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隧道岩溶地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011-04-17高成林

山西建筑 2011年5期
关键词:水压溶洞岩溶

高成林

1 工程概况

某隧道基岩为中低山区沟壑侵蚀剥蚀地貌。区内地势总体中部高,东西部低,山峦叠嶂,沟谷幽深,地形崎岖复杂,沟谷切割强烈。海拔标高一般在500m~800m之间,最大高差659.7m。该隧道所在地区属暖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37℃,年降水量600mm左右,土壤最大冻结深度68 cm。隧道洞身附近水温在 9.77℃~14.97℃之间。本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6度)。隧道区域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02x),奥陶系下统亮甲山组(01l)、冶里组(01y);寒武系上统凤山组(ε3f)、长山组(ε3c)、崮山组(ε3g),寒武系中统张夏组(ε2z)、徐庄组(ε2x),寒武系下统毛庄组(ε1mz)页岩。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埋深 15m~80m。岩溶水年水位动态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受大气降水系及地表水补给影响,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幅度较大。本区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有腐蚀性。

2 岩溶地段施工工艺流程

该隧道存在岩溶地段。根据设计文件的地质资料、超前预报资料和现场实际,查明岩溶分布范围、类型情况(大小、有无水,溶洞是否在继续发育,以及其填充物)、岩层的稳定程度和地下水流情况(有无长期补给来源、雨季水量有无增长)等,对岩溶裂隙地层强富水地段,采用注浆堵水,限量排放,分部开挖,及时封闭,衬砌紧跟,加强量测,注意安全。岩溶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 1。

3 注浆堵水技术措施

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测与预报手段确定注浆地段,通过注浆封闭加固,提高岩体完整性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结构体,形成围岩注浆固结圈,以限制排水量,实现控制排放,并与喷锚支护一起共同保证施工期间洞室稳定及安全。

注浆方式采用超前预注浆、后注浆、局部注浆、补注浆四种形式。在注浆实施过程中,根据地质超前预报及揭示的地质信息,注浆工艺,注浆效果及浆液的可能性,结石强度,耐久性及注浆前、后承压,水量变化特征等注浆施工资料和相关科研阶段成果适时对注浆方式、注浆范围、注浆标准、注浆材料等予以调整。

4 溶洞处理技术措施

1)引排水。当暗河和溶洞有水流时,不得堵塞水流通道。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位置的关系后,采用暗管、涵洞、小桥等设施,宣泄水流或开凿泄水洞引排。排水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a.富水软弱围岩,岩溶隧道突水、突泥;b.排水设备不足或损坏,排水能力不够;c.围岩松软地段,施工用水浸泡地基;d.洞口地表水渗漏及冲刷边仰坡;e.有水地段电缆线破损漏电;f.施工排出的水质不符合标准,污染环境。2)堵填。对已停止发育、跨径较小、无水的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关系及其填充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根据地质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加深边墙基础。拱部以上空洞采用喷锚支护加固,或加设护拱及拱顶回填的办法处理。3)跨越。当溶洞较大较深时,采用梁、拱跨越。但梁端或拱座应置于稳固可靠的基岩上,必要时用圬工加固。隧道在不同的部位遇到溶洞的跨越措施:a.当隧道一侧遇到狭长而较深的溶洞,则加深该侧的边墙基础通过。b.当隧道底部遇到较大溶洞并有水流时,在隧道底部以下砌筑浆砌片石支墙,支撑隧道结构,并在支墙内套设涵管引排溶洞水。c.当隧道边墙遇到较大、较深的溶洞时,在边墙或隧道底部以下筑拱跨越。d.当隧道中部及底部遇到深狭的溶洞时,加强两边墙基础,并根据情况设置桥台架梁通过。4)绕行。施工中遇到一时难以解决处理的溶洞时,采取迂回导坑绕行溶洞区,继续隧道施工,再行处理溶洞。

5 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岩溶地段隧道施工应主要考虑以下危险源:1)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开挖方法选择不当;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不到位,分析判断不准确;3)初期支护施作不及时,支护强度不足;4)量测数据失真,信息反馈不及时。岩溶地段隧道施工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加强地质探测与预报。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综合详细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调查清楚岩溶的大小和其他发育情况,根据其类型确定正确的处理方案。超前地质预报作业应注意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a.工作面坍塌;b.凿顶不彻底;c.高处作业台(支)架失稳、安全防护失效;d.突泥、突水。2)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喷锚支护及开挖面应在无水压和低水压的状态下施工。在进入设计高水压地段之前,进一步加强工作面前方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施工中根据富水情况及水压大小,采用超前帷幕注浆或限量管道排放等手段降低工作面水压,并在开挖时严格遵循“短进尺、弱(不)爆破、早封闭、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3)保证隧道支护安全。施工中注意检查溶洞顶板,及时处理危石。当溶洞较高时,应设置施工防护排架或钢筋防护网。在溶蚀地段的爆破作业,应尽量做到多打眼,打浅眼,并控制药量。在溶洞充填体中掘进时,加强超前支护措施,必要时采取预注浆加固地层。溶洞未做出处理方案前,不要将弃碴随意倾填于溶洞中。采用高强度抗水压钢筋混凝土圆形衬砌,在该段不设盲沟和泄水孔,防水层全环铺设,并在衬砌两端设止水隔离带,使高压水安全封堵在衬砌之外。4)保证地表生态环境不受或少受影响。为防止隧道施工可能造成的地下水严重流失,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做好地表水、出水点的观测工作,必要时对地表进行处理。对暗河地段施工排水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尽量维系岩溶暗河的既有通路,使地下水恢复到原有水位。

[1] 闵家瑞,王树辉.溶洞区铁路隧道工程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10,36(4):317-318.

猜你喜欢

水压溶洞岩溶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水压的杰作
出发吧,去溶洞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妙梦巴王国历险记 七.中保村和百丈山溶洞24
适用于厚度在线测量的水压闭环控制系统
神秘的溶洞
隧道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水压预裂技术在低透气性煤层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