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体分析应用到泛读教学的探索

2011-04-12于珊珊

关键词:文体学文体层面

于珊珊 甄 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文理学院英语系,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泛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所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泛读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并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而文体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体的语言选择特色进行分析,从而对该文本进行评价和赏析的一门学科。将文体分析与泛读课教学结合起来既有助于学生的有效阅读,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和学生的阅读进行客观的指导。本文拟讨论将文体分析运用到泛读教学中的可行性问题及其在泛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 文体分析及其对泛读教学的作用

将文体分析知识应用到泛读教学中,就是把文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明确的文体分析,它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仅仅局限在词、句的表层意义上,而是以话语为基本单位,从语音、词汇、句法、语法、语境和语篇层次几个方面分析文体,研究话语的结构、句子的排列、句际关系、会话结构、语句的指向性和信息度,句间的衔接和语义上的连贯等;最后还要上升到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等深层意义的把握。文体分析克服了传统逐句分析讲解的泛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文体学的基本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字词的水平上升到篇章的水平,培养学生篇章处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阅读时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阅读目的采用不同阅读速度;使学生学会以欣赏、批评的眼光去阅读文学作品,能够区分和鉴赏不同风格作家的作品。

通过在泛读课中引进文体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字词的水平上升到篇章的水平,培养学生篇章处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阅读时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阅读目的采用不同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观察、区分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以欣赏、批评的眼光去阅读文学作品,能够区分和鉴赏不同风格作家的作品;最终能够提高学生对泛读课的重视。

2 文体分析与泛读教学的结合

2.1 文体分析的具体分析层面

将文体分析理论应用到泛读教学中,首先要介绍文体分析的不同分析层面。第一层面语音范畴。语音层面的文体特征属于英语语言的表层特征,主要的语音文体特征为头韵、押韵、协韵及拟声等韵律模式,张德禄在探讨语音层面的文体效果时,深入细致地分析了音位、音节、音步和调群四个阶级的文体效果。在泛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分析语音的文体特征可以挖掘语言的美感,理解语言的艺术魅力。第二层面为词汇分析。虽然大多数英语词汇本身没有文体特征,仍然有少数词语能够体现出生动的文体特征。作者的选词和文体密切相关,它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写作风格。反之亦然,读者可以通过对词汇的文体分析判断出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态度。第三层面为句法分析。当从句法层面分析文章时,教师应该关注文章作者表达方式的前景化特征暨修辞手法,如明喻、暗喻、委婉、夸张、反语、拟人、双关等。同时,句子的结构形式和排列方式是变化无穷的,这种变化取决于它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交际的需要,从句法层次分析文章有助于更近一步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及文体效果。第四层面为语法分析。以文体特征为基础的语法分析不同于传统的语法成分分析,而是偏重于分析文章中特殊的语法变异,这种语法变异是作者为突显某种语言现象而故意使用的。第五层面为语境分析。语言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流工具,有效的语言活动总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在分析文章的特殊语境时,我们主要从三个角度——语言学角度、文化角度及认知角度来分析,同时还要结合构成马利诺夫的情境语境的三个变项——语场、语旨和语式来分析。通过语境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文体意识,提高学生对各种文体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第六层面为语篇分析。语篇是指交际中完整的语言材料,它包括了所有形式和文体的语言材料。在泛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语篇模式理论确定所学文章的文体,引导学生根据相应文体的语篇结构来分析文章逻辑层次,其中包括分析文章语篇的组织结构、联系手段、篇章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使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2.2 文体分析的实际应用程序

在泛读教学中应用文体分析理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阶段、课上阶段及课后阶段。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出相应的预习工作,例如查找生僻单词和搜寻文章相关背景知识,这样在课上分析过程中教师不会关注单词和语法的讲解,学生也不会浪费时间来猜测单词的意思,从而专心分析文章文体。这样才能做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课上分析阶段,教师首先应提出跟文章主题有关的问题以便学生讨论,经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些准备活动既可以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也可以消除学生由于对背景知识误解所导致的理解障碍。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基本结构,此时学生只需注意每一段的主题句及相关细节。接下来,教师可以正式开始对文章进行文体分析。教师首先应该对整篇文章进行文体分析,之后要求学生做些简单的文体分析。我们可以根据阅读目的从语音、词汇、语法、句法、语境及语篇方面对文章进行文体分析,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找到每一个层面的前景化特征。课上学生还可以针对不同文体进行讨论,因此在以文体分析为基础的泛读教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热情更大。

在课后阶段,学生应该多做一些关于文体分析的练习,如意译文章、重写句子或段落、创造一些具有优美文体的文章。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文体知识并提高英语水平。

3 结语

随着文体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文体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以文体分析为基础的泛读教学为我们提供越来越灵话的教学方式。如何将文体学分析方法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上也将是学者和教师们关心的话题。教师向学生讲授一些文体学的知识可以使学生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语言特点,熟悉各类英语的功能,在正确使用英语的基础上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1]陈其洪.从文体学的角度探索英语泛读课的改革[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4).

[2]徐有志.英语文体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晓劲.文体分析在大学英语泛读课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8,(5).

[4]张德禄.文体与形式[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5]曾齐修.一项将文学文体学应用于大学综合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猜你喜欢

文体学文体层面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近期认知研究对戏剧文体学的启示
文体家阿来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