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用方如何有效控制商品混凝土质量

2011-04-17武海斌

山西建筑 2011年5期
关键词:原材料混凝土生产

武海斌

1 使用商品混凝土的优点

商品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它是混凝土工业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标志。商品混凝土的实质就是把混凝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从备料、拌制到运输等一系列的生产环节从传统的施工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经济核算的建筑材料加工企业。商品混凝土专业技术与现代先进的生产、运输及泵送技术相结合是建筑史上的飞跃,它摆脱了传统落后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的混凝土生产方式相比预拌混凝土有如下优点:

1)所用原材料相对稳定,生产工艺先进,采用全电脑控制,计量准确,检验手段完备。2)实现了混凝土生产专业化,有利于促进混凝土向高强、特效、高性能和耐久性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混凝土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由于生产和使用的分化,使得质量控制符合了“他人控制”原理,更有利于建筑物最终质量的提高。3)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可以降低施工单位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测算和分析表明,应用商品混凝土可节省水泥砂石 12%左右。减少现场生产设备和建筑工程材料堆放的占地面积,简化了现场布置和生产组织。4)减少建筑施工占地面积在城市施工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减少了交通堵塞,避免“建好一幢楼,损坏一条路”的现状,使施工环境保持整洁,实现文明施工。5)商品混凝土的集中化生产能够有效节约建筑材料及水电等资源消耗,同时也避免了在市区的噪声污染及粉尘污染,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应。

2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现状

商品混凝土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在 20年的时间里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产量、质量、技术上还有一定的差距。经过总结,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现状有以下几方面:

1)混凝土生产企业缺乏长远的目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混凝土的质量特别是耐久性等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2)由于部分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欠缺,一些质量不合格或质量较差的原材料进入生产,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3)在施工方面,由于部分施工人员技术较差,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造成施工质量差,从而影响了混凝土质量。4)有部分施工单位片面追求施工进度忽略了对商品混凝土进场的控制,并且放松了混凝土养护、硬化过程的质量管理,从而影响了混凝土最终的质量。5)部分从业人员观念落后,认为混凝土行业是技术含量低的行业。专业技术和知识更新不及时,没有认识到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性,未按规章操作,影响了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商品混凝土作为建筑物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不仅对混凝土生产企业有重大意义,还对施工企业及使用方有重大意义,甚至对整个建筑业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3 达成优质商品混凝土所应具备的条件

物理性能合格、工作性能符合要求、经济效益好是优质商品混凝土的三个重要指标。根据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物质的成分、组成比例和结构特点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同样类推到商品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和生产方法决定了商品混凝土的性质。因此优质的商品混凝土必须使用优质的原材料,采用良好的配合比和选取适宜的搅拌、施工、养护方法。

图1可以清晰地表达良好的配合比和选取适宜的搅拌、施工、养护方法是如何保证商品混凝土性能的原理。

4 使用方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要想进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就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保证、技术保证;而要想有效地控制商品混凝土质量就必须执行动态控制原理(PDCA)。因此使用方需建立商品混凝土质量检查监督部门,配备充足的人员并对相应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1)选取混凝土供应商:使用方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必须从选取混凝土供应商时开始,混凝土质量监督部门在物资部门调查施工单位可选取的混凝土供应单位时就参与其中。物资部门对混凝土供应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做调查,质量监督部门便可从以下几方面对供应企业进行考察:a.供应企业的资质是否满足要求;b.是否建立质量控制部门(试验室、质检部),质量控制部门的资质和硬件设施是否符合要求;c.相关从业人员(试验员、质检员、搅拌机操作员)的数量和资质是否满足要求;d.是否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是否有效运行;e.质量信誉好的企业可以优先考虑,同时参考以往的业绩和既有企业荣誉等。2)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起重要的枢纽作用,其联系着原材料质量和混凝土搅拌的质量,商品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工作性能和经济效益皆从配合比上体现,因此是质量监督和控制的重中之重。选定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后,质量监督部门应该检查拟使用于乙方工程的配合比能否在物理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上符合要求;要检查配合比中所选用的原材料是否合适;检查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配合比是否根据季节、原材料变化等及时调整。3)质量控制应从源头抓起,一样的质量监督检查也应从源头开始。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源头就是原材料的质量:a.对于地材如砂、石等应该深入到原材料产地抽样检查,如果不符合要求,可以提议商混供应企业更换地材来源,甚至使用方可以更换商混供应企业;b.对于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工业产品可以建议商品混凝土供应企业选取质量信誉好的企业来供应,最大限度的减少来自原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c.可经常性旁站检查原材料试验过程,检查原材料试验记录,按一定的时间(周、月、季度)定期或不定期地从商混企业抽取原材料进行检测;d.检查原材料的日常储存情况:材料是否密闭储存,不受降雨和高湿度天气影响,光敏感材料(部分外加剂)是否有遮光措施,砂石是否分仓堆放,底部有无积水等。4)商品混凝土的搅拌是商品混凝土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可以实行首次供应、特殊时期和重点工程、重点部位施工时驻站检查。驻站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a.搅拌机是否经过法定机构计量检定合格,商混企业自身是否进行经常性标定(可以查看标定记录);b.检查理论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的换算过程是否正确;c.搅拌机操作人员配合比输入是否正确,操作过程中有没有改动过配合比;d.在开盘前检查原材料,水泥、粉煤灰、固体外加剂等是否受潮,砂石材料有没有被雨水淋湿,肉眼观察粗骨料级配是否很差,细骨料的细度是否严重不符合要求;e.商品混凝土出厂前商品混凝土供应企业应有专职人员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进行检验,并按规定留置相应的力学性能检验试件,同时这也是使用方监督检查的内容。5)混凝土的运输貌似一个简单的环节,但如果在交通较为拥堵的城市或时段进行混凝土施工,混凝土运输便显得重要起来。a.向运输罐车司机反复强调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得私自加水,在运行过程中要不间断缓慢转动罐体;b.到场后检查随车的混凝土开盘资料,仔细阅读商品混凝土企业提供的商品混凝土使用说明书;c.使用方应取样检测商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不符合要求的要求退场,混凝土工作性能符合要求的,留置足够的力学性能检测试件。6)混凝土的施工是商品混凝土最终使用的环节,是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需注意:a.商品混凝土的供料速度应保证施工现场的需要,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如浇筑部位为灌注桩,供料速度保证每根桩的浇筑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b.商品混凝土的卸料时间应控制在生产后 1 h内完毕。当气温高于 30℃,或运距较远应考虑采取缓凝措施。混凝土运送到现场须在 30min内开始卸料,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c.输送泵首次泵送混凝土前,应先用 1∶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从运输罐车向泵机卸料斗卸料前,应快速搅拌2m in~3min再开始卸料;d.混凝土卸入泵机料斗的同时,泵机的搅拌器应不停搅拌。泵机料斗内混凝土量应始终保持盖过输送缸,使泵机料斗内经常保持 2/3以上的混凝土,以防管路吸入空气,导致堵管;e.泵送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尽量避免停泵。如有施工间歇应经常使输送泵转动,以防堵管。当管内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应将管内混凝土排出并冲洗干净;f.浇筑商品混凝土时,振捣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振捣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浇筑混凝土整个过程中的钢筋看护,随时将位置不准确的钢筋复位。混凝土终凝前 1 h~2 h进行二次收光抹压工作。7)商品混凝土需要及时而充分的湿养护,要掌握及时养护有一定的困难,往往需要根据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气候等情况来确定(一般在混凝土刚初凝就要进行湿养护),如果在养护时表面已出现失水现象,则需要在养护前对表面因失水造成的缺陷先进行处理再养护,以保证养护的效果。所谓充分养护主要是要保证在整个规定的养护期间混凝土都不失水,不失水则养护是充分的,否则就是不充分的,养护越充分则混凝土存在的缺陷就少,不充分则存在的缺陷就多。

5 结语

从生产方(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到使用方(建筑施工单位),只要不断提高企业自身质量意识,设立相应的质量检验监督部门并配备充足的人员,制定良好的可操作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试验员、质检员、搅拌机操作员)的培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1] 张应力.混凝土全过程质量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吴晓辉.浅论预防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J].科学之友,2009 (32):20-24.

[3] 孙以浩,王中华.浅谈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江西建筑,2008(2):57-59.

[4] 江 波,陈太林.浅谈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检测[J].山西建筑,2008,34(3):252-253.

[5] 刘克斌.建立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建筑监理,2008 (6):76-77.

猜你喜欢

原材料混凝土生产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用旧的生产新的!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观点
知识无穷尽
混凝土,了不起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