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胰腺炎的CT分析及诊断

2011-04-13北京市顺义区医院101300虞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胰周淀粉酶筋膜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101300)虞隽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是与胆石症、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酗酒、暴饮暴食、胰管疾病等有关的自身消化性疾病,主要病因为胰管阻塞,胰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和胰腺血液淋巴循环障碍。螺旋CT是目前诊断此类疾病比较可靠的检查方法,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诊断准确率已明显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9月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行急诊CT检查的6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25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9岁。临床表现为急性剧烈上腹痛,可放射到腰背部,伴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尿淀粉酶升高等。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MX8000双排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自隔顶至双肾下极,层厚5mm,螺距1.0mm,重建2.5mm,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注射75~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注射速率0.042ml/min。

1.3 实验室检查 全部病例均做血清及尿淀粉酶检查。

2 结果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0例中,CT表现为胰腺不同程度的肿大,胰周脂肪层模糊或消失,肾前筋膜增厚,胰胆管扩张和胸腔积液。Balthazar[1]A级0例,胰腺大小正常且左侧肾前筋膜增厚者4例;B级26例,都有胰腺局限或广泛肿大,伴有左侧或双侧肾前筋膜增厚;C级10例,其中4例有胸水。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29例,表现为胰腺内点状、斑片状、大片状坏死影、假性囊肿或脓肿形成和胰周积液,4例合并胰周蜂窝组织炎,D级10例,E级19例。

3 讨论

3.1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胆石症、胆管感染、酗酒、饱餐,胃肠或胆管术后等因素导致胆汁和肠液反流,同时胰液分泌增加,胰腺管内压力升高,使胰液外溢,胰蛋白酶原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溶;同时,胆盐激活脂肪酶,引起脂肪坏死,导致胰腺、胰周组织非特异性炎症。病理上本病早期表现为胰腺轻度肿胀、间质充血水肿。随病情进展,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坏死、出血,胰腺内、胰腺周围、肠系膜、网膜及后腹膜脂肪不同程度坏死[2]。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急性胰腺炎分水肿型(亦叫间质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类型。

3.2 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 水肿型胰腺炎CT扫描表现为胰腺体积不同程度的增大,多为弥漫性,增强扫描强化均匀,胰腺轮廓模糊,胰腺周脂肪密度增高,呈网格状改变,并可伴有少量胰周积液。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CT平扫表现为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密度不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坏死区密度降低,出血区密度增高。增强扫描胰腺坏死区无强化,胰腺包膜,肾前筋膜及侧锥筋膜水肿、增厚,胰周脂肪坏死、积液。部分由于积液,坏死组织及蜂窝组织炎继发感染可形成脓肿,如果2~4周胰周积液界限不清时,应怀疑脓肿形成,CT增强扫描脓肿壁可有强化。

3.3 胰酶测定是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金标准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1~2h时升高,24h达高峰,2~5d恢复正常。尿淀粉酶在发病12~24h时上升,下降速度缓慢,持续7~14d。血清淀粉酶大于500U/dL,尿淀粉酶大于300U/dL时应考虑为胰腺炎,当血清钙小于2.0mmol/L,时常预示病情严重。

猜你喜欢

胰周淀粉酶筋膜
CT评估胰周坏死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仅胰周坏死型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Ang-2表达评价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
α-淀粉酶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