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俄语专业写作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1-04-12

关键词:俄语任务驱动驱动

刘 春 梅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1 高职俄语专业写作课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中学教育中俄语语种教学的大量缩减,高职院校俄语专业的学生多为俄语零起点。这一现实状况给写作课程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我们既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又要让学生学有所用。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俄语写作课程,词汇量问题、语法问题、语言组织问题接踵而来,现实的情形往往是学生知难而退,对写作课程的学习兴趣日渐淡薄。

现行的俄语专业写作教材多为本科系列,教材设置难度大,专门的高职高专俄语专业写作教材则根本没有。传统的范文学习与背诵,仿写,教师批改等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存在很多的弊端。这就需要我们专业教师在教材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下工夫。笔者在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俄语写作课程的特点,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针对俄语写作课程的创新与实践。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专业俄语写作课中的应用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念解析

众所周知,在诸多的教学模式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施教的过程中依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首先营造氛围,创设任务所需要的情境,随之教师引领学生在特定氛围的感召下,借助问题动机的驱动,紧紧围绕所设定的任务活动中心来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积极性,让施教过程成为学生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使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为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开放式的任务和过程来激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和交流。学生的任务具体、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既解决了学习中的盲目性、不确定性,同时又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2 基于写作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流程是:

营构特定情境氛围

确定明晰教学任务

协作探索共同完成

总结归纳拓展任务

下面基于写作课程教学,以日常事务性公文“Обиходно-деловые бумаги”写作中的申请“Заявление”为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落实到俄语写作课设计流程。

2.2.1 营构特定情境氛围

作为教师在营构任务的特定情境时,应针对教学任务尽可能设计契合学生心理特点、科学有序、难度适宜的系列问题,一定要考虑好任务的量度和难度,用梯度铺设的方法来提高任务的终极达成度,还要注意在教育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及时引领学生把各个研究小组讨论结果加以有效筛选,以确保教学任务最终完成。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营构任务的特定情境时,切记要保证所营构的情境氛围能诱发受教育者的认知冲突,并且能够使得学生内心拥有良好的认可度,从而在润物无声中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习兴趣,一步步把学生带入与所设定相关的情境中去,进而使学习更为有效。所以,我们强调任务的特定情境创设,是一定要以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授课内容为基础,而且要进行科学而详尽的分析,从而成功铺设良好的情景氛围。

2.2.2 提出写作任务(发现式学习)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作文范例学习,分析写作要素,即向学生展示俄文“申请”的原文:

Декану математического факультета

От студента 2-ого курса Малышего И. А.

Заявление

Прошу разрешить мне перенести экзамены по немецкому языку и истории России 20 века на сентябрь 2003 г. В связи с тем, что я болен воспалением дёгких и долгое время находился в больнице.

Прилагаю справку врача.

Малышего И. А.

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申请”范例学习并独立完成教师提出的下列问题:(1)俄文“申请”的格式。(2)俄文“申请”固定用语和涉及的语法项目。(3)俄文“申请”的行文特点和用词特点。

2.2.3 明确问题,分析任务

自主学习,设计写作流程,完成任务——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俄文“申请”的写作,各组题目各异,诸如:“学习申请”,“事假申请”,“病假申请”,“延期申请”……

学生依据步骤二的学习,明确申请的基本写作方法。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写作相应题目的申请的前期准备工作:确定称呼语和落款,搜集词汇和固定用语,确定格式。

对于教师而言,在施教的过程中针对学情提出任务,并初步分析任务,接下来的工作如果就变成引导学生得出教师预定性的答案,也就是说学生的思路完全是沿照着教师的思路来进行,那么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会被完全地限制在教师的所构建的思维模式之中,学生便不可能主动地学习,进而他们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受到限制。所以,氛围情境的营构和任务的合作探究环节,应该尽可能地启发和激励学生调动起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任务研究历程中所呈现的问题,于是在研究中学生提的问题越多、越深刻,其思维的活跃性便愈强烈。在一步步的推进中教师通过学生所提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能够及时了解参与学习的学生的思维动态,立足于这样的基础,教师在和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便可以达到“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即有铺设、有交流、有碰撞、有提高。

2.2.4 合作探索完成任务(评价性学习)

在教学中,当教师明确布置好任务后,比较良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讨论或组内自学或组间合作探究来共同完成任务,而绝不应该全部由教师来布置和安排。教师在做了必要的铺设和交代以后,就应该尽可能快一些地将任务明确交给学生来单独或合作完成。所以,任务的选设一定要有可操作性,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入手点在哪里,明确自己在每一个阶段将要完成什么类型、什么程度的任务。

具体落实到写作课程教学中,本环节设置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定申请书的写作格式和内容独立完成小组的初步任务。进而将各组完成的俄文申请书公布在黑板上,由学生和教师分别对各组的答案进行成果的评价,即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各组相互点评,找出错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性点评。

此环节要注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有所限定的。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不要忽略教师作为平等之中的首席所应负的职责。对于某些必备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并加以巩固;对于某些必备的技能则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及时完成任务。在创设任务特定的氛围情境时,教师应立足学情选择特定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完成的目标联系起来,要设置难易适度并且有助于学生夯实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问题。

2.2.5 总结点拨拓展任务(再认识学习)

对任务进行再认识——依据教师和各组同学的点评意见,修改各自的申请,总结写作申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将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新题目的申请作为本次任务的课后作业,这便是延伸性的任务。要想实现这一拓展性的目标,我们应该为当前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一个小而巧的角度,积极着眼于与当前任务目标有直接关联、让学生感兴趣且有能力实现的问题,努力营构出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境界,使得学生有迫不及待之感。让学生充满兴趣去继续学习。从而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这种拓展性的任务延伸性安设得恰到好处,把教学效率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此处要强调的是,教师要进行跟踪和检查,一定要有掌控性,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效果。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记录,并进行相应的辅导。

3 “任务驱动”模式的写作课程课堂教学,要植根于写作课程的基本教学法

3.1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俄语写作能力,还要通过大量的语言材料的阅读来培养语言表达和组织的能力。中国有句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因此要通过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俄语的表达习惯与方法,从而避免用汉语的表达习惯去写俄语的文章。教师应当指出短文中的俄语表达习惯,让学生了解、识记。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准确、灵活、生动地用俄语来表达思想,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写作手段。

3.2 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累的重要意义无需赘言,所以说,在日常学生俄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写作素材的积累,不容小觑。在阅读过程之中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去主动地积累,把常用的类型句以及精彩的语段抄录下来,记录在笔记上。长期坚持,学生就可以把自己阅读过程中所得到的好的素材经过自身的消化、吸收、重组,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汗水,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进而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优美、恰当的词语便可以信手拈来,语言习惯里中国式的句式也就会相应减少,写作水平便可不断提高,以至于拥有趋于俄语表达、行文规范和叙述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作起俄语作文来也就生动而自如了。

3.3 培养学生“提纲挈领式”的写作习惯

行文之时,我们总强调“纲举目张”,也就是说一定要有一条清晰的脉络,这条脉络便成为学生写作的纲目性的引领。身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提纲挈领式”的写作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写作文前用俄语列好提纲性的要点,这样就可以使文章有更加分明的层次感,也使得文章的中心更为明确、重点鲜明而突出。提纲性的要点就已经构建起所要写文章的框架,进而就可以在已有的所列提纲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将要点扩展开来,连词语成句子,连句子成语段,再加上必要的修饰词语、连接词语,同时注意段落间的主次关系,然后稍加整理便可以打造出一篇较好的作文。当然,我们仅仅是以此为手段,绝不是以此为目的,在循序渐进中引领学生努力达到质的飞跃。

针对高职高专俄语专业写作课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任重而道远,教师必须将传统与新型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立足校情、学情,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地实施,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1]刘林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4,(6).

[2]邵晓霞.利用“任务驱动”实现外语“研究性学习”[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5).

[3]毕春苗.“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6).

[4]季元龙.俄语写作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俄语任务驱动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