语境的影响,说话人要间接地表达其隐含意图,而听话人不能理解,甚至发生误解,这就是语用歧义产生的原因。此外,语用歧义不但要考虑说话人的角度也不能忽视听话人的角度,有时语用歧义并不是由说话人使用不确定的因素或间接话语产生的,而是由于听话人处于某种目的或受到其他语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歧义。间接言语行为产生语用歧义除了要考虑到说话者的交际意图是按单向角度进行的,更要侧重于听话人对话语意图或言外之力的错误识别和阐释或是有意地误解。例:

(3)A:“It’saniceday.”

B:“Yes,Ithink so.”

例(3)是一个对话,A本意不是描述天气,可理解为说话人的感叹或抒情。它的语用用意还可作如下的解释,倘若说话人不是为了赞叹好天气,而是通过对天气状况的描述作为客观条件来表达自己想请求或邀请听话者一起出去游玩的意向,是有标记的。然而在B的回答中,我们很显然地知道他的回答并没有意识到A的言外之意,是无标记的。同时,我们也可把B的回答当成是其有意而为之,故意误解说话者的语用用意和言外之力是为了婉言拒绝A的建议或要求。

3.2 语用歧义产生的语用功能

间接言语行为作为语言运用产生行为效力的手段,当有意误解或歪曲其引起的语用用意而导致语用歧义产生语用功能,如此往往能收到其他表达手段不能替代的良好的表达效果。

3.2.1 营造幽默的氛围

(4)(一妻子下班回家,疲劳得不想做饭,看到在沙发上看球赛的丈夫,有了以下的对话。)

妻子:“我这么累是为了谁呀?”

丈夫:“为人民服务。”

从该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妻子的意图不是让丈夫回答她的提问或疑问,而是间接地表达对丈夫不做家务的抱怨或责备,也可能是强烈要求其参加劳动。可丈夫的回答故意把妻子的话语理解为向他提出字面上的问题,回避妻子言语的语用用意,用毛泽东主席的话 “为人民服务”来消解妻子不高兴的情绪,诙谐地说明妻子做家务是高尚的职责,风趣的回答营造了幽默的气氛。

3.2.2 避免尴尬和冲突

(5)A:“Thereisadog.”

B:“Yes,butit’sagood boy.”

例(5)是陈述所见的场景。A如果用愤怒的语气表达,可理解为说话者对所见情况的强烈不满或气愤的语用功能。但说话者把它当间接言语行为使用时,就有不同的言外之力了,其实施了或埋怨或要求的语用用意,造成语用歧义。当你明知说话者怕狗,而你还和狗在其面前一起玩耍,说话者说:“这里有只狗。”显然对你的做法就是一种埋怨,特别是当说话人又是朋友时,为了避免这一时的疏忽即忘记朋友怕狗这事,说:“这狗是个‘好孩子’听话。”向A说明不用怕它,来避免自己的尴尬行为;也可把此句理解为一讨厌或怕狗的人,对其交际者的要求,让对方立刻把狗赶走的言外行为。可如果同时狗的主人就在附近,为了避免冲突,B的回答就能够化解不必要的争吵。

3.3 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歧义与关联和方式准则

Grice于1975年提出的合作原则把关联准则定义为说话要贴切,并在进一步的阐释中指出,希望合作者所作的贡献能满足每一特定阶段的及时需要。间接言语是语言使用中“转弯抹角”的现象,而就此产生的间接言语行为也可有多种言外之力,可这些效力在说话人发出信息的时候,受话人能本能地辨别出来,并总是在一定的语境制约下对话语作出相关的回答,成功解码。例(4),在共识背景下,丈夫肯定是知道妻子在抱怨或指责他光顾看球赛而不做饭这件事,但他不把该问句当做是妻子的责备或要求他马上参加家务劳动的要求,而是故意产生语用歧义把妻子的话当做是询问进行回答。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歧义与方式准则,主要涉及“避免歧义”这条细则。语用歧义是在各种具体语境下规约产生的,其每种理解都与共享背景下的制约条件和字面意义有无限的张力,只是程度大小不一而已,可这并不造成理解上的歧义。“Can you passmethesalt?”这一典型的例句就可充分说明这点。当交际双方在一起吃饭时,盐放在听话人手边,说话人的话语不是向听话人询问其有没能力把盐递给他,而是作为请求或要求对听话人表达信息。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能通过理解字面意义,结合语境加以规约,准确理解语用用意,最后消解歧义。

3.4 准确理解间接言语行为所引起的语用用意

要准确理解间接言语行为所引起的语用用意,避免语用歧义,我们首先要理解言语的字面意义。Searle指出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第一步就要理解“字面用意”,即句子本身所表达的“言外之力”。接着,从“字面用意”再推断出间接用意,即说话人想要传达的真正意图的施事行为用意。语言交际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背景,理解话语和其行使的语用用意都不能脱离一定的语境。语境是语言活动参与者所共有的全部背景知识,在言语交际中其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字面用意就应受语境各要素的制约来消除其他语用歧义。同时,结合关联准则在具体和关联程度最大的语境规约下,对说话者的间接言语行为所要表达的语用用意作出有根据的准确的推断和解释,进而消除歧义。由此,本文提出了准确理解言语交际中语用用意的有效推理解码模式:

4.结语

间接言语行为有其存在的隐含动因,从而产生各种具体语境下的语用用意,如果离开语境和关联性,把间接言语这一语言表现形式孤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理解其交际者真正的交际意图即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用意,既而就不能实现言语双方的有效交流。所以,对间接言语行为和这一行为所引起的语用用意、歧义,以及对其在言语交际中的认知理解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是相当有意义的。

[1]Searle,J.R.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 [M].Beijing: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刘艳秋.语用误解与刻意曲解[J].外语研究,2006,(1):24-26.

[4]泰洪林,贾德霖.英语歧义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5]项成东.英汉歧义动态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6]周红.语用歧义的产生及其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9-11.

猜你喜欢

字面歧义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eUCP条款歧义剖析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别误会这些英语
English Jokes: Homonyms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数字在法语俚语中的使用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