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11-03-30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4期
关键词:卧位裂孔卧床

葛 英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高州 525200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以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多见。围术期根据视网膜脱离的不同部位采取有效的体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1]。2007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对7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观察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7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25~66岁;左眼40例,右眼36例。将全部入选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情况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干预

两组手术复位主要采用采用巩膜扣带术、环扎术、玻璃体腔内注气及硅油注入等手术方式[2]。同时对照组根据医嘱和病情需要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有效地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

1.2.1 心理护理 视网膜脱离发病较急,视力突然下降。患者入院时工作和家庭等事务往往来不及处理,从入院到手术的时间短,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特别是担心手术后视力的预后,易产生悲观、焦虑的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细致地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目的以及术前卧床休息、术后保持相应卧位的重要性。并将手术成功的例子介绍给患者,解除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3]。

1.2.2 围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术前绝对卧床休息,限制头部及眼部活动,并采用特定的体位和头位,使裂孔及视网膜隆起明显处位于最低位置。对于不同位置的视网膜脱离应采取不同的体位:①颞侧视网膜脱离者,应向患眼侧侧卧位;鼻侧视网膜脱离者,则向患眼对侧侧卧位;周边部视网膜脱离者也取侧卧位[4]。②上方视网膜脱离者,尤其是上方的球形脱离,可在肩部放一枕头,使头部放低。③下方的视网膜脱离,取高枕卧位,或坐位,以使头部抬高。④后极部、黄斑区裂孔、视网膜漏斗状脱离以及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者,取平卧位。(2)术中护理:术中通常取仰卧位,颜面向上便于手术操作。对于全麻手术操作时间较长者,应注意观察腰背部皮肤情况,以防压伤。(3)术后护理:术后体位以使裂孔处于最高位为原则。患者从手术室回到病房,搬动患者时应特别注意移动的方向,应顺着裂孔的方向,使头部从后向前转动,也就是顺着裂孔瓣粘附的方向,移动后在床上采取相应的被动体[5]。根据视网膜脱离的部位及气泡大小指导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其顺序为俯卧位、低头半卧位、仰卧位。术后1周内如果患者不能坚持俯卧位,可以采取前两种卧位姿势交替进行;每个月不少于16 h;如术后并发眼内出血,应避免平卧位,取半卧位。

1.3 观察指标

解剖性复位、功能性复位、复发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应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功能性复位比率高、复发率低,护理满意度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通过手术封闭裂孔,使视网膜达到解剖和功能复位至关重要。手术前后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也非常重要。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使裂孔处于最低位置,一方面减少液化的玻璃体进一步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6],另一方面避免视网膜下液因重力作用而移动,使视网膜脱离的范围扩大。同时限制眼球运动,使玻璃体腔的液体进入视网膜下明显减少,并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使视网膜脱离范围减小,从而达到促进视网膜复位的作用,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向患者说明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充分理解和配合。由于视网膜脱离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做好基础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基本保证。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安排好患者的饮食起居,协助好大小便的处理及定时做四肢活动,腰背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因卧床时间过长所带来的不适。定时给患者播放新闻、音乐、读书报等,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增加患者的愉悦感[7]。护士要加强病房巡视,多与患者交谈,对于患者的要求及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体位配合,加强病情观察。采取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降低了因疾病和治疗带来的不舒适感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功能性复位比率高、复发率低、护理满意度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1]吴素红.临床眼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6.

[2]惠延年.眼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0.

[3]李小玲.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体位护理[J].山东医药,2009,49(33):36-37.

[4]韩玉静,郑凯蓉,王慧.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指导[J].临床与护理,2006,15(11):29-30.

[5]李国萍,范秀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体位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3):518-519.

[6]张秀丽,朱云,常增芳,等.术前体位对提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的探讨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34.

[7]魏爱銮,黄少萍,叶慧群.体位护理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护理中的重要性[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84-185.

[8]鲜萍.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J].当代护士,2009,11(13):39-40.

猜你喜欢

卧位裂孔卧床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躺着就心痛!卧位型心绞痛怎么破
裂孔在黄斑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