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关问题的探讨

2011-04-12

关键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郑 凤 华

(黑龙江万力木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设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构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规对企业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企业适应新的竞争形势、防范经营风险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各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结合本企业或本系统的内部会计制度规定,建立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范经营风险和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内部会计控制。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出了提示性规定。1996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出了与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关的问题。200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2001年至2003年,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法规,涵盖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各个方面,标志着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日臻完善。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由财政部牵头,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参加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规范。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日趋规范,并形成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包括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独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混合产权结构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三大类。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因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政府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管理者,使企业的会计人员身兼二任,既代表国家利益对企业实施会计监督,又代表企业利益对内部的经济业务实施会计监督,往往导致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督流于形式,导致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挥霍、损失浪费和贪污现象严重,这是当前急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问题。独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因业主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独享企业全部的经营成果,并承担自己的经营失败责任,加之大多数以家族企业形式经营,依靠亲情和道德力量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效率较高,大大地防止了企业资产、资金的流失。混合产权结构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因所有权与经营权在同一法人组织中完全分离,股东委托职业经理作为代理人负责经营,并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对多级权利进行相互制衡,使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健全、程序规范、资料齐全、效率提高,有效地控制企业经营者的权利使用,是最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企业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不重视对企业会计的控制,法律意识淡薄,为了方便使用和挪用公款,设置明、暗两本账,甚至多本账,利用小金库挪用、占用、贪污公款,大肆进行商业贿赂,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相互勾结、通过工程、项目回扣等手段非法侵占企业资金,导致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合理。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控制体制不合理,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当,业务交叉,职责不清,没有严格执行会计有关规定,致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3)内部审计控制薄弱,缺少客观性和独立性。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内部审计结果多是在企业负责人的授意和命令下做出的,内部审计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事实上有不少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由于领导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一是风险意识淡薄,对风险的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空位;三是一些企业领导往往凭经验、感觉进行企业经营决策,缺少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因此,我国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企业资信度不高,企业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需要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借以提高企业防范风险能力。

(5)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会计控制监督体系不健全,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有的企业出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不符,资金管理混乱。同时,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到管理者干预或利益的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办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无法履行。

3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3.1 深化改革,健全机构,提高认识,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创造良好的环境

目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之所以流于形式,是因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少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合理的组织机构,缺少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首先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前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决定企业能否正常运转和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制度。企业应当建立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股权关系和股权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有机协调,确保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行使权力。其次,构建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机构,明确职责和工作程序,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强化职责分工和程序控制,为控制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再次,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管理层和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的素质,提高其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3.2 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做好会计控制的基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会计事项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预算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会计资料的内部审计制度、人事任免中的回避制度、人员定期轮岗制度等。一是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是按照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进行内部稽核,并实行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即钱账分管制度,凡是涉及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三是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决策和执行程序中应体现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四是建立完善预算制度,成立由董事会、经理层和预算管理委员会组成的预算管理组织。董事会负责预算方案的制定,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控制工作,确保预算指标的科学、可行,增强预算的约束力。五是建立财产清查制度,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组织程序,对账实不符的问题按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保证会计数据真实、完整。六是内部审计也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实行控制和再监督,应当形成制度化、程序化。七是实行回避制度,单位领导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单位财会机构负责人和财务主管,财会机构负责人、财会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担任出纳工作。八是会计岗位中的出纳、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债权债务核算、工资核算、收入、成本、费用核算等岗位应当定期轮岗。

3.3 加强内部审计,强化会计监督,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断完善

首先,企业应合理定位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于企业其他部门,直接向股东大会及董事会负责,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不仅审计会计账目,而且还包括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公司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且逐渐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改善内部控制的缺陷,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

其次,依据我国《会计法》、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企业应在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职责权限的基础上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将失误、舞弊等问题控制到最低限度。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定期与不定期进行企业财产清查,确保财产安全与完整;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总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强化会计监督,构建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3.4 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内部会计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降低和控制风险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最终目标,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就必须做好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首先,增强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树立风险管理意识首先在高层管理者中建立风险意识,并逐渐向企业分支机构、各部门的中层管理者推行内部风险控制意识,使每一个员工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其次,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明确职权和职责,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开展风险评估,做好风险管理各项工作。再次,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一是实施风险权限管理,规定操作人员的风险权限;二是建立风险控制责任制度,明确各当事人在事前、事中、事后各自不同的风险控制责任;三是建立企业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风险的预测,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实行风险动态管理。

总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加强和改进的重要问题。虽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经过了多年的完善和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内部会计控制问题,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和方式,从营造内控环境、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审计监督、防范经营风险、规范内控程序等方面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实现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刘慧.关于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状的探讨[J].财经监督,2009,(3):48~49.

[2]郭建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研究,2009,(19):58~60.

[3]樊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导刊,2009,(1):63~64.

[4]张彩平.关于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1):143.

猜你喜欢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关于粮食企业如何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之我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