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理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和原因分析

2011-04-12

关键词:理科毕业设计大学生

韩 海 燕

(长春大学 理学院,长春 130022)

理科大学生是未来的理科人才,是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几年,随着我国理科大学毕业生数量的迅速增加,理科大学生就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理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双向选择。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往往把应聘者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理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将来就业的难易。加强理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其顺利就业成为当前高等理科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要加强理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必须了解当前理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分析其原因,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应的培养对策。因此笔者就当前理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分析其原因,希望能为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培养理科大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为深入了解当前理科大学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和原因,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理科大学生就业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期刊资料和书籍,以及理科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学术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等百余篇;通过调查访问法,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工作处分管大学生就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所在理学院分管大学生就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辅导员,及理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和即将毕业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发现,高校目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进行了培养,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对于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理科大学生而言。笔者整理了调查研究结果,并将当前理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概括如下:

1 固守传统观念,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种认识不足来自三个方面:学校、教师及大学生本人。首先,学校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认识不到位。部分高校对理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简单化,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的过程设计,认为理科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没有当做重点列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其次,教师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不重视。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总是喜欢高知识型的学生,也就是那些文化课优异,考核不缺勤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平时自由散漫、不拘一格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很强的学生却评价很低,总觉得他们不听话,喜欢别出心裁。教师的这种思想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压抑着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最后,理科大学生本身对其实践能力重要性缺乏认识。理科大学生专业特点决定其自身素质不全面:部分学生一踏入高校的殿堂,就有“大功告成,该放松放松”的思想,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更不会有意识地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因此,这部分大学生在经历了碌碌无为的大学四年时光之后,由于自身的实践能力缺乏,就业成为一大难题,有些人由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继续在社会上无所事事。

2 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严重失调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只重视学生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为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比例严重失调,专业课的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严重失调。理科大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实践课时很少,一学期只有一到两周的课时,有些专业甚至没有专业实习,只是在大三、大四年级安排了必修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实验学时所占比例很小,与理论学时大致为1∶8的比例。在国外,法国的一些大学,每讲一节课都要配备2~3节的指导课或实践课,另外还针对理科学生比较普遍地开展设计性实验,强调和重视理科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我国当前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与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3 课堂教学方式传统陈旧,不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美国的一些大学中,主张并实行由学生独立地设计学习过程,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法国的一些大学,教授在大学并无考勤制度,但指导课(讨论与辅导)却有严格的分班定员和考勤。对比中外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显然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大学生已经是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个体,我们需要做的是激发他们这种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去深入思索[3],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而我们高等学校目前的教学活动多数还是上大课,一、二百人听讲,辅导课多半还是“答疑”性质的。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当然会缺乏生气,也会束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4 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我国高校大部分教师源于各大高校的大学本科生、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直接由学校走进学校、从课堂走进课堂,不像国外大部分教师那样有在企业工作或培训的经验。这些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他们在教学上偏重于理论传授,即只善于讲授书本知识,但缺乏实战经历,无法驾驭实践技能教学。这些教师即使是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也只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致使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成为一个薄弱环节。在现有的教学计划安排中,缺乏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使专业教师缺乏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压力,而部分有丰富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缺乏就业竞争力[4]。

5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效果不佳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理科大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发展理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依靠学生的独立钻研,并辅之以必要的辅导,启发,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和培养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得到提高与较全面的锻炼,在学生由学校走上社会的关键时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5]。但据笔者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成为高校一些理科大学生最悠闲的一段时间,而另外一些大学生为了增加“工作经验”,选择做家教、业务员等兼职,还有一些学生整天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试,仅仅是为了得到一纸证书方便日后找工作。如此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流于形式,完全违背了高校开设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的初衷。

6 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活动的需要

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依托,是理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和阵地,是理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有效保障。但目前来看,与在校大学生人数比较,各高校实践基地普遍不足;与在校大学生层次比较,各高校实践基地缺乏梯度。另外,一此实践基地的专业相关性不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不到有效的作用,致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普遍缺少相应的硬件和软件。因此,高校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势在必行。

总之,当前高校理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其形成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只有以就业为切入点,使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的实践观念更贴近社会实际,不断加强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改革课程设置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断加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掌控,完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会取得良好效果。上述观点笔者将会在另一篇文章“以就业为导向的理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中论述。

[1]李同卓,张洪良,邓珊.从实践能力培养谈大学生就业问题[J].科技教育创新中国科技信息,2009,(19):253~254.

[2]李玉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培养探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30(5):102~105.

[3]欧立光.提高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三个关键[J].科教文汇,2010,(6)(下旬刊):16~17.

[4]王军,岳承君.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途径与保障机制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33(6):134~136.

[5]杨武成.提高毕业实习(设计)质量,增强学生工作技能[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8(6):34~36.

猜你喜欢

理科毕业设计大学生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大学生之歌
不服输的理科男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