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人居环境基本概念演进分析

2011-04-17查晓鸣

山西建筑 2011年5期
关键词:人居人类科学

查晓鸣 杨 剑

1 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一个多义的相对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在空间科学中,环境就是指空间。在 1981年召开的国际宇航联合会第 32届大会上,分别把陆地、海洋、大气层、外层空间称为人类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环境。在系统科学里,相对于子系统的母系统就是环境。如果把生物看作子系统,那么周围的非生物和人类就是生物的环境。在法学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则认为:“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植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可见,这里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这一主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类。上述这三种定义,都是从不同学科对环境本质的深刻揭示,对于我们理解环境的科学内涵,搞好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从比较一般的意义上讲,环境是相对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2 有关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演进

2.1 “人居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人居环境”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概念,就城市和建筑的领域来说,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环境,从单个住宅,到居住小区、社区、城市、区域直至整个地球都属于这样一个范畴。“人居环境科学”是源于研究人造生存空间环境的建筑科学,是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它最早于 20世纪 50年代由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等人首先提出,称为“人类聚居学”,著有《人类聚居学概论》等著作,并于1965年成立了世界人类聚居学会。道氏强调把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从人类住区的“元素”(自然、人、社会、房屋、网络)进行广义的系统的研究,并且引入多学科理论方法,拓宽了城市规划学的研究范畴。

“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核心,以社会、文化、经济、历史、哲学、环境、地理、生态、艺术、能源等学科为外围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动态的开放的学科系统。它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通过城市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三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和扩展方向,它们相互渗透融合,从不同的途径协调人、建筑、城市、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吴良镛先生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这样定义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是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加以研究。学科的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改善人类住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和所有人,特别是城市和乡村贫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好的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一种人类聚居形式,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和心理空间,也是人类借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具有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复杂的人工自然复合巨系统。

2.2 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

人聚单元包括实质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和社会文化环境(Social-cultural environment)。实质环境是指人类利用各种材料和手段建成的人为环境,可以触及感知;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人类维持生存的延续的心智世界,是隐性的,两者不可分割,相互作用,构成了人聚单元。基本人聚单元与自然地理单元共同组成所定义的基本人居生态单元。小流域、界面、地域基因则是探讨人居生态单元内在规律的视角和方法(见图 1)。如果我们把研究自然和社会所分别依托的时空系统称为第一与第二时空系统,那么当我们考察自然和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时就会发现,自然使人类在地表上趋于均衡化,而文化使人类不均衡并带来集中。在高度集中的区域中心,生态关系解体或者人类远离生态关系。在文化高度集中的区域中心和在自然状态之下的生态关系之中,存在着两类截然不同的时空系统:基于自然的第一类时空系统和基于人文的第二类时空系统。基本人居生态单元正是这两者相互作用下的产物。

3 生态人居环境学的概念分析

生态人居环境是充分贯彻了生态学理念的、宜人居住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区域的综合性环境。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物质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

陈圣浩,武星宽把生态人居环境定义为:生态人居环境是以生态(自然与人文)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建立在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最和谐的基础之上,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多级传递循环、再生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和多学科的现代科技成就,根据当地环境和资源状况,优化组合住区的功能结构,形成高效、和谐、自养自净、无废无污、生活舒适、文脉延续的理想居住模式,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笔者认为生态人居环境的概念可以这样表述:以生态学为切入点,以生态思维和生态文化为理论导向,以生态美学为依托,以生态技术为保障,以生态法规和生态伦理学为制约,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南,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为构成核心,它着重研究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加以研究,从不同的途径协调人、建筑、城市、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护和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建立一个社会进步—经济高效—文化多元—生态环境和谐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1] 黄光宇,陈 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贺 勇,王 竹.适宜性人居环境研究“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与方法[D].杭州:浙江大学工程学院,2004.

[4] 李先进,焦 杰,张文和.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刍议[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7):19.

[5] 陈圣浩,武星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生态人居环境探究[J].国外建筑科技,2002(3):37-38.

[6] 开 彦.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建设[J].城乡建设,2007(8): 21-22.

猜你喜欢

人居人类科学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人类第一杀手
点击科学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科学大爆炸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