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成长小说视角解读《国王的人马》

2011-04-12

关键词:沃伦威利欧文

李 卓

(1.中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083;2.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128)

1 引言

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德文名称为“Bildungsroman”,英文名称为“Initiation story”。它是通过叙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反映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的小说[1]。

罗伯特·潘·沃伦(Robert Penn Warren, 1905—1989)被誉为20世纪美国文坛最博学多才的作家之一。荣获普利策小说奖的《国王的人马》是沃伦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堪称美国文学史的一部经典。虽然评论家们常把罗伯特·潘·沃伦列入“历史作家”中,但其实沃伦主要致力于诠释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分裂社会中对于重塑“完整的人”的探索。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者杰克通过客观报道老板威利的发迹与衰落史,不断深刻地反思和剖析自我,并最终认识自我、重塑自我。小说诉尽了杰克成长的烦恼,展示了杰克从无知到知之的心路历程,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笔者拟从迷失自我、成长的引路人和重塑自我方面深入分析《国王的人马》的成长主题,揭示杰克艰难的成长历程。

2 迷失自我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中往往会出现一个或多个重要的转折枢机——自我的迷失,意味着他或她从“清纯的快乐坠入对人生的困惑与迷惘”[2]。

杰克成长的转折枢机在于他家庭的变故和生活的变迁。杰克曾有过幸福的家庭和快乐的童年。伯登埠头是他回忆中爱的港湾,是小杰克诞生成长的地方。“小杰基从前常常在下午划着船到海湾钓鱼,然后回家来吃晚饭,九点半钟的时候,他跟他美丽的母亲道过晚安,做完祷告便上床睡觉。”[3]但是,杰克六岁时,父亲突然离家出走,抛弃优越的生活转而笃信基督,沿街传道。而母亲频繁改嫁,“继父”对他没有感情。母亲最后一个丈夫竟然和杰克年龄相仿,但志不同道不合,二人毫无共同语言。出于对父亲抛家弃子的怨恨,对母亲用情不专的厌恶。成年后的杰克开始用怀疑、冷漠的眼光来审视周遭的一切,也开始了他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浪子人生。他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生活方向,没有梦想,唯有疏懒散漫。

对于爱情,他曾有过强烈的渴望,那就是他的童年好友、前任州长的女儿——安妮。在杰克心里,安妮纯洁无暇,不容亵渎。他们有过美好的过往和甜蜜的回忆。但是,感情上,杰克深受父母的影响,他自己所信奉的逃避主义人生哲学让他无法理解安妮给她的暗示:“爱情是想办法生活,是寻找一种生活方式”[3]。杰克对未来缺乏信心,安妮也无法理解他的人生哲学。他们分道扬镳,各奔东西。几年后,杰克娶了洛伊丝,可兴趣、行为与处事方式方面的巨大差异最终导致了二人的离异。

家庭的变故和生活的变迁严重影响了杰克,他从天真瞬间坠入迷惘与困惑。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扭曲。他发明了“大睡眠(Great Sleep)”来逃避现实,拒绝承担任何责任。大睡眠象征着杰克自我的迷失。小说中出现了三次“大睡眠”,意为杰克自我迷失的三个阶段。第一次是杰克无法用自己的人生观理解远亲马斯敦的罪恶论,无法完成博士论文,最后只能用“大睡眠”来逃避抉择;第二次是在他离家出走,妻子洛伊丝要求离婚前;第三次是杰克失业时。

伊·谢·科恩在《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中提到:“绝望、忧郁、苦闷和寂寞等心理状态的发现是个性反思和发展的重要标志。”[4]经历“大睡眠”后的杰克,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快乐、活泼,终日与忧郁、空虚为伍,潜藏在其内心深处的孤独自我慢慢浮现出来,一如他自己描述:“我略微吃惊地发现自己在喝咖啡,换钞票,逗女人,饮酒,在水里漂浮。就像个得了健忘症的病人独自在医院玩纸牌。”[3]

根据伊·谢·科恩的理论,“自我”会带给人一种模糊的不安感和空虚感,这种空虚必须通过诸如增长交际需要和提高交际选择性来填补。此时,杰克被穷小子威利坚定的信念和实现理想的干劲所深深吸引。他的言行影响了成年后的杰克,也成为杰克成长之路上的引路人。

3 成长的引路人

成长的引路人是美国成长小说中必不可少的建构要素。芮渝萍在其《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中提到:“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一些人的影响,这些人从正、反两面丰富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认知。”[1]在杰克成长的心路历程中,欧文法官和威利分别扮演着正面引路人和反面引路人的角色。在他们身上,杰克领悟到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处事原则。

3.1 正面引路人——欧文法官

在杰克的青少年时期,欧文法官一直是个在知识和道德上接近于完美的引路人。欧文法官是杰克家的邻居,老伯登的好朋友。他坚强勇敢、学识渊博、和蔼可亲。他也代表着杰克生命中的理想父亲形象。杰克幼年时期,欧文法官教他骑马、开枪、打猎,带他读精装本历史书。尤其是在老伯登出走后,有别于继父们的虚伪嘴脸,欧文法官将他视为己出。在杰克心目中,欧文法官是个了不起的人。欧文法官跟杰克的童年好友斯坦顿兄妹一样,都是心怀使命感的理想主义者。潜意识里杰克认同他们的理念,只是在现实中深陷逃避主义的泥沼不可自拔。因为欧文法官支持威利的政敌,不齿威利的腐败行径,杰克奉威利之命调查欧文法官的过去,企图以历史污点来讹诈法官,让其改变信仰,听从威利的指挥。

杰克最初不愿意接受这个研究任务。但是为了证明法官的清白,推翻威利的实用主义理论,抱持着历史专业学生“求真”的精神,杰克决定深入调查研究。不久后,他发现了多年前欧文法官曾和前任州长为私利相互勾结、贪污讹诈并置人于死地的罪行。调查结果摧毁了杰克心目中的完美偶像,让他非常震惊。因此他不得不接受威利那套关于“人是罪恶的结晶”[3]的理论。

出乎威利党羽的预料,欧文法官敢于承认罪行,但拒绝以此屈服于威利,而是以开枪自杀的方式承担应负之责。从母亲听闻法官死讯时撕心裂肺的哭喊中,杰克突然明白了原来欧文法官才是他的生父,是母亲唯一相爱之人。杰克觉悟到自己不能凭着老伯登的善良度过人生,而应继承欧文法官的坚强、勇敢来面对一切。他不能回避自己在生父之死中应承担的责任。欧文法官之死触发了杰克的顿悟。由此,他拒绝继续为威利卖命、讹诈别人。杰克终于为成为“完整的人”迈出了新的一步。

3.2 反面引路人——威利

小说中,威利出身贫穷,是个致力于社会改革但最终被权力和贪欲腐蚀的人物。他信奉实用主义原则,反复强调世界是邪恶的,人们只能在“恶”中创造“善”。换言之,不管动机如何邪恶,手段如何卑劣,只要目的正确即可。这种理念为他那行贿收买、威胁讹诈的不法手段提供了说辞,弱化了他的不当行为。

早年,威利并非是个纯粹的实用主义者,而是个一心改革世界拯救人民免于苦难的理想主义者。他充满活力,也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是那些成就背后潜藏着人们难以察觉的肮脏交易和违法行为。

威利是个悲剧人物。为了弥补之前的罪行,他决定履行自己执政为民的承诺——修一所真正为民服务、不为腐败所玷污的医院。但是,由于他此举未让随从达菲获利。在被达菲挑拨与亚当的关系后,威利被亚当刺杀。亚当也随即被威利的保镖枪杀。

杰克在威利身上找到了他渴望成就的自我,找到了自己生活中所欠缺的果敢和毅力。他不顾亲友的反对,毅然加入威利的班底,成为威利忠实的追随者和打击政敌的爪牙。杰克明白自己所作所为并非善举,但“大睡眠”和逃避主义为他提供了保护伞。他坚信这些恶事与己无关,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更不愿意去探究威利的善恶理论是否可行。杰克期待用“大睡眠”的方式来代替现实生活中的抉择。其实他是愿意正视现实的。他试图回到动物状态,以结束来开始新的生活。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大睡眠其实是一种渴望回归的“内子宫存在”(intra-uterine existence)[5],这暗示着杰克潜意识里缺乏安全感,暗示着他对新生活的渴求。威利和好友亚当的死再次迫使杰克面对现实。他意识到是自己促成威利和亚当的合作,自己对二人之死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而威利在临终遗言中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的悔意。这让杰克发现,威利是伟大的,因为他最终觉醒了。这也让杰克认识到重塑自我的必要性。

4 重塑自我

沃伦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真知,真正地了解自我和世界,认识到自身和世界的局限性,从而努力完善自己和整个世界”[6]。而在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中,对内的省视不可或缺。

杰克在寻求真知的过程中,通过发掘他人的人性污点而内省,进而惊觉自己其实也是满身罪孽。在一系列的变故发生之后,杰克开始有意识地脱离逃避主义原则,学会从其他视角来认识自我。失去童真与自我的杰克在威利身上找到自己长期渴望但缺失的奋斗精神和抗拒挫折的战斗力,现实主义者威利成为理想主义者杰克的精神之父,他填补了杰克父亲离家后留下的空缺。杰克获悉旧情人安妮成为威利的情妇而深受打击,虽然他知道安妮是为了替父亲赎罪才委身于威利的。但是他无法接受这种承担责任的方式。他心中唯一的美好与纯洁就此消失了。他原本不想面对现实,打算再次逃避,但母亲的“哭”让他警醒了。杰克发现世上还是存在持久的真爱。他所认为的“没心肝的女人”[3],他那冷漠无情的母亲,其实一直在默默坚守心底那份真正的爱,这也彻底唤醒了杰克麻木的自我。他意识到威利的宣言也许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意识到自己无法逃避责任。

威利和亚当的死再次逼迫杰克面对现实。而之后达菲的言行更是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也未必清白。欧文法官虽然犯过罪,但他是个不愿随意祈求怜悯的男子汉。威利虽然犯过错,但他最终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不失伟大。通过不断地剖析自我、认识自我,杰克发觉到身边的朋友一直都在捍卫自己的信念,都在为理想而奋斗,不管生前如何,在最后,他们都用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对于人生和责任的态度。亲友死亡和离开让杰克终于意识到自己此前所奉行的虚无主义宿命论是多么的荒谬、可笑。他也觉悟到世上善恶并存,一个人只有承认自己的罪行,并且勇敢地承担责任,他才能成为“完整的人”。最终,杰克回到伯登埠头,回到成长的起点,与安妮结婚。“走进动乱的世界,承担起时间的可怕的责任”[3],与安妮一道谱写人生的新篇章。

5 结语

杰克的故事是寻找自我的故事,这个自我是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自我。正如故事结尾时所述“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往昔及其一切包袱,就没有未来;如果你能接受往昔,你就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你只能从往昔的时光中创造未来”[3]。沃伦的人生观、道德观贯穿故事的始终。正如他在小说中借用马斯敦所宣扬的,“人皆有罪,人必须勇敢地承担责任,才能得到自我的救赎”[6]。沃伦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20世纪美国南方社会的现实,深刻诠释了其道德观和人生观。

[1]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芮渝萍.文化冲突视野中的成长与困惑——评波·马歇尔的《棕色姑娘,棕色砖房》[J].当代外国文学,2003,(2):102~108.

[3]罗伯特·佩·沃伦.国王的人马[M].陶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伊·谢·科恩.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M].佟景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5]Cleopatra, Sr. The Novels of Robert Penn Warren[M].New Delhi: Associated Publishing House,1985.

[6]陶洁,译者前言[G]∥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Warren, Robert Penn. All the King's Men[M].New York: Time Incorporated,1963.

[8]吴瑾瑾,罗伯特·潘·沃伦的故土情结与文学创作[J].当代外国文学,2008,(1):45~50.

猜你喜欢

沃伦威利欧文
WILLY THE DREAMER梦想家威利
拉长时间的公平
威 威利 温基
梦想家威利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控球大师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大器早成
威力和他的自行车
变脸 凯里·欧文
美国沃伦·阿尔波特基金奖概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