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与建议

2011-05-21崔晓荣石春生宫淑艳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密云医院药剂科北京市101500

中国药房 2011年25期
关键词:药房药师处方

崔晓荣,石春生,宫淑艳(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密云医院药剂科,北京市 101500)

药品是特殊商品,为了防止假药、劣药流入医院药房,确保药品质量,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1]中明确指出:“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但由于某些特殊情况,如不予退药,势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激化医患之间的矛盾。故在实际医疗活动中,退药现象难以避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药品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为此,笔者就2010年1-5月期间门诊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5月的门诊药房(西药房)退药处方共276张,按患者年龄、退药科室、退药原因、退药品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我院门诊药房除西药房外,为减少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另成立了“儿妇药房”,主要面向儿科、妇科、皮肤科,故这3个科室的处方未在统计范围)。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276张退药处方中,51岁以上老年患者退药139张,占调查总数的50.4%,是退药人群的主体。退药处方的患者年龄段分布与构成比详见表1。

表1 退药处方的患者年龄段分布与构成比Tab 1 Age distribution and constituent ratios of prescription of drug repercussion

2.2 退药科室分布情况

退药科室主要集中在内科系统,共183张,占调查总数的66.3%,其他科室相对较少。退药科室分类统计结果详见表2。

表2 退药科室分类统计结果Tab 2 Classification of departments involved in drug repercussion

2.3 退药原因分布情况

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来自多方面,其中医师原因159张,占调查总数的57.61%,具体包括医师开错药(如药品名称、剂型、规格与患者要求不符)、用法用量错误、药品数量大或重复用药(2个科室开同一种药)等;患者原因73张(26.45%),具体包括家里有相同药品和药品不良反应等。退药原因分类统计结果详见表3。

表3 退药原因分类统计结果Tab 3 Classification of reason for drug repercussion

2.4 退药品种分布情况

退药处方涉及药品以抗微生物类药物、循环系统用药为主,其次为解热镇痛抗炎药。退药品种分布统计结果详见表4。

表4 退药品种分布统计结果Tab 4 Classification of types of returned drugs

3 分析与讨论

3.1 患者年龄

由表1可见,50岁以上老年患者退药处方最常见,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所患多为慢性病,用药比较固定,但是就诊时药品名称、剂型、规格等交代不清,导致医师开药错误;另外老年患者用药品种多,各脏器功能减退,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是导致退药的又一原因。

3.2 退药科室

由表2可见,退药主要集中在内科,涉及到内科系统各个科室。医院实行电子处方,一些医师尤其年长医师对计算机操作不熟,有时药品选择剂型、规格有错误等,有时开药数量不对,开药数量的单位不一致,而又没有仔细核对。

3.3 退药原因

3.3.1 医师原因。由表3可见,退药原因很多,但因为医师缺少与患者的沟通而导致患者退药是主要原因。医患缺乏沟通方面如下:(1)老年慢性病患者家中药品没用完,提前来医院购药,医师没有咨询清楚所用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患者拿到药后发现与自己原来所用药品不一致而导致退药;(2)一些患者初诊药品没用完,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而急于复诊,一旦初、复诊药品有重复或家中原有相同药,就会造成退药;(3)“医保”患者因治疗需要使用自费药品,但医师未预先告知患者,违背了患者意愿而导致退药。另外,医师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够导致的开错药现象较多。

3.3.2 患者原因。患者拒绝用药主要表现包括:(1)患者拿到药后觉得开药数量多、服药周期长或价格贵而要求退掉一部分药品;(2)患者交钱时发现钱未带够而退掉一部分药品;(3)患者阅读说明书后对不良反应担心不敢服用;(4)有些患者服用药品只认定厂家、规格、剂型完全一致的药品,对其他厂家的同类甚至同种药品均不认同,拒绝服用,要求退药。因药品不良反应、住院或病情改变造成的退药处方30张(10.87%),基本属于合理原因退药。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有药物、患者机体方面及给药途径等。如阿奇霉素的难忍性胃肠道反应,左氧氟沙星引起的失眠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及光敏性皮炎[2];又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前皮试阴性使用后仍可能发生皮疹[3]。但也有一部分与给药方案不合理有关。

3.3.3 医院相关科室原因。患者办卡时录入的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工作单位等错误,导致退药。提示相关科室应增强责任心,仔细核对,以免录入错误。

3.3.4 药房原因。主要表现为部分品种暂时缺货,没有及时维护或未与医师沟通,而导致退药。因药师审方不细造成退药现象较少。

3.3.5 其他。该类别可涉及到禁忌证方面。诊疗过程中,医师对患者原有其他疾病不了解而开了一些禁忌药,如糖尿病患者开加替沙星胶囊,患者用药时阅读说明书,在了解相关知识后而退药。

3.4 退药品种

由表4可见,抗微生物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主)和中药注射剂主要是由于可产生药品不良反应而导致退药;循环系统用药及内分泌系统用药的退药原因多是由于与患者要求的药品、剂型、规格不符;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退药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家里备有,或担心药品会发生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

4 建议

退药问题一直是医院药剂科规范化管理中的一个难题。药品离开药房后的质量难以保障,对于退回的药品,药师只能从其外包装、批号、有效期进行检查、核对,但药品的内在质量是无法辨认的,尤其是无法了解需要特殊贮存条件的药品(冷藏、避光)在离开药房之后是否按其要求储存。如储存不当,可导致药品失效甚至服用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明显存在药品的不安全隐患。另外,频繁退药也人为增加了药房调剂人员的工作量。为保障药品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医院应重视退药情况,建议如下:

4.1 医院相关部门应建立退药制度和奖惩制度

退药制度中应对不宜退药的品种作出规定,限定退药条件、退药期限。对不符合退药条件的药品不予退药,尤其特殊药品、冷藏药品。

4.2 加强法规宣传和职业教育

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的职业道德教育,问诊要仔细,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与优质药品,对经常出现差错的医师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

4.3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医师应增强责任心,把好处方关,明确诊断后,要了解患者其他相关信息,仔细询问病史、用药史、药品不良反应史、患者正在服药的品名、规格、剂型。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按患者的意愿用药。对处方中药品的用法、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作必要的说明,让患者有知情权,使其对不良反应有正确的认知,提高其依从性,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4.4 加强药房管理和“医、药”沟通

药师发药时按要求严格审核处方,做到“四查十对”,发现医师所开药品数量、规格、用药途径、用药剂量不宜时主动询问患者并及时请医师改正,确认后发药,以免事后退药。对药房暂缺药品及时维护,并与相关科室沟通,告知医师,以免因无货而退药。

4.5 开展药师用药咨询和指导工作

药师与患者之间,通过药物咨询窗口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被咨询药师应正确理解处方医师的用意,合理解释和补充说明医师给患者的用药目的,增加患者用药信心,提高用药依从性,确保药物的疗效,减少用法不当而出现的不良反应[4]。

4.6 办卡处等相关部门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

相关部门应正确录入患者信息,减少差错,避免办错卡给患者及其他科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 结语

通过对我院退药情况的分析,提示医院应加强管理,从医师、药师、患者三方面共同入手,加强医师、药师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医师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应提高医师责任心,提高其合理用药意识,尽可能减少人为工作失误造成的退药现象发生。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S].卫医发[2002]24号,2002.

[2]沈继先.门诊药房854例退药情况与原因分析[J].医药导报,2009,28(7):945.

[3]李桂荣,熊代琴,迪丽拜尔.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探讨[J].中国药房,2006,17(22):1724.

[4]杨玉凤,张 新.药师在门诊退药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109.

猜你喜欢

药房药师处方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人间处方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处方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
药房托管动了谁的“奶酪”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