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力理解中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应用

2011-04-12孙瑞云林青红

关键词:听者语篇听力

孙瑞云 林青红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英语学习者听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得到广大英语语言研究者与教师的普遍认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不尽人意的地方。一般认为, 听话者对语言输入的处理是主动的,由于听力过程是一种内部的心理过程,为保证信度,研究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笔者以亲身的英语听力教师经验,着眼于东北林业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及三年级学生的具体听力情况,将就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为出发点,具体分析影响学生听力理解效果的因素,探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教师从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加以分析。

1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1.1 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前期输入

背景知识包括词汇、文化、相关话题内容等等的前期输入,背景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听前对语音材料的正确预测,听中的快速理解,和听后的准确输出。实践证明,学生对熟悉的话题的理解力和感兴趣程度都要高于陌生的话题。

在听力理解中,每个范畴的听力材料都会涉及其领域特有的一些专有名词或相应高频词汇,如果听者能提前得到足够的词汇输入,并在其涉及到的话题上加入文化的导入,听力效果必然会事半功倍,学生也会得到学以致用的快感,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2 听力材料的选择

对于不同的听力材料,学生的听力效果也会不同。听力材料本身的特点,如语音、语速及句法结构等都会对听力理解产生影响。

语音对听力效果的影响最明显表现在对各地英语口音的分辨上。例如,学生往往对英音和美音有较高的敏感度和识别度,而对澳洲口音、非洲口音或是印度口音则望而却步,听起语音材料也是一头雾水,似是而非。

语速对听力的影响显而易见。语速过快,听者还未能反应,这样就必然影响对话语的理解;而语速过慢,又容易分散听者的注意力,引发厌倦心理,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对听力能力的培养也不利。所以,在对听力材料的选择上,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和语速的语音材料很有必要。

中国学生对句法的掌握普遍还较好,对听力材料句法的快速反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听力理解的速度和质量,然而,在具体教学中看到,学生对细节性问题的回答远远好于对全面概括性问题的回答。由此可见,学生对语篇的全局掌握能力还有待加强。

1.3 学习者的自身特征

学习者特征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及情感因素,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指的是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水平。对于那些语言功底扎实,认知能力完善的学生,在听力中会更加得心应手,对付自如。听者对听力内容的渴求程度也会制约听力的效果,如果学生在听力前受到相应的鼓励或推动,他的听力热情及自信心就会有所提高,听的效果也会相应提高。

2 学习者策略的使用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听力理解是听话人对听觉的语音材料进行主动的选择的信息加工,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方面,对语言信息的加工处理主要有两种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对听力过程产生影响[4]。

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指对输出信息或语言材料进行分析,通过考虑如何贮存和检索信息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元认知策略(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指利用认知过程的知识,通过计划、监督和评估理解来管理语言学习过程[2]。在实际训练中,这两种策略的交叉使用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1 认知策略

(1)推理。根据背景知识及语篇特点推测听力内容。

(2)联想。把已知内容和新信息联系起来,在符合逻辑范围内展开创造性想象,补足空白。

(3)形象。利用实际形象表达信息。

(4)总结。归纳总结中心思想。

(5)翻译。逐字翻译。

(6)迁移。利用母语对外语的正迁移学习语言。

(7)重复。跟读。

2.2 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听前预览主要思想,以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困难。然后集中注意力,忽略无关干扰信息。再就是有针对性地注意关键词或特殊语言标记,帮助完成听力练习。最后是自我管理,了解完成听力任务的环境及需要的条件,并创造条件,完成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2)监控策略。在听的过程中,监控自己的理解,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3)评估策略。评价语言的产出,并总结经验,调整学习策略[3]。

Anderson将听力过程理解为感知、解析和运用三个阶段的微过程[1],涉及筛选、记忆、储存、处理等诸多因素的对意义进行构建的语篇认知过程。这三个阶段既是相互联系又是循环往复的。在感知阶段,听话者将所听到的语音信息进行指向性和有针对性的筛选,将所需信息储存在短时记忆当中;在解析阶段,听话者将短时记忆中的语音串切分成从句、短语、单词或其他语言单位,并在大脑中迅速反应,建立语篇概念框架;在运用阶段,听话者借助之前已存在于大脑中的背景知识与语音输入的新知识相联系,对听力材料做出正确的理解。

3 教师的作用

3.1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背景知识输入

如上所述,听力理解过程也就是听者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与输入的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提高听力水平,听力认知结构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如果能提前掌握相关话题的关键词汇和相关信息,听力效果会事半功倍。

以2011年VOA中的一段关于泰国新任总理英拉的新闻为例:

Tuesday’s address was considered a milestone for Ms. Yingluck’s Pheu Thai Party, but its impact was overshadowed by a new controversy involving her brother, Thaksin Shinawatra. The former prime minister was deposed in a 2006 coup and remains in self-exile to avoid a two-year jail sentence for abuse of power.

在听新闻前,若学生对泰国的时事比较了解,并对一些词汇,如exile, coup等掌握较好,听力的难度会大大降低,听力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3.2 提高学生宏观的语篇观念,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信息处理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对于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通过对语音、词组、句子的理解再到语篇的“自下而上’的过程,而对于从背景知识开始,以它们来预测、推测、筛选、吸收和处理输入信息的能力还较弱,语篇宏观理解分析能力不强。O’Malley等研究表明,有效的听者更善于运用“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和推理等认知策略。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这两种方式的共同使用,培养学生预测、筛选、迅速抓主要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把泛听和精听结合起来,各有侧重。在面对一个比较长的听力材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听力第一遍先抓住信息梗概,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语篇的宏观意识培养起来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精听,逐词,逐句,对听力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各个击破。

3.3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听力过程对听者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要求较高,而面对篇幅较长,相对有难度的听力材料来说,对听者又是一个耐力的考验。因此,如何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愿意并且认真努力地去练习“听”,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为摆脱听力课堂沉闷的气氛,教师可以在选择听力材料时适当加入视觉支持。实践证明,同样的新闻,视频格式比单纯的音频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视觉信息的辅助下,学生的听力效果也更好。

3.4 听力训练中,让学生接触各种英语口音,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和焦虑心理

学生在听力的准备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抵触情绪和焦虑心理,在听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分析原因,这种焦虑首先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不自信,很多学生在听力前就已经开始忐忑:“我的听力不好,老师要是提问我,我回答不上来怎么办?”建议教师在开学初就向学生灌输一种理念,听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听力课堂上,学生的任务就是集中精力去听,放下心里的包袱,课堂是练习听力的平台,而不是竞技场。

对英语的各种口音不熟悉也是造成听力焦虑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练习不够造成的。学习一门外语的最佳途径是“exposure”,而就中国的具体情况,学生想学好英语,就要主动地去找资料,去练习。除了英国英语、美国英语,还有澳大利亚英语、新加坡英语、非洲英语,都应该去接触,尝试去听,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口音英语的音频,让学生辨别这是哪个国家的英语,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听力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听力水平也会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的元认知和认知策略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解决此问题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应从心理、学习策略的应用及语篇认知概念的引入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

[1]Anderson A & Linch T. Listening[M].Ox 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535~540.

[3]O’Malley,J.M,Chamot,A.U, & Kuper L.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89,10(4):418~437.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潘裕高(译).二语习得中的听力策略[J].国外外语教学,1992,(2).

[6]蒋祖康.学习策略与听力的关系——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分报告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

猜你喜欢

听者语篇听力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劳工(外二首)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三人成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片谈语言交际中的空位对举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